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焚香是古人常做之事,在古代品香与斗茶、插花、挂画合称为生活四艺。香文化出现很早,而在宋代生活中熏香习俗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项生活习俗。香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也是人们内向安静的象征。
香一开始用于祭祀,祈祷到后来逐渐开始用于文人雅士的日常生活。而焚香就需要香器,也就是我们说的香薰炉。
香薰炉分为香炉和熏炉,两者有些许差别。香炉主要是燃烧香炉,而熏炉则是散发火烟以达到熏灸。先有香炉才有熏炉,熏炉是由香炉发展而来。香炉是实际生活用品,而熏炉则更加侧重精神世界。战国时期,古人就开始利用熏香驱赶蚊虫,熏染衣服,净化空气。
宋代的香熏炉是历史上的一个巅峰时期,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宋代的香薰炉,宋代的香薰炉造型多变,样式优美。香薰炉既然分为香炉与熏炉,今天我们重点来讲解香薰炉,香薰炉的造型复杂多变,古人在熏炉的造型上破费心思,不管是设计还是工艺都是十分巧妙。
说起博山式熏炉不得不它的源流,话说最早的香器出于西汉,当时的汉朝皇帝追求长生的思想普及,所以工匠制作了以海外仙山为原型的香炉-博山炉。经过隋唐的演变,加上宋朝的影响就出现了博山式熏炉,博山式熏炉与博山炉有很大的不同。
博山炉造型复杂,有复杂的动物、人物和云纹多种元素,但是宋代的博山式熏炉去掉了这些复杂的元素。而且宋朝的博山式熏炉没有博山炉那般长长的炉身,也没有了托盘。但是博山式熏炉多了一个炉盖,而且炉盖上有许多小孔,这些小孔用来出烟。这些变化都是与宋朝人的审美有关。
在日本出光美术馆就有一只宋朝的博山式熏炉,下图就是南宋青白瓷博山炉。
狻猊是传说中龙生九子中的一子,形状类似狮子,或者说其实就是狮子。
这点在据郭璞《尔雅注疏·释兽》:“狻猊即狮子也,出西域,其状如猫……”从中可以知道狻猊就是狮子。
而狻猊熏炉就是把造型做成像狮子的样子,在宋代的文献中有相关记载。
宋人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中记载:“陶炉:狻猊出香亦翡色也,上有蹲兽,下有仰莲以承之。”
燃烧香料的时候,会有烟从狮子的嘴巴中吐出来。
这点在吕湛恩注引《香谱》:“香炉以涂金为狻猊之状,空其中以燃香,使香自口出。”有提及。
这种熏炉汝窑的未曾发现有完整的熏炉,现在出土只有残缺的狻猊熏炉和狻猊型熏炉的盖子。
但是在安徽宿松北宋元佑二年墓出土一件吉州窑 绿釉狻貌香熏以及沈阳新民辽滨塔塔宫出土一件辽代竣貌莲花三足铜炉。
其中,吉州窑绿釉狻貌香熏炉由炉身和炉盖组成,炉身是莲花状,而炉盖便是狻猊的样子。炉身的是仰视仰莲式须弥座,莲花是盛开时的样子,花瓣一半不施釉,一半施釉,不施釉的部分是黄白色,这样的艺术手法表现的是莲花在光照下的效果。艺术手法十分精妙。
而炉盖的设计更是巧妙,狮子蹲坐着,仰着头,尾巴翘着,脖子上还有三个铃铛,一只脚踩着绣球,样子活灵活现。但是狮子并不是实体而是中空设计,上文提过烟从狮子口中出来,中空设计便是为了让烟可从狮子口中吐出。
这类的形状包括鸭子、鹦鹉等鸟类。
这类传世的也不多,多是残件和鸟型的熏炉盖子。这类型状的熏炉也分两种,一种是以动物整个形状为造型的熏炉,另一种是鸭子等和其他类型结合的熏炉,比如莲花等。
比如下图中的第一张图便是以整个鸭子为造型的熏炉,这个鸭型香薰炉便是收藏于四川宋瓷博物馆,名叫做南宋铜鸭熏。从造型上看来这只鸭子仰头,尾巴向上翘,身姿挺拔。这种造型的熏炉和上面的狻猊造型的吐烟方式相同,都是从嘴巴中吐出来。
而第二张图便是鸭子与莲花相结合的熏炉。
鸭型的熏炉是宋朝文人比较喜欢的一种熏炉造型,古代作品中多有提及。
比如南宋周紫芝的《秦楼月》: “无言独自添香鸭,相思情绪无人说” 。
抛开上面几种比较好看的,其实宋朝时候人们日常生活中用的比较多的还是属于球形的熏炉。这种熏炉圆圆的像球一般,整体造型是扁圆的。但是炉盖上是镂空的,烟从镂空的盖子上飘逸而出。镂空的图案也是千奇百怪有像爱心。像人字一般的造型,也有花草的造型,我们称之为卷草型。
这种熏炉看起来非常的简单,可以说是简单即是简介感觉大方,而且饱满有力。
北宋越窑青釉熏炉便是球形熏炉的一个典型,此熏炉便是镂空设计,刻有卷草纹,这种便是百姓日常常见的球形熏炉。
熏炉的造型多变,小巧玲珑,古人在熏香的时候喜欢最大程度的出香,但是却很忌讳大量的出烟。大量出烟便会破坏美好的意境,同时烟太大无法细细品味香味。所以熏炉的造型比较小,同时宋代时香料得到了快速了快速发展。不管是品种还是制作工艺都比以前更好,这也让熏炉可以往更精致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魏艺敏 《宋代陶瓷香熏炉造型特征研究》景德镇陶瓷学院 硕士论文 [D] 2012-05-01
2、孙章峰 《博山炉的兴起与丝绸之路》华夏考古 [J] 2015年04期
3、熊振东《从宋代插花、焚香的习俗看时人的生活——从汝窑花器、香器谈起》 东方收藏 [J] 2018年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