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十年前,在我的班级早读课上,我为孩子们推荐的课外阅读丛书中就有《弟子规》。但那时我认为《弟子规》当是幼儿蒙学,与大人无关,只是在孩子们的琅琅书声中,我会偶尔心动,甚至汗颜。捧读后,心生喜欢,后来开始诵读,直到熟背方才明白:《弟子规》原本确实是幼儿启蒙之学,孝、悌、谨、信、爱、仁、学,最后才是学,即古人是先学做人,行有余力才则以学文,而当今的我们却刚好相反,先学认知学知识学技能,最后再学做人,所以对于我们,《弟子规》不是儿童读物,而是一部生命读本。于是萌发了用长江石诠释《弟子规》的想法,希望喜欢《弟子规》的人在诵读的同时能欣赏美石,而喜欢石头的我们顺便也读读《弟子规》。只是这个念头在脑子里装了好久,直到去年年底,受“‘黎氏阁杯’中国.太原第九届赏石文化博览会”邀请,得候老尽力帮助悉心指导以及张总的大力支持,石说《弟子规》得以付诸行动。
《弟子规》全文一千零八十字,讲了一百一十三件事,我们侧重选了其中近八十件事用了三十枚长江石,以石说、本人理解、附《弟子规》原文,分篇逐节解读。因时间仓促,能力有限,诸多不足,还望见谅并给予指导。
训
从“训”我们看出,《弟子规》本身是《论语》的一句话: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所以《弟子规》开篇告之“弟子规,圣人训”,只是圣人的这句话太深太难懂,后来清朝秀才李毓秀将其作了一个详尽的解释,故, 《弟子规》其实就是《论语》注释。何为《论语》?宋朝宰相赵普定天下仅半部《论语》;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涩泽荣一通过《论语》的研习,得《论语与算盘》一册建立了一套道德经济,推动日本经济蓬勃发展;而今,联合国大厅悬挂的依然是《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断言:“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即修身、做人才是前提是基础是根本。那么做人何为正确,即何为好人。《弟子规》有答案,《弟子规》就是标准。
长江石,母亲河的石头,集华夏五千年文明一体,最是至情至性大美大爱之物。她会告诉我们。
1.贤,圣贤之道。这枚特殊油画石,无需赘述,一目了然——圣人有训:孝、悌、谨、信、爱、仁、学,圣贤之道也。
《弟子规》原文之“训”篇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孝
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认识生命,而认识生命要从了解生命真相开始。《中庸》开篇即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离者非道也”。我们从生命延续的规则明白孝亲敬祖当是上天赋予人的自然秉性,即天性,遵循天性行事叫道。所以,孝道是生命的头等大事,是人生第一正道,所谓无孝,大逆不道也。很难想象,一个不爱父母,不爱国家之人,能有爱心能爱人?“孝”篇里,《弟子规》按照道的规律教导我们怎样尽孝道:
2.顺,孝顺应承。彩花石上两人物,一慈爱一顺承,将父慈子孝之父子道生动表现。所谓孝顺孝顺,孝即顺也,父母跟前顺言、顺行、顺心,就是最好的孝。
3.敬,即爱敬无私。对父母,物不私匿,事勿擅为,孝敬也。就如此墨画石上这位爱敬存心的小弟子,父母怎会不宽心呢。
4.谏,涵容力谏。螺钿石上这位张口号淘的小孩有些过,此“号泣随,挞无怨”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父母也有过失时,完善父母是子女最大的孝,所以要涵容力谏才是。
5.生,事死如生。《中庸》有言“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此非形式,而是明晓亲所好恶,熟非熟为,让父母优秀的家风家训得以继承及发扬者,至孝也。油画石靠中一肃穆恭立之人,面对祭坛,身后一高大慈祥老人,仿佛父母在冥冥之中的殷殷关注。
《弟子规》原文之“孝”篇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恶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悌
中国文字真是有趣之极智慧之至。你看“悌”字,弟字紧靠其后,前者必定是兄,兄以心代,兄长的明心、用心尽在其中,只一个悌字就将兄弟姊妹之间的真诚和睦、兄友弟恭、长幼有序表达得淋漓尽致。而曾子在《大学》里,讲到“治国必先齐其家”时,引用《诗经》桃之夭夭之宜其家人导出“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就是说:家中兄弟姊妹和睦友爱,和睦友爱的兄弟姊妹走出去就能带动周围世人跟着和睦友爱,世人和睦友爱了国家就能和睦安定了,可见悌之重要。悌者,不离睦、序、恭也。
6.睦,和睦顺乐。草花石上最佳位置上不大不小地坐、立着两人物,学过弟子规者立刻能知晓他们谁长谁幼。关键是他们表现出来的兄弟姊妹间轻财物忍言语、兄友弟恭、手足情深的那份和睦,很是难得。此孝悌其间,乐在其中,和睦顺乐也。
7.序,长幼有序。这枚牧羊石画面干净清朗,天地间,那一前一后一长一幼,将事有终始物有本末之分,人有先后长幼之序,此天理之道交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守序尽责,不乱则顺也。
8.恭,谦恭有节。一言一行一事,发乎本心,诚乎本意,守乎本责,有草花石上的如此恭敬,何来同室操戈,何不天下太平。
《弟子规》原文之“悌”篇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已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谨
所谓“谨”者,不放纵,自律,慎独也。《弟子规》之谨篇,我们选了四枚长江石表达。
9.惜,勤勉惜时。中学时期,一位叔叔送了我一套励志书签,其中有一张很特别,斑驳的红叶片中有一位清逸少年像,旁边题字“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记忆中的书签与这枚石英人物石几乎一模一样。
10.度,衣食有度。如此紫砂如此人物,只一个背影,唯腰间两根明晰的线条,就将我们要的那份干净简单表现得恰到好处。“人生不是一场物质的盛宴,而是一次灵魂的修炼”此话令人心生欢喜。
11.礼,习礼修身。《礼记》的第一篇就开宗明义,指出:“道德仁义,非礼不成”。孔子尚礼,在《中庸》孝礼篇说:宗庙祭祀的礼制按左昭右穆排辈分,按官职爵位顺序分贵贱,而执事的职位次序可分辨出才能的高低,宴饮时则按头发的黑白排席位辨长幼顺序。孔子的诗礼传家教育儿子:不学礼就不能在世上立足。烫画石上“揖深圆,拜恭敬”的弟子可谓有礼在先啦。
12.定,笃定不紊。定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智慧。定能很好地把控自己的行为,定由内心沉静而得,当心变得宁静、专注时,就能体认自身实相,做到遇事不慌乱、不着急,心平气和,稳中求胜,认定的目标不畏艰难,不轻言放弃。此紫砂人物是也。
《弟子规》原文之“谨”篇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尿回 辄净手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人借物 有勿悭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