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密石大全网

当代青年玉雕师的挑战与机遇

05-30

当代青年玉雕师的挑战与机遇

文/黄令怡

黄令怡(yudiaojieds):高级珠宝鉴定师、珠宝媒体人,专注翡翠玉雕行业多年。擅长行业评论、艺术评论及品牌宣传。

五月初的上海国际珠宝展上,少了往年的热闹,看客不缺,买家难寻,这似乎也是2016年玉雕市场进入新常态的真实写照。市场难,坚持还是放弃?这样的思考,在青年玉雕师之间弥漫,这是一种对未来的迷茫?在如今金钱至上的大环境中,倒不如说是浮躁。

上海国际珠宝展现场

一、当代玉雕师处在难与不难之间

两份工作,一份三天就可以上手,而另一份至少三年,你会怎么选择?在生存与利益的驱使下,想必很多人都会选择第一份工作。这里所说的第二份工作,就是今天的主题:玉雕。

说玉雕师难,是因为从学徒到成为一名玉雕师,通常最少三至四年的时间,还得是不间断的雕刻学习。如果三年学习下来,并没有掌握手艺,那么基本可以排除在这行业了,如此长的周期,也限制了玉雕师的人数。要想练就一身精湛手艺,少则八年,多则几十年。

再说难,现在玉雕师越来越多,要想在行业中寻求突破,更是难上加难。

当然,相比以前,现在进入玉雕行业较容易的多。玉雕行业基本上是以师傅带徒弟的模式进入,在以前,学徒想要拜师傅,非得递贴入门,敬茶跪拜,哪个环节都不可少。而如今,拜师相对没那么复杂,接触玉雕行业的方式也多样化。现在的不少青年玉雕师,就是从雕塑行业转入玉雕行业。

玉雕界签约青年玉雕艺术家许延平就是从雕塑行业转入玉雕行业的代表,其创作注重实验性、原创性,许延平的作品常以个人人生体验为介入点,并力图以其内心的自我审视来触动观者与其产生共鸣。因此,进入玉雕行业才几年时间,许延平已被认为是玉雕界的新秀。

靠山 作者:许延平

二、玉雕艺术产业化:个体的消失

“现如今的玉雕行业里,太多的佛像作品,我想做出一些不一样的作品!”

“今年市场不好,我希望自己能够沉下心来学习,希望作品做得再精细一些。”

“我今年的目标是在创作方向上做一些改变。”

……

诸如这样的言论,经常出入玉雕工作室的人想必是听了不少,尤其是在青年玉雕师的工作室之间。每次我们听到这样的话语,我们都满怀希望这位玉雕师的作品能让人眼前一亮,然而结果并没有。

在中国,大多数玉雕艺术市场经营者(包括收藏家)接受这样的事实:玉雕师已经成为玉雕产业的批量生产者,不再是“唯一性”的创造者。

越来越多的青年玉雕师被吞噬在这样的产业中,玉雕作品同质化,甚至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固化,商业转化率替代了他们的艺术信仰。

很多青年的玉雕师,一边感叹市场环境不好,一边对玉石原材料的利用度并不高。随着大环境的不好,这样的作品越来越难在市场中立足,作品积压越来越多,对于玉雕师而言,各种压力接踵而来。此时,很多玉雕师都会开始思考:坚持还是放弃的问题了。

说白了,这还是个性、精品与商品的本质区别。作为各方面积累还不多的青年玉雕师,并不是迷茫,只是急于求成,其实能够慢下来,踏踏实实地去创作,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三、潜力股与泡沫大师

其实,专业人士都没有时间纠结,没有时间迷茫。

在前两天关于李宗盛《致匠心》的短片中,他这样说到:“我想要跟大家说说过往的日子,也许你们会想要问,原来那么平淡的日子,竟然就是这些歌的来处。为什么?”

诚然,看过视频之后,我们会发现,步步相连,才有了今天的李宗盛。对于我们或者青年玉雕师而言,在所从事的工作中,每一步都算数。

在玉雕行业,要想成为潜力股还是泡沫大师,全凭自己说了算。

每年的五月份开始,玉雕师们就陆陆续续地着手准备下半年的参赛作品。从八月开始,青年玉雕师们带着自己的作品忙碌于各大玉雕比赛现场,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崭露头角,最期望的是能获个大师称号,而所谓的一些“大师”称号,不少人心知肚明。

在中国,收藏、展览、拍卖等把“大师”捧到了云端,中国特有的“大师”飘然之态,到处可见。他们一方面心虚,因为并没有多少拿得出手的作品;另一方面虚张声势,以此扩大知名度,从中获益。这正是泡沫的本质,对于这样的“大师”,我们姑且称为“泡沫大师”。

泡沫大师与真正的大师之间存在什么本质的区别呢?答案已经很明显。如果你认为你是一个有潜力的青年玉雕师,不如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作品,那么,你离真正的玉雕大师也就不远了。

红柱石

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