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十八子手串,清,通长29厘米,周长35厘米。
手串以十八颗珊瑚珠串成,以青金石佛头、结珠及翡翠坠为饰。手串雕工精细,雕刻四面“囍”字的珊瑚珠与两面“囍”字的青金石佛头、结珠,使本来不甚鲜亮的珠体倍加耀眼;翠坠角虽小,但也是将雕刻发挥到了极致,将一只蝙蝠口衔“五铢”钱币的动态雕琢得栩栩如生,并具有“福在眼前”之吉祥寓意。此为清代后妃首饰。
翠十八子手串,清,周长30厘米,珠径1.2厘米。
手串由18颗翠珠组成,其间有粉色碧玺结珠两颗,下结珠与碧玺佛头相连。佛头下有金质铃杵,铃杵上下穿珍珠,再下有金点翠六瓣式结牌,上嵌红宝石两颗,钻石四颗,正中嵌东珠一颗。结牌下连碧玺坠角两个,坠角上方穿珍珠和珊瑚米珠。
伽南香福寿十八子手串,清,全长30厘米,手串直径13厘米。清宫旧藏。
手串是由十八颗球状的伽南香木及结珠、佛头、背云、坠角串成,每颗珠上嵌金质长、圆“寿”字各两个,佛头、背云、坠角均嵌金质“寿”字。手串用黄色丝绳穿结而成,并以珊瑚、珍珠米珠做装饰。
伽南香亦称沉香,是一种既可散发香气又可药用的香木,多用来做成各种佩饰,可散发出淡淡的幽香。此手串是清代宫廷后妃所用。
红玛瑙十八子手串,清,长31厘米,手串直径12厘米。清宫旧藏。
手串共红玛瑙十八颗,青金石结珠三颗。青金石佛头及佛头塔装饰以珊瑚珠与米珠。背云为点翠椭圆牌,中央镶嵌椭圆形红玛瑙一块,其下装饰珊瑚珠与米珠。坠角为镀金钟形嵌件,嵌镶红玛瑙两颗,其上装饰小珍珠一粒。
手串是清代女性较为喜爱的饰物之一,既可以戴于手腕、把玩于指掌间,又可悬挂于衣襟之上。此件手串选用红色玛瑙,配以青金石,明艳又不失稳重,既端庄又华丽。
碧玺珠翠手串,清,周长30厘米。
手串由18颗粉色碧玺珠穿成,间有翠质结珠两个,俗称“佛头”。其中一佛头下接佛塔一,系丝线及一珊瑚杵,下连翡翠盘肠背云,上下各系珍珠一,再下为果实形深绿色翠坠角两个,坠角上有小珍珠二。共有红白米珠10组。碧玺的颜色柔和清澈。
此手串为十八子手串。十八子手串是由佛教念珠演化而成的一种饰物,可以佩带于衣服上、挽在手腕上或闲暇时把玩,由18颗珠子组成,故而得名。其材质一般为翡翠、珍珠、碧玺、蜜蜡、珊瑚、伽楠木等。
伽南香木嵌金珠寿字手镯,清,直径7.4厘米。
手镯由伽南香木制成,里衬为金质,外表镶嵌由小金珠制成的团形“寿”字和长形“寿”字,口边饰金累丝乳丁纹。
伽南香又称奇南、茄南。其芯材为著名熏香料,产于印度、泰国、越南等地,我国广东琼州诸山亦有出产。据说,大蚁在香木中筑穴,大蚁所食香蜜遗渍木中,天长日久而生结,香木未死称为生结,木死而成为糖结。糖结发黑,上面有线像金丝,香气四溢,夏天佩带可驱邪避秽
翠镯子,清,一对,直径8.1厘米。
手镯翠质。翠色莹润,偶有艳绿,水头足,堪称“高翠”。镯呈椭圆形,外侧阴刻如同包袱系结的袱系纹。
镯,又称臂环,中国古代男女通用,唐、宋时成为女性装饰品,清代戴手镯成为女性时尚。清宫手镯种类繁多,有玉、翠、玛瑙、金、银等质地,有的有镶嵌。
金镶九龙戏珠手镯,清,一对,外径8.7厘米,内径5.8厘米,厚1.6厘米。
手镯为金质,圆形,以金栏划分成九格,每格中各錾一团龙,龙口衔珍珠一。手镯边沿錾刻海水纹,内壁刻有“聚华足金”戳记。
从此对手镯所刻的戳记上看应为晚清制作,做工精致,具有很强的浮雕效果。
清代晚期,由于财力不足,宫廷造办处的规模缩小,许多金器珍宝只得委托民间金店制造或购买,如“聚华”“宝华”“义和”“宝源”等民间金店,都曾为宫中制造金银器皿。
伽南香木镶金手镯,清,外径8.5厘米,内径6厘米,厚1.5厘米。
手镯圆形,伽楠香木制成,内圈为金质。木面上镶嵌由小金珠制成的团“寿”字和长“寿”字纹,口边为金累丝乳丁纹。
伽南香,又称奇南香、茄南香,产于印度、泰国、越南等地,我国广东琼州诸山亦有出产。芯材为著名熏香料。据说,大蚁在香木中筑穴,大蚁所食香蜜遗渍木中,天长日久,香木未死称为生结,木死而成为糖结,木性多香味少的称为虎斑金丝结。糖结发黑,金丝结颜色黄,香气四溢,夏天佩戴可驱邪避秽,还可以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