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密石大全网

方寸之间揭示真实

11-23

方寸之间揭示真实

留在书画上的各式鉴藏印,亦成了字幅上的一部分。(资料图/图)

元大德六年,时年49岁的画家赵孟頫完成了传世画作《水村图卷》,留在画幅上的款识让我们得以确认这幅画作诞生的精确纪年,也是我们所知最后一幅有准确纪年的赵氏作品。时隔数百年,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展厅中,当我们再次得以一睹这一传世画作的真容时,恐怕只能哭笑不得。清乾隆的两次“御题”和十余方乾隆鉴藏玺将这幅横长1.2米的长画卷塞得满满当当。如此一来画卷清雅宁静的气质被大打折扣。

文人书画家以印代款,或在自己所藏书画上钤印的习惯由来已久,一方面以钤印宣示其所有权,留下自己的踪迹;另一方面,印章本身也是文人艺术领域的一份子。姓名印、斋馆印、书简印、鉴藏印,印章的种类多样,功用各自有别,但就如同文房四宝一般,既是工具,亦是艺术品,既可用来书写钤印,亦可把弄赏玩,是古代文人书斋生活、鸿雁往来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这从大型书画收藏爱好者乾隆对印章的喜好中就可见一斑,据《乾隆宝薮》记录,乾隆共有一千余方印玺,其中最为重要的当数“乾隆五玺”,印文分别是“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三希堂精鉴玺”、“乾隆鉴赏”、“宜子孙”。乾隆根据自己的喜好偏爱,将宫中所藏画作古书一一赏阅,并留下了各式钤章,甚至喧宾夺主、不顾对书画本身的损害,足见这些小小的印章有时也是身份与权力的象征。

社会质:起于徵信,入于鉴赏

印章最早是作为交换的信物而出现的,刘熙《释名》中道:“印者,信也”。是信用的保证。《吕氏春秋·孟冬纪》中记载:统治者们要求工匠在其制作的物事上留下刻印,即所谓“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以行其罪”,以印章作为约束工匠的手段。在印章历史发展的早期,印玺最主要的社会功能在于“徵信于人”。

春秋战国时期,印、玺、节具有同等含义,不论是王公贵族或是平民百姓都有使用的权利。秦朝,建立玺印的等级制度建立,使印章的使用出现了严格的等级划分,开始成为权力和个人地位的象征。这一制度延续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到了强盛平和的唐朝,随着官员人数的扩张,官制的复杂化,官印体制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

这段时间,印章的发展吸收了魏晋时期的艺术文化成果,文人开始正式进入印章领域,公印与私印的分流于是愈发明显:一支继续着过去实用主义的道路前行,在今天我们常能在各机关部门中看到印章的身影;另一支则开始了艺术道路的转化,我们开始在珍贵的书法、画幅上看到那些格局各异的朱墨钤印,端凝方正或是快凿写意,融入熏黄纸张,成为美的角色之一。

私印自古即有,但一直以来限于姓名吉语等实用内容,至唐宋,开始被应用于书画鉴藏、代为名款上,也出现了完全脱离实用而纯粹表达文学志趣、哲理心得的闲章,使印章的艺术性大为增强。至宋元,文人印真正产生并走向成熟。文人用印在元代以后非常普遍,并开始了自篆自刻,成为印章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给明清崛起的印章流派、篆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日渐成熟的印章文化,也给印章带来了更深刻的文化内涵。(资料图/图)

目前可见最早的印章,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出现的三方铜玺,这三方被认为出于商朝的铜制印章的出现,推翻了“三代无印”之说,成为研究印章起源的重要物证。

《周礼·掌节》中道:“玺印,古代所以持信之物也”。郑注:“玺节者,今之印章也”。秦印制规定:天子之玺用玉,螭虎钮,帝有六玺。在天子玺之外,最为皇帝看重的是一以和氏璧雕制的玉玺,上有秦宰相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后世称其为“传国玉玺”。汉代《汉旧仪》中详细记载了印章的等级划分:“皇帝六玺,皆白玉螭虎钮;诸侯王印,黄金橐驼钮,文曰玺,赤地绶;列侯,黄金印龟钮,文曰印;丞相、大将军,黄金印龟钮,文曰章;御史大夫、匈奴单于,黄金印橐驼钮,文曰章”。

自秦宰相李斯书传国玉玺以来,文人就与印章结下了缘分。鉴藏印是文人用印的里程碑,最早的鉴藏印出现在东晋时期,但鉴藏用印之风真正兴起却是在唐朝。

唐太宗李世民嗜好书法,曾大费周章地搜集前朝书画作品,韦述《叙书录》中称其“出御府金帛,重为购赏,由是人间古本,纷然毕进”,可谓“天下字画尽入其彀中矣”。不仅如此,唐太宗还以“贞观”字印印在书画的接缝上,以作识别,后来又出现唐内府“集贤”“翰林”“秘阁”等收藏印。由此,鉴藏钤印之风起,在朝中官臣、民间商贾百姓间皆掀起一股收藏热。

鉴藏印的发展到了宋代,则不能不谈米芾。米芾精通鉴定,专责宫廷书画鉴定,其自用印即达百余方,沙孟海《沙邨印话》中道:“米元章跋褚摹兰亭,连用七印,曰:米黻之印、米姓之印、米芾之印、米芾、米芾之印、米芾、祝融之后。此法前古所无、后世亦罕见。”鉴藏印的独特功能已卓然可见。

鉴藏印的风行使书画钤印越来越常见。(资料图/图)

在元代,文人从收集、赏玩印章,发展到自篆自刻印章,这一转变中的重要人物是王冕。刘绩《霏雪路》中道:“初无人以花药石刻印者,自山农始也”。花药石即花乳石,此石经王冕一用,竟广为流传,开启了石印篆刻之风,文人从这时起方真正包揽了印章篆刻。

明清两代,印章篆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走向成熟,出现了一大批卓越的篆刻家,留下许多艺术品质卓著的印章作品。更多适于篆刻的石材被发现,如明代文彭发现的青田“灯光冻石”,随后出现的寿山石等等。

审美质:以篆刻为冠,与印体共存

玉不琢不成器,美石亦是。在一方精美玲珑的印章中,不仅包含着大自然蕴藏千年的通透灵秀,同时也寄寓着制作者的良苦用心和文化底蕴。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印文多以篆书为主,但在历史中并非一直如此。魏晋以前,由于受到文字本身发展的影响,印文字体经历了数次变更。战国时期,各国印制不一,印文各异,但总体上具有战国时期文字自然圆转、生动多变的特点,有别于后来以小篆代表的汉印文字的方整之感。秦统一之后,采取了“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统治措施,以小篆为官方统一文字,大大影响了当时玺印的发展。

汉代是印章艺术史中极为重要与辉煌的一页,“西泠八家”中奚岡曾道:“印之宗汉也,如诗之宗唐、字之宗晋”。汉印以小篆为主,改变了战国以来圆转的印风而走向方正平直,端庄严谨,与隶书相通,被称为“缪篆”,取其笔势缠绕,结体绸缪之义。汉代官印中分铸、凿两途,铸者平直,凿者活泼,各有风韵。这一时期的印章对中国印章发展影响深远,尤其是元代以降的印人们,不仅在理论上提出了“印宗秦汉”之观念,在实践中更是步步以趋。

印文因其字体不同,刀法之用也各有差异,孔云白曾论述:“文有朱白,印有大小,字有稀密,画有曲直。未可一概也。印大,肱力宜重,重则沉着苍劲。印小,指力宜轻,轻则流畅。朱文宜秀雅清丽,白文宜庄重浑融。曲则宛转而有筋派,直则刚健而有精神。字画疏密,轻重疾徐,宛转高下,使其得字体结构之神韵。勿涉死板软弱”。优质的印工印文需要作者深厚的文化内涵作底,印章虽小,小不盈寸,大的就不过数寸,但在这小小的方寸之间却凝聚了大量的文化风韵。王文治《铜鼓书堂藏印谱序》中道:“(汉印)缩寻丈于尺寸中,屈伸变化,有龙德焉”。

瓷器上亦可以看到印章的身影。(资料图/图)

“材有美,工有巧”,除印中文字,印体本身也是印章艺术的一部分。在印体艺术中,印材的选择往往是首当其冲的,无数采自钟秀山水中,饱含自然滋润与馈赠的印石在印人们的手中变化出无限创意,表现了中国工艺美学的极大成就。印章的珍贵一方面出自其雕制流传的艺术与史学价值,另一方面也必须考虑印材本身价值所带来的增色。印材之于篆刻就如宣纸之于书画,印材的种类多样,孔云白《篆刻入门》中介绍道:“古印以铜为最多。金玉牙石铅铁等仅百之二三而已。”而不同的印材自然带来不同的效果,甘旸《印章集说》中认为“以玉为印,取君子佩玉之意。其文温润有神”在古代是天子才有的待遇;又有“(金印)其文和而光,虽贵重,难入赏鉴…(银印)其文柔而无锋,刻而腻刀,入赏鉴不清…(铜印)其文壮健而有回珠。”但金属印章多用于宫廷,以官职别之,在文人之间,石料毫无疑问占据更主要的位置。

文人对印材的选择,首取其材质坚固,足资把玩保存。但诸如金银铜等金属器、磁器紫砂类,虽可保存,但硬度较大,并不适于自行篆刻;铅铁易锈烂;象牙、竹根则质粗软,不足玩。沈野《印谈》中道:“印最上用玉”,但无奈玉价高昂,不适于进行大量篆刻练习和赏玩。石价可贵可廉,又适于雕制,因此很自然被当作首选之材。

印材之上,早在汉魏时期就出现了包括子母印、两面印、带钩印、朱白文相间印等类型,使印体本身即十分丰富多样。而印钮雕刻也是印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象有动物类如螭、虎、龟、狮、龙、橐等;器物类有圭、瓦、环、泉等,还有亭台一类的建筑雕饰。印体与印钮的结合使整个印章显得生趣非凡,如子母印:“母印钮铸母兽,子则子兽,套成母抱子状;或子印作兽首,母印钮作身,套之以完印”。

寿山石是石材中的珍品,亦是匠人们独运匠心之地。(资料图/图)

自然质:坚韧与高贵之和

在2017年西泠春拍上,篆刻印石各专场交出了成交额近7000万元的骄人成绩,其中“文房清玩·田黄及名家钮工专场”就囊括了3320万元的成交额。据西泠春拍报道:“此次春拍呈拍田黄品质为近年较高,其中素方章就征得五方。清·皇六子奕䜣自用田黄素方章,320万起拍,经过多轮竞价后,以690万元成交。” 印石种类繁多,但最受关注者主要是青田、寿山、昌化、巴林等几种,田黄石即是寿山石品种中的珍品,亦是“印石三宝”之一,被称为“帝石”,是非常名贵的一种印章石材。

青田石,出自浙江省青田县,其成分以叶腊石与石英为主。青田石色彩种类多,有包括黄青绿白等多种颜色,但不以色彩浓烈取胜,色彩中缠绕多变纹理。石质温润,易于拓印,自明代文彭以来,一直被视为最重要的印章印材之一,孔云白称其:“细腻温润易刻,得尽笔意”。

青田石中名贵品种有灯光冻,通体明荧,以灯照之灿烂异常,因此名之。此外还有鱼脑冻色白,兰花青明润,封门青淡青微带透明,皆是青田石中的上品。

寿山石,出自福建省福州市外,亦属叶腊石。寿山石开采较早,有“田坑、水坑、山坑”之说,其实是开采寿山石的几处矿区旧称。在1999年中国宝石协会首次“国石定名”活动中,寿山石名列榜首,其中最为名贵的当属田黄、芙蓉、桃花等几种。寿山石多质地纯净,色泽不及青田多样,但着色浓郁澄澈,表面有如羊脂细腻,富有光泽,“白而明莹,黄而透熟”。

造型简洁大气,色泽圆融饱满,寥寥几笔轻雕已尽显仪容。(资料图/图)

昌化石产自浙江省昌化镇深山中,其主要成为是地开石,因此质地不如青田、寿山细腻。石系内部硬度变化大,多砂石与筋亦不易于篆刻。昌化石的色泽更为沉着,亦有田黄冻、牛角冻等品种,类似于青田石,但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当属鸡血石。

鸡血石中含有朱砂,因此色如鸡血,是印石三宝之一。鸡血石中有地与血之分,其中的“血色”有多重分布形状,如块血、条血、浮云血等。由于其独特的艳丽色泽,基于鸡血石形成了独特的“鸡血雕”流派。

印章以小巧之身,蕴藏了包括中国工艺、美术、文学等诸多领域之精华,绵延衍化数千年的智慧与美,都浓缩在这几寸见方的小小石材中,其材温润坚实,可历百年兴衰;其工诘拙可爱,屈伸变化而有龙德。如今,大量现代简易印章仍然在无数的单位中作为凭证证明而被使用;另一方面,传统手作印章也因其审美价值不断地在人们手中流传,被欣赏、被赞叹。清代文人杨复吉曾做《论印绝句》道:“莫言此印才方寸”,方寸之间就可见真章。

帝企鹅

琥珀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