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德镇山水题材的陶瓷,
一直广受诸多玩家的喜欢,
如何去欣赏山水类陶瓷茶器,
我认为,还是要从中国山水画的基本认知入手。
所以,今天聊聊,
中国山水画中的三远法,
也就是郭熙所提出的“高远、深远、平远”。
很多景德镇山水陶瓷茶器,
不太注重山水画章法的,
希望给大家挑选山水陶瓷一点帮助。
切记,三远法是山水画的基本认知,
我觉得是中国儒家“天下情怀”的具体表现,
也造成了中西方在山水画或者风景画,
选择了截然不同的表达方式,大家细细品。
01
三远法,高远、深远、平远是什么?
其实三远法,特别容易理解,
因为绘画是平面的,
现实中的山水,是立体的,
人类几乎所有的绘画(立体主义除外),
都是将三维的世界,投射到立体之上。
山下,抬头看山上,
会高山仰止,叫高远;
山前,往里看山后,
会欲穷千里,叫深远;
近山,平视看远山;
会一览无余,叫平远。
简单吗?好简单,但是你要注意,
中国的山水画,是将三远合为一体的,
我以十方珍藏的山阴道上图为例。
你们也可以拿着自己的山水陶瓷茶器,
如果它有章法,
你是可以很清晰看到,
三远法,高远、平远、深远,
在中国山水绘画上的运用。
02
中国绘画,三远法下的散点透视,
与西方绘画中的焦点透视,有何不同?
西方绘画,力求写真写实,
为什么呢?
因为西方绘画的理念,
认为三维世界是上帝创造的,
还原到二维纸面上,要求真求实。
而中国绘画,没这个概念,
讲究心中有丘壑,眉目作山河。
西方绘画,一个画架一摆,
椅子与人,是固定住的,
直接就定点画,定点透视,
也叫做焦点透视,
看到什么,就画什么,
特别是在他们的风景画,
将上帝的创造这个世界,进行还原。
而中国山水画,就游山玩水,
跑来跑去,看大好河山,
清初四僧的石涛就说,
搜尽奇峰打草稿,
最后要什么,师法山水,终得心源。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
中国的山水画,
从来不是定点写实,
而是画家看到的诸多山水景色,
融为一体。
不然我们不可能,
在一幅画中,
有高远、深远、平远,三种视角。
03
为什么高远、深远、平远,
同时出现在一张山水画中?
我认为是儒家的天下情怀。
我反复跟大家聊,
哲学(宗教)思想影响美学逻辑,
美学逻辑,造就了艺术的方向。
儒家经典四书——大学篇,
就讲到了八条目,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国的画家,是从读书人开始的,
跟西方的画家,从匠人开始不一样,
心怀天下,是读书人骨子里的东西,
想要心怀天下,必然要多角度看待,
意味着高远、深远和平远来描绘天下。
最典型的,范仲淹就说,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你看到没有,为什么一句话,
会有两种不同的角度,
因为庙堂之高+江湖之远=天下
这也是为什么,
张艺谋导演的《英雄》里,
残剑告诉无名两个字,天下,
然后无名,就放弃了刺杀,
而秦始皇听到之后,
感慨,最懂自己的人,居然是残剑。
包括说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最精彩的是哪一句?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的茅屋,被风吹破了,
然后下那么大的雨,
再然后茅草还被村里的顽童抱走,
结果杜甫,自己冷到最后,
说了这么一句,
我如果有很多很多的房子,
一定要让天下的寒士都住上。
04
中国山水绘画的三远法,
与儒家的“天下情怀”。
希望我的文章,能够帮助到大家,
去了解,中国山水绘画的门道,
从而帮助到大家,
应该怎么去选择景德镇陶瓷茶器的山水题材。
最后大家,端午安康。
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
谢谢大家的观看,
如果您愿意点个“在看”或者转发,
九叔在此道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