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密石大全网

白茶的误解:白毫银针淡雅,老白茶咖啡色的魅力

02-12

白茶的误解:白毫银针淡雅,老白茶咖啡色的魅力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凤姐是最喜欢弄权的。

各种利用关系钻营、中饱私囊。

最有名的,便是她弄权铁槛寺,干涉一对有情人的姻缘。

最后的结果是一对有情人都死了,像梁祝一样。而凤姐坐收三千两,片叶不沾身。

当然平时管家时候,亦有各种误判。

不过她自有一番理直气壮的逻辑:朝廷还有挂误的呢,何况我们这种人家?

可见,这世间,因为误会而结成的冤案,数不胜数。

因为不了解而构成的误解,也是多如牛毛。

远的暂且不表,单说近的。

我们日日面对的白茶身上,就有诸多的不白之冤,有些已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解,而有一些,却静待着未来的有识之士们,去解开。

《2》

世人对白茶的第一个误解是:白毫银针很淡

大约是四五年前,或者更早,五六年前吧,我们刚开始做白茶,喝白茶,推广白茶。

那时候,很多人是不识得白茶,不喝白茶的。

那时候大家喝绿茶,喝红茶,喝武夷肉桂,喝云南普洱,就是没有喝白茶的。

那时候云南人也不做白茶,他们的春茶夏茶秋茶,都紧赶着做成普洱散茶,卖给全国各地的客商拿去压饼。

那时候我们推广白茶,人人都选寿眉,次选牡丹,选银针的人最少。

送白毫银针给朋友,人家直言,不要送银针了,我喝不懂,还是寿眉有味道些。

究其原因,一为白毫银针价格贵,许多人囊中羞涩,无法企及。二为白毫银针味道淡,许多人喝不懂,无法享受。

还有个历史原因,那就是,彼时白茶初兴,大家都是从喝味道浓郁的茶转来喝白茶的,喝过味道浓酽的茶之后,再来喝白毫银针,那可不就是“能淡出鸟来”吗?

几十年来,习惯了喝味道浓郁的茶,习惯了用大茶缸泡茶,大多数茶客的味觉,乃至他们对茶叶的印象,都停留在闷泡,浓郁,浓酽,苦涩,重口这一系列的印象上面。

一下子要大家接受白毫银针的仙风道骨,接受它的纯,它的质朴,它的天然,它的原滋原味,真的是太难了。

尤其人们对茶的印象就是有茶味,闷泡后喝起来味道重才是有茶味,所以,白毫银针那需要小口细抿、慢慢啜吸才能感受到的浓,稠,滑,糯,细,香等等风韵,便与普罗大众对茶叶的审美,隔了一万光年的天堑。

任谁喝到白毫银针,不是觉得淡,那就是真行家了。

但是,村姑陈和李麻花总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明知道彼时白毫银针市场接受度不高,仍旧不甘心,发下大愿在推荐。

但是,这世上的事并不是努力了就会有成功的,大多数时候,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白毫银针经历了默默无闻到众星拱月,大约有三五年之久。

经过了多年的推荐,白毫银针才有了今日的地位。

我们有幸,成为种树的前人。我们同样有幸,与后人一起,乘凉。

《3》

世人对白茶的第二个误解是:老白茶都是咖啡色的

这个误解是2022年才泛起来的。

之前,大家一直觉得黑乎乎的茶饼是老白茶。

大约在2020年之前,我见到的做旧老白茶饼,几乎无一例外,是黑漆漆的,乌漆吗黑的,放到煤炭里都找不出来的那种。

于是,著文告诉茶友。黑乎乎的老白茶饼是做旧老白茶,不能买。

久而久之,大家都知道了,暗黑色的老白茶饼是白茶中的黑暗料理——做旧老白茶,必定要敬而远之,保护好自己的肠胃。

如此这般,渐渐消停了一段时间。

直至某音冒头,一夜之间,做旧老白茶饼突然找到了自己的领地。

那些被村姑陈布下天罗地网挡在外头的黑暗料理(做旧老白茶饼),瞬间倾巢而出,以风卷残云之势,纷纷在直播间登台亮相,争相露脸,你方唱罢我登台。

热闹得像过年。

为了让自己的做旧老白茶饼更加好卖,他们想出了更好的办法,提高做旧的技术,不再像从前那样把饼做得黑黑的,而是降低了发酵时的温度,增加了发酵的程度,延长了发酵的时间——咖啡色的老白茶饼便应运而生了。

白茶的工艺流程只有两个,萎凋+烘干,这两个流程只有一个共同目的,就是把水做干,让茶叶从湿变干——像方便面里的脱水蔬菜一般。

既是只要做干就行,那就不需要繁复的工艺,没有过多的人工干预,成品后,茶叶当然只能是绿色为主的颜色——毕竟人家长在树上的时候就是绿叶。

只有通过高湿、高温的渥堆发酵,才会把白茶叶片当中的叶绿素沤到大量挥发,让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呈现出来,再让茶红素与茶褐素大量生成,如此这般,绿叶才会变成咖啡色。

尤其大家发现没有,咖啡色老白茶的价格,是比真正老白茶的价格便宜的,但它又远高于新白茶。

想来做假者也有些微良知,知道利润已经够高了,不好意思拿假货卖真货的钱。

只苦了又想喝老白茶,又贪便宜的那一帮茶友。

既喝了劣质茶,还当了一回韭菜。

赔了夫人,又折兵。

《4》

世人对白茶的第三个误解是:新白茶性寒凉

这是年年都会闹一遍的梗。

每年一到新白茶上市的季节,就必定有人要跳出来,折腾一通诸如新白茶性寒凉之类的言论,以阻人们购买新白茶尝鲜的行动。

神奇的是为什么绿茶上市的季节,就没有人跳出来说绿茶性寒凉呢?

这只能说明,新白茶性寒凉这个梗,是白茶的黑粉所为,主要目的便是,黑新白茶,拉开它与粉丝的距离。

那么,新白茶究竟是不是性寒凉呢?

当然不是。

如果说新白茶性寒凉,那六大茶类里的其它茶,都算性寒凉了。

关于这个知识,村姑陈在从前的文章里详尽写过,并查阅过诸多论文,列位看官尽可翻阅。

此番,村姑陈只论一论新白茶的好处。

新白茶的好处便是清热,消肿。

比如喉咙不舒服,比如牙龈不舒服,这些小毛病,新白茶都能起到缓解作用。

尤其此次大面积羊的时候,村姑陈李麻花都没有羊,老S也没有羊,这跟我们天天喝新白茶,在春茶季制茶的时候天天喝新白茶,有莫大的关系。

新白茶当中的茶氨酸含量极高,是补充身体能量最好的物质,而新白茶当中茶多酚与咖啡碱的含量,又低于六大茶类当中的其它茶,可见,若要说新白茶伤身,那六大茶类其它五种茶,亦脱不掉伤身的嫌疑。

恐它们的“伤身”效果,还更明显些。

可见,江湖传言不可尽信,也切切不可盲目以讹传讹。

多学一些科学知识,比毫无目的地盲从,对自己更加有益。

《5》

世人对白茶的第四个误解是:巧克力味是高等级老白毫银针的标志

这个误解就更可怕。

可怕到颠覆了三观,颠倒了黑白。

巧克力味,是白茶存坏了,进水受潮了之后,才生成的,它属于白茶不应该具有的怪味异味一类,怎么摇身一变,就成了高品质老银针的标志了呢?

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白茶的储存,需要的是三层包装,密封闭光。

干,是白茶储存与陈化当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指标。如果干度不够,如果不够干,那白茶尤其是白毫银针,必定会存坏。

存坏的首要特征,就是这个被许多不擅存茶的人无比推祟的,巧克力味。

与巧克力味类似的还有朱古力味,酸梅味,梅子酸,梅子香等等,都是大致相当的同一种类型的气味,都是白茶存坏受潮变质之后生成的。

众所周知,白茶要想做到干度达标,达到白茶国标的标准——含水量在8.5%以下,甚至低至7%、5%、3%,是相当难的。

旧国标规定的含水量低于7%,2018年的新国标调高为8.5%,这一举措正巧说明,白茶要想做干,绝不容易。

特别是白茶当中的最高级:白毫银针,它有5-7层笋壳状结构,一层一层包裹起来的,要想让它从里到外全部干透,十分考验制茶师的技术。

很多时候,外面两层干了,但里面三四层仍旧没干,但摸上去,这颗银针是干燥的。

这就十分具有迷惑性了。

故而,经验不足的制茶师在前三四年做银针的时候,如果没有有经验的师傅指导,自己独立上阵,很容易做出干度不达标而含水量超标的白毫银针来。

这种银针,在家里放半年,水味就出来了,香气就飘了淡了,滋味感就下去了。没一两年,就嫩臭了,完全不能喝了。

这种银针如果还不认真储存,频繁开箱,取茶之后还不扎紧袋口,那么,生成巧克力味,朱古力味,酸梅味,就是指日可待的事了。

一旦有人两三年后发现自己的银针生出巧克力味了,怎么办呢?

这茶也不能砸在自己手上,于是,就极力鼓吹巧克力味是高品质银针的标志,只有高品质银针才能存出这种味道来,制出这样的舆论,手里这批存坏的银针,才能寻到下家,卖个好价钱。

人性本贪,一声叹息。

《6》

世人对白茶的第五个误解是:白茶是按麻袋卖的不值钱

好多年前,我们刚开始做茶。

来了一个老师,据说是投资界的前辈,来跟我们谈项目。

说起白茶,我们泡了白牡丹给他喝。

平心而论,那杯白牡丹泡得很不错,鲜香甘活,花香盈盈,汤水清润,留香持久。

然,这位前辈只喝了一杯,就不再喝了。李麻花诧异地问,老师,这茶不合口味吗?

前辈笑道,白茶我经常喝,老家的人送白茶给我,都是一麻袋一麻袋送来的。

言下之意,这种按麻袋送的茶,不值钱,我们拿这种茶招待他,是不给他面子。

后来这个项目自然没谈成,李麻花的理由是,他伤害了我的骄傲。

其实,无论是白茶掉落神坛的这几十年,还是白茶曾经辉煌的那几百年,白茶从来就没有按麻袋卖过。

从前,皇帝喜欢喝白茶,在大观茶论里,专门为白茶写了一个章节,足见重视。

到了清朝,白毫银针价格昂贵,按克卖。故古人有云:价同金埒。

在清末的时候,福建人嫁女,还喜欢往箱底里塞一包白毫银针,显示娘家既有钱又有品味,嫁出去的女儿不会被婆家看轻。

受到这般待遇的白茶,又如何是按麻袋卖的“大白菜”呢?

就算是最便宜的寿眉,也因其中高等级的部分身为贡品,而得了贡眉的美誉。

可见,白茶无论何时,亦没有沿街兜售之命运多舛。

它只是明珠蒙尘于箱,却没有独淖污泥中。

《7》

岁月的烟尘曾笼罩于白茶身上。

使它如仙,如谜。

在那些沉寂的岁月里,它修练,它蓄势待发。

它以茉莉银针的姿态,另僻蹊径地崭露芳姿于世人之前。

它从来没有离场过,无论高峰还是低谷,它一直都在。

这世上最可怕的不是失意,而是放弃了自己。

愿我们都像白茶一样,无论荣辱,笑傲江湖。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翡翠白菜蝈蝈

石榴石手链多少颗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