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密石大全网

武夷岩茶非遗传承者:让更多人了解并热爱茶文化

12-08

武夷岩茶非遗传承者:让更多人了解并热爱茶文化

新华社客户端福州12月8日电(记者张华迎)在福建省北部,坐落着有“奇秀甲东南”美誉的武夷山。因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独特,加之传统制作技艺精湛,产自这里的武夷岩茶闻名遐迩。在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榜上有名。近日,记者来到这里,了解这项非遗技艺背后传承与创新的故事。

品茶,是打开武夷山的另一种方式。来,天气冷,先喝口热茶……衣着朴素、笑声爽朗,说起茶来侃侃而谈,这是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游玉琼给人的第一印象。

游家祖祖辈辈以制茶为生,上世纪八十年代,为了改善生活条件,游玉琼的父亲游永生承包了村里一个茶叶加工厂。游玉琼主动请缨,成为茶厂的第一个员工。“开始主要负责后勤,每天奔忙在厨房和厂房。”游玉琼说,这不单有传统观念的影响,更与武夷岩茶制作对制茶师的体力要求非常高有关。

源于明末、成于清初的武夷岩茶制作工艺复杂,包含采茶、晒青、做青、杀青、揉捻、烘焙等10余道工序。在制茶机械化程度比较低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制作岩茶是一件苦差事。为了制出质量上乘的茶叶,制茶师们经常要通宵达旦。

游玉琼儿子方舟(左)跟着她学习制作武夷岩茶。新华社记者魏培全 摄

“很多男的都感到吃力,更别说一个女同志了。”武夷岩茶制作的艰辛并没有吓退倔强的游玉琼。最终,她如愿以偿放下锅铲,和老师傅举起竹筛学起了做茶。这筛子一举,就是三十多年。

几十年的制茶积淀,让游玉琼愈加意识到技艺传承的重要性。游玉琼告诉记者,这些年,跟着她学习制茶的学生不下百人,有的已经成为她家茶厂的技术骨干,有的已经自立门户办起了茶企。

技艺传承的同时,一场新的变革也在武夷山悄然发生。冬日时节,武夷山燕子窠生态茶园依旧青山披翠、景色宜人。一场冬雨过后,一垄垄茶树间,刚种下不久的油菜纷纷吐出了嫩芽。

福莲(武夷山)茶业有限公司是当地最早开展生态茶园改造的茶企之一。经过前期小范围试点,2018年,在福建农林大学教授、科技特派员廖红团队的指导下,福莲茶业公司对燕子窠内的400多亩茶园进行生态化改造。

“与传统茶园相比,生态茶园产出的茶叶色泽更绿、香味更足、口感更鲜爽。”该公司总经理何世安说,在茶园套种油菜、大豆,不仅能抑制杂草、减少病虫害,还能改良土壤、提高茶叶品质,一举多得。

如今,生态茶园这一套种技术已在武夷山市遍地开花。截至今年10月底,武夷山市已建成10.58万亩生态茶园。

“这是全国茶行业同仁共同努力的结果”“既兴奋,又感到责任重大”……近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的消息传来,武夷山茶人纷纷欢呼雀跃。游玉琼说,非遗技艺传承、创新意义重大,“要努力把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传承好,让更多人知茶、爱茶,共享美好生活。”

来源: 新华社

西周青铜器利簋

泰坦尼克号海洋之心项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