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密石大全网

传承八代的绝世佳肴:世上最硬的菜

06-07

传承八代的绝世佳肴:世上最硬的菜

近日,一段在长沙网红夜市“爆炒鹅卵石,16元一份”的视频走红网络,并引发广泛讨论。

很多人不禁感慨,真是孤陋寡闻了,都说这世间千奇百怪,没曾想小小鹅卵石竟成了最爱。

其实,“爆炒鹅卵石”之所以被广泛关注和讨论,无外乎饮食安全、食品卫生、菜品价格、主食材能否用石头等四个方面。

有人担心这么滑溜的鹅卵石,一不小心嗍到肚子里,是不是会导致消化道系统疾病;有的则担忧嗍过就丢,再被捡回来继续炒卖,卫生状况着实堪忧;还有的则表示16元吃一盘石头,是不是有点人傻钱多啦;更有网友认为,这要让中国宝岛台湾的媒体看见可不得了,会恶意炒作,标题要是列为《震惊,大陆穷到吃石头》,可就有理说不清了。

“爆炒鹅卵石”本名“嗍丢”,看菜名儿就明白了,不用啃不用嚼,用嗍的,嗍完就丢。若是追溯历史,“嗍丢”可是一道延续了百年的名菜,说它是史上最硬的菜也不为过。

一、“嗍丢”的由来

一种说法是:“嗍丢”来源于湖北恩施的土家族,是土家族人当地的待客菜。专门挑选真正存藏在河里的鹅卵石用来烹制,因为河里的鹅卵石有一股自然鱼腥味,炒出来比较鲜美。“嗍丢”炒起来也比较考究,要用猪油,爆香辣椒葱姜蒜,加入鹅卵石和炒菜的家常调料品,爆炒几分钟出锅。鹅卵石稍凉后,放进嘴里嗦掉表面的调味就丢掉,是贵客盈门时的一道专用菜。

另一种说法是:“嗍丢”源自于湖北省宜昌市秭归新滩(三峡著名险滩)船工的发明。以前秭归新滩那些贫穷的船工,在苦日子里找乐子,一天劳累下来没有下酒菜吃的时候,想出了炒鹅卵石当下酒菜的法子。找蚕豆大小的鹅卵石,洗净晾干,热油下锅,一把盐,一把花椒,一把辣子,几头蒜瓣儿几块姜,随着锅铲的翻动,竟也香气四溢,既解馋又不需什么成本。来二两酒,放一颗鹅卵石到嘴里,吸掉上面的油盐味道,滋滋有声,吃的不亦乐乎。

还有一种说法是:“嗍丢”源自云南昆明,名字叫做“咂石头”,又被称为是“昆明滋味”。据说最初西南联大刚成立的时候,物资非常稀少,可以吃的东西不多。有老朋友相聚的时候,想喝一杯都没有下酒菜可以搭配。说起来有点心酸,于是就去河里找一些光滑的鹅卵石,然后配上辣椒,葱姜蒜等等,按照炒田螺的方式,把它做成一道菜,用来咂摸滋味,配菜下酒,这就是这道菜的来历。后来条件好多了,就慢慢的消失了,只有做法流传下来,再没人去吃它了。偶尔有人做一顿,也是为了怀念一下旧时光。体会一下生活不易,要珍惜食材,不要浪费。

二、“嗍丢”的选取与烹制

“嗍丢”对石头的要求比较高,一般选取三峡石最佳。若无法选取三峡石,则一定要是河里的,山里的可不行,因为河里的鹅卵有个腥味,爆炒之后才有味道。人工鹅卵石或其他鹅卵石没有这个味道。

烹制时,把河里鹅卵石捞起来,洗干净沥干。炒的时候先将葱姜蒜等各类食材爆香,然后将鹅卵石放入锅内,大火一同翻炒之后即可出锅。

三、“嗍丢”的营养价值

其实,鹅卵石含有多种微量元素,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微量元素有锰、铜、铝、镁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长期食用,对身体有不少益处。

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文联副主席秦晓梅有言:桡夫子们吃嗦丢儿,吃的是一份对家的念想,对好日子的期盼,吃的是峡江船工的苦。今天我们吃嗦丢儿,吃的是纪念,是文化,是历史。不了解三峡历史,吃不出嗦丢儿的滋味来。

亲们是不是有些神往了?快约上好友来河里捡点鹅卵石吧,炒一份来自久远的,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鹅卵石,享受大自然的味道。

“嗍丢”,吃的是油盐酱醋,品的是人生滋味 。

柳公权书法特点

乾隆通宝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