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伪造书法的能力,世人有目共睹,900年来无人匹敌,堪称“千古圣手”,当然在历史典籍中,不乏米芾“骗取”真迹,归还“仿作”的故事,甚至连他的好友薛绍彭,也没有逃脱“被蒙骗”的命运。
薛绍彭同米芾一样,痴迷于魏晋的风流气韵,临摹了大量“二王”法帖,深得萧散流逸之姿,宋代几乎同米芾齐名,可这样一位技艺超群,深谙“二王”书风的人才,却分辨不出米芾“伪作”。
有一日他从富商手中,购买下王献之真迹,心中激动不已,邀请米芾共同观赏,米芾看后爱不释手,借走一晚细细观摩,第二日写出完全一样的摹本,归还给薛绍彭,哪知他丝毫没看出问题,真迹因此留在了米芾手中。
除了薛绍彭的故事,据说乾隆珍藏“三希帖”之一,王献之《中秋帖》也是米芾临本,清代吴升曾在《大观录》中写道:“此迹书法古厚,黑采气韵鲜润,但大似肥婢,虽非钩填,恐是宋人临仿”,现代书画鉴定专家赞同这一观点。
由此可见,米芾仿造能力之强,即便面对“怒骂”的颜真卿,同样可以模仿的惟妙惟肖,例如故宫一等“国宝级”文物——颜真卿《湖州帖》,在书坛引起激烈争议,不少学者认为它是米芾“伪作”,现在我们详细分解一下。
《湖州帖》写于大历十年(775年)七月以后至年底前,《旧唐书》记载当时湖州遭遇洪灾,“杭州大风,海水翻潮,飘落州部五千余家,船千余只,全家陷溺者百余户”,颜真卿带人奋力抗洪,救助难民,情况转好后,心中颇为愉悦,遂撰写此作。
全文共计48字,内容为:“江外唯湖州最卑下,今年诸州水,并凑此州入太湖,田苗非常没溺,赖刘尚书大抚,以此人心差安。不然,仅不可安耳。真卿白”,点画婉转流逸、俊丽生动,好像蛟龙入海,十分畅意流宕。
这种风格与颜真卿常用的“篆籀笔法”完全不同,在颜真卿其他行草书中,如《刘中使帖》、《祭侄文稿》,笔画大多浑厚拙质、肃穆奔腾,一派大将军的阳刚之气,尤其在心情明朗的情况下,点画视觉效果应该更为激烈。
而这件《湖州帖》虽然略带波磔质朴、丰润凝重之感,但古雅气势上有所缺失,不仅让人怀疑是“伪作”,为了寻找真相,徐邦达开始对笔画、用纸等,一般人看不出来的细节点研究。
最终他认定此作由米芾所写,首先在笔法上,卷中常用侧锋,侧锋取妍来自“二王”一脉,虽然颜真卿也继承“二王”笔法,但他融合篆隶之意,常用中锋书写追求浑穆苍劲之感,让墨色力透纸背。
同时卷中时而出现的竖钩,与米芾《多景楼诗册》写法相似,再加上使用纸张是加粉砑光的竹料纸,唐代没有这种制作工艺,直到宋代才被制造出,因此在种种迹象表明下,世人逐渐认定《湖州帖》乃米芾仿写而成。
您对《湖州帖》有何见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