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密石大全网

一念莲花开:佛教典籍与古籍善本盛宴

06-09

一念莲花开:佛教典籍与古籍善本盛宴


北京荣宝

2024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BEIJING RONGBAO 2024 SPRING ARTS AUCTION

预展时间

6/18-6/19

拍卖时间

6/20

展拍地点

北京国际饭店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9号)





木刻版画(Woodcut)起源于中国,是最古老的版画形式之一,伴随着印刷术和造纸术的发展逐渐成熟。古代版画最早可以追溯到隋唐时期,唐代印刷术成型,出现了较为成熟的图像印刷,隋唐、五代至宋元时期的版画,均以佛教版画印刷为主。现在学术界普遍认同最早的、有纪年的、版画印刻精细的雕版印刷就是唐咸通九年(868)的《金刚经》。



唐懿宗咸通九年(868年)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宋元时期是版画发展的转变期,除了主要的宗教版画外,儒家经典、画谱谱录、工技农艺、戏曲小说等书籍出现插图本。到明代是古代版画大发展的时期,宗教版画、小说戏曲题材版画、画谱类版画精工细作,还出现了彩色套版拱花工艺。明代的《萝轩变古笺谱》《十竹斋笺谱》等就是在“饾版”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拱花”等复杂工艺,使雕版印刷术更臻丰富精妙。


“饾版”据传是万历年间从徽州民间一种多色套版叠印法发展来的,因小木版形似五色小饼“饾饤”得名。“饾版”根据原画的笔交叉、色泽浓淡、水分干湿、层次重叠、幅面大小等因素分拆成许多版样,每色刻成一块小木版,逐色由浅入深依次套印。


“拱花”与现代的凸版相似,把雕成圆纹凹陷的“阴板”拱砑在宣纸上,所绘器物禽类、花朵轮廓就以无色或白色的纹样凸现在纸面上,看起来工巧素雅。






“木版水印”就是在继承中国传统雕版印刷技艺的基础上,在“饾版术”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发展起来的特殊印刷术,它集绘画、雕刻和印刷为一体,根据水墨渗透原理显示笔触墨韵,既可用以创作体现自身特点的艺术作品,也可逼真地复制各类中国字画。


“木版水印”一词是建国初期荣宝斋根据雕版印刷技艺在复制中国书画过程中,因其用木制版、以水调色等特殊工艺而得名。木版水印有勾描(分版)、刻板(雕版)、水印(印刷)、装裱等基本工艺程序,刻、剔、掸、描等特殊技巧,它以笔、刀、刷子、耙子、国画颜料、水等材料为基础工具,以追求复原传统书画的艺术形态、笔墨、神采。每一道工序对技术都有极高的要求,《庄子·天地篇》中记有“能有所艺者,技也”。“以刀代笔,以帚作染”的木版水印再次模糊了“技”与“艺”之间的界限,实现了“技艺相通”的古代造物观念和传统审美理想。


作为中国美术造型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外化,木版水印技艺凝结着艺术家们天才的艺术创造,以及技师们无与伦比的工艺技巧。将《考工记》中“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工艺思想发挥到了极致。更是大大缩短了经典作品与欣赏者之间的审美距离,使得“旧时王谢堂前燕”的高雅艺术,通过木版水印的技术得以“飞入寻常百姓家”。





2006年荣宝斋的木版水印技艺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项技艺,北京荣宝拍卖不论在线下春秋季大拍还是线上网拍都持续推出荣宝留珍专题,并在2024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中甄选版画、木版水印、笺纸等共24件拍品,期待您的关注与支持。






LOT.1801

黄永玉《阿诗玛吹口弦》

20世纪50年代 套色版画

纸本1张 镜心

29×22.5cm



此件拍品与下一件拍品均为黄永玉先生的版画《阿诗玛吹口弦》,在尺寸、色彩、线条中有些许区别。


这是黄永玉为云南撒尼人民的叙事长诗《阿诗玛》所创作的套色木刻插图之一。通过流畅多姿的线条,描绘了阿诗玛吹口弦的情景精心捕捉了阿诗玛的神态和情感,使观者能感受到她的内心世界和故事的深情。还通过阿诗玛这一形象传达了撒尼族文化和民间故事的魅力。作为《阿诗玛》组画的一部分,与其他作品一起,共同构成了一个丰富而连贯的视觉叙事。"





LOT. 1807

黄永玉《去十万斤一亩的稻田上跳舞》

20世纪50年代 套色版画

纸本1张 镜心

24×34cm



黄永玉的版画作品《去十万斤一亩的稻田上跳舞》创作于1958年,通过其标题就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对于农业产量增长的极大期望和乐观情绪。画面上,黄永玉以简洁而富有力度的线条,刻画了农民在象征着丰收的稻田中跳舞的欢快场景。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劳动成果的庆祝。





LOT.1808

石鲁《兰新线上》

20世纪50年代 套色版画

纸本1张 镜心

24×34cm

出版:

1.《十年来版画选集》P33,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年。

2.《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会版画选集》,人民美术出版社,1957年。



《兰新线上》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正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石鲁(1919-1982),原名冯亚衍,四川仁寿县人。因崇拜清初大画家石涛和现代革命家、文学家鲁迅而改名“石鲁”。15岁考入成都东方美术专科学校图画系,系统学习传统绘画,临习石涛、八大山人的山水花鸟,摹写扬州画派及吴昌硕等人的绘画作品,为后来的国画创作打下了基础,抗战爆发,投身革命行列。"





LOT.1809

陈洪绶《品茶图》

20世纪70-80年代朵云轩木版水印

设色绢本1张 立轴

76×52cm



拍品为朵云轩木版水印陈洪绶《品茶图》,原作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在传承原作精髓的基础上,通过精湛的木版水印技艺,将画面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完美的呈现出来,无论是人物的服饰、表情,还是茶具、琴台等物品,都让人身临其境。该作品通过多种复杂的套版叠印工艺,使得画面色彩鲜艳、层次分明,体现了朵云轩木版水印技艺的魅力。





LOT.1810

文苑图

1962年荣宝斋木版水印

设色绢本1张 立轴

37.5×56.5cm



《文苑图》原作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荣宝斋于1962年据原作以木版水印技术进行复制。其面貌、气韵与原画丝毫不爽,艺术水平很高,是不下真迹一等的艺术品。


1952年初,荣宝斋社长萨空了提出木版水印应回归本位——复制古代及现代书画名品。并得到时任文物局局长的郑振铎、新闻出版总署署长胡愈之、文化部部长齐燕铭三位领导的充分肯定。历史上,宋、元、明、清书画大多画在绢帛之上,书法多在绫上书写。临摹古画所用的绢,在当时的市场上是买不到的。荣宝斋请到在解放前专为张大千、溥心畲临摹古画织造旧绢的高月堂,以及织绢高手商魁亨,二人一起仿照宋、元、明、清各种不同类型的绢帛织造成功。满足了临摹用绢的需要。由于许多画作过于珍贵,不能直接使用原作进行复制,需要先进行临摹,然后再进行分版勾描,特聘请了一批中国画画家及书法家,特别是在临摹方面有专长的画家。如:董寿平、于非闇、冯忠莲、郭慕熙、陈林斋、金振之、米景扬等。


截止到1965年上半年,荣宝斋先后临摹复制了古代名画百余件,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些摹品中比较重要的有:唐代周昉《簪花仕女图》、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北宋赵佶《摹唐代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五代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南宋马远《踏歌图》、北宋王诜《渔村小雪图》、唐韩滉《文苑图》等。"






LOT.1811

簪花仕女图

1956年荣宝斋木版水印

设色绢本1卷

51.5×186cm



《簪花仕女图》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唯一认定的唐代仕女画传世孤本。1956年《簪花仕女图》木版水印复制成功标志着绢本国画的复制艺术进入了成熟阶段。这件历史名画的精美复制品,曾被当作国礼,分别赠送前苏联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和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


此幅木版水印制作于上世纪50年代,由荣宝斋王玉良据真品《簪花仕女图》,按照1:1比例制作而成。由于此画的颜色、层次繁多,一共雕刻了350余块印版,选用珍贵矿物质颜料套印数千次,历时3年多才最终制版印刷成功。无论是仕女们拈花动作神态还是人物的毛发、服饰褶皱都栩栩如生,效果可以说与原作几乎完全一致。如不加指明,很难相信是印刷品,真假难辩。"





LOT.1812

十竹斋笺谱

1952年荣宝斋木版水印

设色纸本1函4册 线装

31×21cm



《十竹斋笺谱》为胡正言所绘制的饾版拱花笺谱,代表了明代笺谱制作的最高成就,时至今日,难觅其踪。民国郑振铎于北平偶得一部,盖据此底本,与鲁迅共商,于1930年假得付荣宝斋重刻,后新记再版,郑氏又以淮上新获之本补足前刻之阕,终合全帙。即为此本,内收清供、华石、揽胜、文佩等套色、拱花二百六十余种,织锦函套,函套内有1952年版权页,雕版精致细腻,不仅套色艳雅,而且拱花凸凹,立体感极强,不失为新中国出版的古典美术作品代表作。





LOT.1813

十竹斋笺谱(仿古纸)

1952年荣宝斋木版水印

设色纸本1函4册 线装

28.5×19cm



《十竹斋笺谱》为胡正言所绘制的饾版拱花笺谱,代表了明代笺谱制作的最高成就,时至今日,难觅其踪。民国郑振铎于北平偶得一部,盖据此底本,与鲁迅共商,于1930年假得付荣宝斋重刻,后新记再版,郑氏又以淮上新获之本补足前刻之阕,终合全帙。即为此本,内收清供、华石、揽胜、文佩等套色、拱花二百六十余种,织锦函套,函套内有1952年版权页,雕版精致细腻,不仅套色艳雅,而且拱花凸凹,立体感极强,不失为新中国出版的古典美术作品代表作。


本件拍品与常见的1952年《十竹斋笺谱》不同,尺寸略小,且纸张不同,仿古纸本,设色更为鲜亮,排场少见,值得宝藏。"





LOT.1814

北京笺谱

1958年荣宝斋木版水印

设色纸本1函6册 线装

30.8×22cm



鲁迅与郑振铎在合作制《十竹斋笺谱》前所制《北平笺谱》,58年郑振铎飞机失事遇难,荣宝斋据《北平笺谱》原版复制,更名为《北京笺谱》以示悼念,笺谱收齐白石、吴待秋、王梦白、颜伯龙、王师子,陈半丁等人的绘画,精印成册。。纸基为青檀树皮造,用色妍雅,精刻精印,花草虫鸟栩栩如生,几可乱真,为笺谱中之楷模。





LOT.1815

北京荣宝斋新记诗笺谱

1952年荣宝斋木版水印

设色纸本1函2册 线装

31.5×21.5cm



内收录齐白石、汤定之、张大千、王师子、李鹤筹、吴待秋、陈师曾、金拱北、溥心畬、陈半丁等名家作品一百九十二幅,另有十竹斋饾版拱花博古图八种。前有郑振铎1951年序,提及1933年左右他与鲁迅收集笺纸图样时,北京尚二三十家南纸店,荣宝斋便是其中白眉。函套附1952年出版的版权页,原装全品,品相佳。





LOT.1816

百花齐放

1961年荣宝斋木版水印

设色纸本1函2册 线装

26×32.6cm



一九五七年年底,毛泽东通过《人民日报》向全国发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倡议,为了响应这个号召,郭沫若同志从一九五九年至一九六零年初题写了一百首咏花诗交给荣宝斋。同年,荣宝斋又请了三位著名的花鸟画家于非誾、田世光、俞致贞为每一首诗配一幅画,并使用传统的木版水印技术刊印。


此书较以前印制的《十竹斋画谱》等作品最大的进步就是“页面上晕润的色彩和凸出于纸面的花蕊的艺术效果”这在当时是个重要突破。此书也被荣宝斋的木版水印专家冯鹏生先生誉为“印制之精细,费工之浩大,则推《百花诗画》”。代表了荣宝斋木版水印的最高水平。


此书在当时共出版了三个版本,即零本印制,十册本与两册本,其中只有两册本在原来百花百咏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帧《其它一切花》,则所收版画的数目达到了一百零一帧,并加印了郭老撰写的前言后记各一篇,可谓最全之本。因其费工浩大,印制精良,所以数量极少,市面上也很难见到。"





LOT.1817

八大山人涉事册

20世纪50-60年代

荣宝斋木版水印

纸本1册 册页

40×31cm



此册为荣宝斋精制木版水印,起首大书“涉事”2字,并收绘花卉鱼鸟八开,尾有黄宾虹题跋一页,共十开册页,品相完好。“涉事”意指无心而为之,超然物外,大道至简,涉事册展现了八大山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个人情感。





LOT.1818

木版水印中国画片一组

近代木版水印

设色纸本76张 软片

尺寸不一







- The End -





齐白石作品选邮票

硅化木值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