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密石大全网

黄岩翻簧竹雕:一种独特的文化传承

07-20

黄岩翻簧竹雕:一种独特的文化传承

黄岩翻簧在中国工艺美术界与青田石雕,东阳黄杨木雕并称为浙江三大雕。说起来,我见过精美的翻簧作品,但对翻簧却了解得不深。今天就综合一点网上的资料,转在这里和大家一起长长知识。

黄岩翻簧竹雕是浙江台州汉族传统雕刻艺术之一。因其雕刻在毛竹内壁的簧面上而得名,亦称贴簧、反簧。黄岩是国内最早创造翻簧竹雕的产区之一,也是国内保存该手工工艺流程最完整的地区之一。

黄岩翻簧竹雕制作工艺是:

首先刨去大毛竹的青皮和竹肉,通过分层开片,翻出l毫米左右厚的竹琶;然后,再把竹簧破开,放入锅内煮,使之软化压平,用胶将竹簧胶合在木板或竹片制的半成品坯上,刨光成型,这就是“翻簧”。艺人们在上面进行深雕或浅刻,便称之为“翻簧竹雕”。

整个制作过程要经过刨光、胶合、制坯、造型、整修、印花、雕刻、镶嵌、彩绘、喷漆等多道工序。

明清时期竹刻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各地,台州民间就有竹刻工艺品广为流传,竹笔筒、竹对联、竹扇骨、竹文具、竹臂搁等大量使用。黄岩翻簧竹刻的起源,约始于1869年(清朝同治八年)。

黄岩西乡盛产竹子,自古乡村从事竹、木制品艺人甚多。东山蔡阳村一位技艺高超的竹篾师傅制作竹篮、竹盘、竹盒特别精巧,产品出售之前都先送到陈尧臣的作坊,请他在竹制品上雕刻图案,从而售价大增。陈尧臣从中受启发,便和那位师傅合作,将竹簧从毛竹中劈出取出来,制成手掌形的掌扇,上雕以人物山水,并将掌扇称为“雅扇”,以示与蒲扇、纸扇、芭蕉扇不同,一时销路颇好。同时,陈尧臣兼做竹刻对联生意,很受欢迎。

当时黄岩知县孙熹书法不错,兼有大书家赵之谦为幕僚,求者若云,孙应接不暇之际,常令赵为之代笔,孙熹见陈尧臣雕技甚高,便延请至衙内雕刻竹对联,每日付给120大钿。这种对联文雅古朴,很受人喜爱。

清同治年间,黄岩城关相继出现了两家翻簧竹刻店,一家是陈尧臣父子经营的师竹馆,另一家店号为郑益昌。1929年,黄岩翻簧竹刻对联在杭州西湖博览会上获银质奖。1933年,在南京全国工艺品展览中获特别奖。后来翻簧销路不旺,师竹馆勉强维持,郑益昌几经波折后倒闭。至40年代末,黄岩翻簧竹刻艺人不到10人。

建国后,在政府的扶持下,翻簧竹雕的生产才得到了恢复。1958年至60年代初期,黄岩刻字生产合作社因有各级政府的积极支持,黄岩翻簧事业蒸蒸日上。在传统线雕的基础上,又创造了阳纹薄浮雕,并增加了方形、六角形、圆扁异形等各式各样的品种,除部分产品自产自销外,大部分产品和国内最大的工艺品经销商上海工艺品进出口公司挂钩,并由其经销,制作翻簧一时蔚然成风。

1964年5月,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先生慕名特来黄岩,参观黄岩翻簧竹雕,并给予极高的评价:“黄岩翻簧竹雕采用国画手法,把绘画技巧与雕刻刀法融为一体,有画面、有题款、有图章,构成一幅幅有诗情画意的工艺品。真不愧浙江三大雕之一。”并收藏已故老艺人陈方俊先生根据唐寅作品雕刻的《秋风纨扇图》掌扇一把,后珍藏于上海博物馆。同年,中央广播电视台专程来黄岩拍摄翻簧竹雕生产工艺的全过程,向全国播放。

1999年,黄岩翻簧产品荣获“浙江中国民间美术作品展览会”金奖;2005年,荣获“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暨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2000年、2001年、2002年和2003年分别荣获第一至四届全国杭州西湖博览会银奖。

2007年,翻簧竹雕先后被区政府、市政府、省政府列入黄岩区、台州市与浙江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6月,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

仓鼠饲养八大禁忌仓鼠吃什么蔬菜

同治通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