大家好,我是石痴惠子。今天带大家欣赏一个重量级的国宝~大禹治水图玉山。拉开历史的帷幕,我带您去看这个价值连城的国宝的前世今生。众所周知,解放前蒋某人带走了一大批国宝到台湾省。这件国宝和司母戊大方鼎因为体型巨大,体重不俗,幸免于难。这个国宝重达5350kg,蒋某人就是想带走,仓皇之中也难搬动。
清乾隆年间,新疆发现一块巨大的和田青白双色玉,质地温润,晶莹剔透,体型巨大。新疆当地的官员为了把这一块上好的巨大玉料完好无损地运往北京,特别制作了一辆大车,为了承重,关键部位都用铜片做了加固。选了100多匹良驹,沿途互换拉运,同时精选了千名健壮运送人员,扶车助力。因为当年都是土路,下雨泥泞不堪,下雪路面冰冻。逢山凿岩修路,遇水搭造桥梁。冬天命人先洒水成冰,然后拖拽前行。历尽艰辛,小心翼翼,所以每日只能行走5到6里路,耗时三年才运到北京。
乾隆帝一见此料大喜,紧急招来内务大臣舒文,让他以《石渠宝笈》中的《大禹治水图》为稿本,设计雕刻草样。让贾铨(音quan)在这块玉上临画,至1781年(乾隆四十六年)二月二十七日画出前后左右共四副图样,并且制做了一个蜡质模板。经仔细校对,到五月七日乾隆帝才批准蜡样和画样,派专人经运河把这块玉料运往扬州找多个名匠雕刻。
运输中途担心扬州天气炎热,蜡样融化,又找精工雕成一个木样。同年九月在扬州开始雕刻,耗时6年半至1787年(乾隆五十二年)6月才完工。1787年9月将大禹治水图玉山运回北京城,安置在宁寿宫乐寿堂。到1788年(乾隆五十三年)正月二十五,乾隆帝为此玉山题诗一首,命宫中玉匠将此诗内容雕刻在玉山的北面。
我说到这里,大家可能有点疑惑,乾隆题诗干什么?我认为乾隆命人耗时耗力雕刻此玉山的目的有两个,其一是通过颂扬大禹治水的功绩,来表明自己也和大禹一样是个爱国爱民的明君,其二这个玉山的雕刻成功,向外界展示大清国力的强盛,也是在表明自己治国有道,国强民壮,国泰民安,康乾盛世。后人粗略估算下,不算运费和开采费,光雕刻消耗的白银就不下15000余两。
事实上这座玉山不仅重,而且雕成后的尺寸也非常巨大。大禹治水图玉山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作品,高达226cm,宽96cm,也是我国历史上用料最多,耗时最久,气魄最宏伟的玉器国宝。其细节雕刻栩栩如生,上面的每一个人物,动物,工具,山水都是手工精雕。
大禹治水图玉山的雕刻成功是我国历史上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国玉器工艺史无前例的创举。
可能有朋友问了,这个大禹治水图玉山雕刻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相信大家从我附图上的玉山局部细节能看到一些,主要表现了大禹领导先民们开山治水,紧张热烈的劳动场面。通过描绘工匠们在悬崖峭壁上开山修路,疏通水道,加固隧洞等等劳动细节,表达了全国上下万众一心,排除水患的决心。
细心的朋友从我的第一幅附图中应该发现了,这座玉山的座子也非比寻常,这是一个铜铸的底座,上面镶嵌着金丝,就这一个底座,价值都相当可观了。
据相关专家估计,这个大禹治水图玉山目前在我国国宝中价值排第一位,说它价值连城都不为过。排名前十的文物里,玉山排第一,越王勾践剑排第五,清明上河图排第十。我说到这里,大家就应该明白这件国宝的价值如何了吧?作为玉石奇石爱好者,我们应该熟悉我国的玉器珍宝。我是石痴惠子,弘扬我国奇石玉石文化,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留意关注。欢迎留言发表您的看法,我们一起学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