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石雕十分注重“以石造型”,有“一相抵九工”之说,一件好的作品,可以使人陶冶情操、美化心灵、益寿延年,长期以来备受文人雅士赞赏,特别是寿山芙蓉石,被称为石中君子,.跻身印石“三宝”之列,与田黄、鸡血并驾齐驱。
中国历来有“室无石不雅,居无石不安”之说,笔者有幸也藏有寿山芙蓉石摆件一品,是雕刻艺人利用石料的质、 型、色、纹来确定相应题材和造型的一件艺术品,该摆件规格为随型,高10公分、宽5公分、右侧面最厚处2.3公分、左侧面最薄处约0.2公分(见下图)。
该摆件天生丽质,雍容华贵,微透明而似玉非玉,手中把玩如肌如脂如膏,大有拂之有痕之感。石雕正面浮雕山水人物,树木花草,亭台楼阁,其意境出自苏轼《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嶂图》诗中“不知人间何处有此境,径欲往买二顷田”句。
在浮雕正面左下方阴刻“江宁徐中立记”六字,由此推断,该品疑似原为徐中立所作所藏。 徐中立(1862~?),晚清著名的“石痴”级人物,江苏江宁(今南京)人,一作江苏扬州人。一名徐立,字德卿,号石农,斋名为斐然斋。擅书,工铁笔,篆刻法乳秦汉,涉西泠六家,后习邓、吴一脉,铁笔工整入时,多参皖派风格,书法初学颜柳、兼秦篆汉隶,清峻遒劲,骨秀天成,刚劲典雅,兼能以柳絮藕丝制印泥,绝精。有《斐然斋印存》、《德卿印存》存世。
这件“五彩芙蓉石”摆件同时也是一枚随形闲章,在摆件的“人”字形底面,刻有阳文“人间何处有此境”七字,与摆件正面浮雕相呼应。
观摆件的“人”字形右侧面,中间沙线犹如激流直下的山瀑。
在摆件的艺术”人”字形左侧立面,可见黑、白、黄、红和褐色沙团,形成“五彩”。
仔细观赏该摆件,其左立面和右立面均可以发现肌里含沙,这是优质芙蓉石的特点之一,名贵芙蓉石都夹在坚硬的围岩之中,肌里有白、黄、灰色块状沙团或沙线,通常含有黄沙的芙蓉石为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