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密石大全网

春茶收藏指南:绿茶、白茶、普洱茶哪些值得趁早品尝?

02-28

春茶收藏指南:绿茶、白茶、普洱茶哪些值得趁早品尝?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明代张岱曾经说过,“人无癖,不可交。”

癖好,是人的真实表达。

许多爱喝茶的人,早已经习惯了日常生活有茶陪伴。

可谓是,一日不可无茶。

有喝茶爱好的茶客,又会有一个共同兴趣——藏茶。

遇到自己喜欢的茶,会多入几份,留下来慢慢喝。

碰到适合久存的茶叶,干脆按箱买,成斤入。

哪怕一年半年暂时喝不完,还可以耐心等待。

喝老存新的过程,本就其乐无穷。

藏茶癖,是人与物的对话,也是人与自己生活的和解。

能让我们专注在自我兴趣构成的小天地里,抵御外界的纷纷扰扰。

断舍离文化盛行的这些年,似乎“繁”已成了生活累赘。

虽说,“舍”能让生活更清静简约。

但适当的“藏”与“留”,能让精神生活更富足。

三月将至,各地春茶季即将陆续启程。

春茶采摘与上新在即,想必会有不少茶友关心这样的话题。

当年上市的春茶,究竟有没有收藏价值?

对待这个问题,不能一刀切。

看完下面的3个不同角度的故事,能助你解惑。

《2》

一、“百年绿茶属于一场笑话。”

谈到茶叶收藏,一般人会想到藏白茶、藏普洱、藏黑茶。

然,凡事有例外。

网上见过这样不同寻常路的藏茶之举——藏绿茶。

那是一段说茶视频,故事梗概是,有位自诩懂茶的“老师”突然间馋茶了。

于是用镜头炫了一番他的库存,各种老茶,库存满满。

堪称五光十色,琳琅满目。

在一堆高龄老茶时,翻翻找找。

结果找到一款亮瞎众人的古董级老茶,据说是存了百年的龙井。

此话一出,弹幕里炸了锅。

什么?100年的龙井?!

如果没记错,龙井是绿茶吧,普通人喝绿茶,顶多是一年半载内尝新鲜。

这可倒好,喝茶做法背道而驰。

喝绿茶,喝老不喝新,专门喝过期茶。

而且还是存了100年以上,干茶由绿转黑,茶汤由绿转红的百年龙井。

这听上去,简直不要太离奇。

百年时光,意味着这款茶起码要经历两、三代人的收藏,才能妥善保存下来。

而百年之前,正值时局动荡,风雨飘摇的旧中国。

何谈安稳环境,为这小小一箱茶,提供适宜的干燥、阴凉、避光、洁净无异味等储存空间?

所以,当听到百年绿茶的名号,凭直觉经验就知背后不能轻信。

但视频里的“老师”,将茶汤沏出来后,没有洗茶,面不改色地喝下一大口。

嘴里喃喃道,气韵强,从喉间到舌底都透着一股“无味之味”。

话说,这无味之味是何物?

想来,难以与外人道也。

所以动用了这个玄之又玄的形容词。

站在客观立场看,这段全网群嘲的“百年龙井”喝法,大家别跟风模仿。

别因为一时好奇,去尝试本应趁早趁鲜喝的老绿茶。

久存多年,茶香消失,干茶转暗,鲜爽不再的绿茶,品饮价值为零。

所谓的无味之味,显然只是“寡淡乏味”的美化修饰用语。

如果是将其当成真,模仿着将自己手上的绿茶,存上10年、20年再去喝,这玩笑可就开大了。

不仅白白毁了茶,还平白蹉跎多年存茶光阴,一无所获。

《3》

二、“低端普洱何谈收藏升值。”

直播带货兴起后,网上经常能看到各式来路很大的普洱茶。

其中,有不少茶在内行人眼中,堪称一眼假。

比如,有些胆大过人的商家,随便找几款茶饼,再淘些做旧的白纸。

拿着一支秃毛笔,写下东歪西倒的字——千年古树茶。

然后就堂而皇之挂上链接。

销售模式如下,先讲一圈故事,然后开启自导自演的降价套路。

不要八万,也不要八千,直播间限时抢购价,直接八百就能带走。

买二送一,大家交个朋友……

各种神吹技能,将这饼茶夸得天花乱坠。

但说句实话,千年成精的古树普洱,何谈量产?

就算有,也是挂到拍卖会上,光是茶青开采权就能拍出天价。

又怎会有成品茶,流入这些专售低端劣质茶的直播间?

上述故事桥段,听听就好,当不得真。

再谈到收藏价值,噱头大过实际的问题普洱茶,当你将干茶实物拿到手,看到干茶用料差、香气淡、汤水浑、茶味不耐泡等毛病。

劝你不要再继续收藏。

丑小鸭之所以能变成天鹅,那是因为它本身就是。

存茶也是如此,藏茶升值的前提是选中好苗子、好品质。

至于所谓的低端茶、劣质茶、假冒茶,就算再存100年,照样登不上台面。

《4》

三、“含水量不达标的白茶,存不到第二年。”

有位外省茶友反映,他去年买过一包四川银针。

刚入手时,拆开喝过几次。

花香挺鲜明的,香气好,茶汤也清新。

关键是价格比福鼎银针便宜一大截,性价比特别高。

但今年开春后再喝,发现那款银针变了样。

茶香很淡,沸水泡过后也闻不出什么香。

关键是,还有一股说不上来的怪味。

茶汤入口,淡,薄,涩。

还隐隐有着一股臭水沟味,能不能帮忙梳理下,这款银针到底怎么了。

是不是说,四川产出来的白毫银针,没有收藏价值?

事实并非如此,那款银针的关键问题,并非产地,而是工艺。

如果没猜错,制作那款白毫银针的制茶者,此前没有接触过白茶加工。

也不了解,芽头厚实的白毫银针,背后藏着的烘干诀窍。

只是随便收了一批茶芽,就动手摸索制茶。

结果在胡乱制作下浅浅烘干了芽头表面水分,芽头最内层的水汽,没有烘透。

类似煮蒸大米饭时,煮了一锅夹生饭。

这种没烘透的白毫银针,但新茶刚上市时,迷惑性很强。

因为它也有花香,也有清鲜感。

但好景不长,等到过了半年、一年,它就会走下坡路。

不管用什么方法存,都是越存越差。

茶味淡寡,带有水味与闷味,耐泡度下降。

丝毫没有优质白茶越存越甘香,越存越醇厚的精彩表现!

碰到这种早早上市,含水量没有彻底烘透的白茶时,敬而远之为好。

《5》

春茶收藏,不可盲目。

要有所选,有所不选。

首先,要选对适合藏茶的门类。

绿茶、花茶、黄茶等理应趁早喝掉的茶类,别盲目久存。

在风味巅峰期内趁早喝,才是上选。

其次,要选对产区。

核心产区所产,内在茶味积累丰富,更能陈出好品质。

再次,要挑选工艺靠谱的春茶。

至少要确保,里外干透,含水量达标。

伸手捏向茶芽时,芽头表面茶毫蓬松,芽尖带有尖锐感,干干爽爽。

最后,还是老生常谈的质量问题。

即便是普洱与白茶,也不是盲目越老越好。

从新茶起,色香味出众,才是值得收藏的好苗子。

比起盲目听信噱头,不如从基础的茶香茶味去分辨品质!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锆石是什么

徐悲鸿奔马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