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密石大全网

篆刻艺术的终极指南,待你发现!

12-13

篆刻艺术的终极指南,待你发现!

印章对于文人艺术家来说,可谓是人手必备的一个神器。小小一方印章,却有万物之情状。印章的起源或说三代,或说殷代,尚无定论。根据考古发现和史料记载,印章最早出现在春秋时代,战国时期已普遍使用。

印章起初只是商业上交流货物时所需的凭证,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印章范围才扩大为表征当权者权益的法物,成为当权者统治人民的工具。当然扩大为当权者象征的仅仅只是当权者手中的印章(玉玺),并不是说所有的印章都是统治人民的工具。

古往今来印章并非一朝之物,随着朝代的更迭,印章也出现了不同态势的发展。战国古玺、秦印、汉官印、汉私印、魏晋南北朝印、隋唐以来的官印、宋元圆朱文印、今体字印章等等。

从战国至明清的官私印材料,以铜为主,其他有金、银、玉、铁、水晶、玛瑙、象牙、犀角、磁、紫砂、黄杨、树根、瓜蒂、果核、瓦印、石章等,传说元代王冕创始以花乳石治印,由于石质易于受刀便成为人们竞相取用。

“文彭刻章”

文彭是明朝有名的书画家文徵明的大儿子,他的弟弟文嘉也会书画。

当时的社会习惯,刻印是被看作“雕虫小技”的,一般有专职的工匠刻制,材料大体采用牙章。

文彭喜欢自己设计篆印,然后交给一位精于雕刻的南京人李文甫刻制,据说文彭的牙章一半由李刻出。

一次,他无意间遇到一位老人,赶驴驮着几筐半透明的“灯光冻石”,这是当时用来雕刻妇女装饰品的,他便出高价全部买下用作印材,从此“冻石”才被文人重视起来。

印章有二,分朱白而各据一方


朱文印(亦称“阳文”):印文雕刻成凸状,用印泥钤盖后呈红色;

白文印(亦称“阴文”):印文雕刻成凹状,钤盖出来后为红底白字。

除此之外还有阴阳文,即为朱白文相间于同一印面之上。印面左侧面上刻制作者姓名、治印年月等,叫做刻“朱白边款”,边款多用阴文。

朱白文印对比图

白文印相对来说在手法上要求更高,不适宜初学者。初学者可先拿朱文印练手,等手法熟练以后再操刀白文印。

想要设计出一方好的印章,不仅要参考各种印谱资料,主要还得靠自己反复构思,印章字数不同排列格式也不尽相同。设计一方好印章,就好比绘画,何处该方正,何处该圆滑,何处该疏,何处该密,都是有一定的章法的,下面列出了不同字数印章的常用章法:


一 字 印

单字为印,变化难度大。可以改变印边和形状,同时也可以对字体进行变形,或添加装饰图案。


二 字 印

改变字体、笔画粗细、风格等方面,或添加图案装饰,至于如何变化要根据印文而定。


三 字 印

三字成两行时,可以将其中一个适宜拉长的文字独立成行。


四 字 印

初学适宜先设计平正一路,如满白文。有了一定的基础,方能在字体、笔画粗细、风格等方面增加变化。


五 字 印


六 字 印


七 字 印


八 字 印


多 字 印

多字印要注意安排妥当,取得整体的统一协调,还要注意横线或直线间距的整齐。


除了字数章法布局之外,还有针对文字的章法。

【增减,重复】

为求全印妥帖,对部分文字有时要做增减处理,但一定要注意,一印中切不可逐字增减,增简笔画也不能太多。

如上两方印章“灵” “寿” “琴” “书” “诗” “画” 若不简化,会变得非常闷塞

印中有重复字接连出现,一般以两小点代替:如不接连出现,则要变化篆法,以不致雷同、单调。

左侧两方印章“鲜鲜”“存存”接连重复,以两小点代替

右侧两方印章“铁”“豫”不接连重复,则变化篆法


【挪让,呼应】

在字有空处无法填实,或一字笔画无法使之平正方直时,伸缩文字所占的地位,移动文字笔画位置,使全印气势宽展。


左侧印章 “焦”字变上下为左右结构

右侧印章 “亻”为了符合章法而进行了下移


十 宜

1. 笔画字数过多的印宜排得安详

2. 笔画字数过少的印宜排得沉着

3. 方笔方形字宜丰满

4. 圆笔或圆形字宜挺劲

5. 单笔无所依者宜挺而略带濡涩

6. 有相同笔画的字宜紧凑而排列得有参差

7. 多转折之字宜灵活

8. 字的横划或直划宜刻得浑厚

9. 朱文一般宜刻得秀劲

10. 白文一般宜刻得质朴


十 忌

1. 笔画方正忌板

2. 笔画圆转忌滑

3. 字数少忌散漫

4. 字数多忌杂乱

5. 巧忌纤媚

6. 拙忌狂怪

7. 笔画瘦忌单薄

8. 笔画肥忌臃肿

9. 笔画转折忌露角

10. 字之起笔、终笔忌尖而锐

笔洗图片

宠物貂认主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