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密石大全网

专业选择不必慌张,这里有解决方案!

09-02

专业选择不必慌张,这里有解决方案!

有学上的各位最近开学了吗?

大学新生的你,有没有像之前我们的文章里一样,选到心仪的专业?(详情人生大考:喜欢动物的你该选什么专业?)

已成为学长学姐的你,又是否过上了想要的专业生活?

如果答案都是否,那别怕,人生充满无奈,但又总是能创造转折。

今天我们请来一位在专业路上一波好几折的杨毅,这个总是在靠谱的人生边上游走的皮皮子,最终在洗衣服大业以及思索人生的间隙里写出了一篇恳切的经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他的求学经历一览表:

复旦大学微电子专业本科毕业

Gap两年

跨专业到中科院学习生态学

现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准备研究树蛙的合作抚育

先正楼:人生哪能不迷茫,敢选是王道。

喜欢生物,却学了工科?

其实要谈选专业,我是比较虚的,因为我不是什么“三生三世”纯血的生态学人。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海扁王》,对里面那个喜欢超级英雄的男主角有没有印象?我觉得我的专业经历跟他有些相似。

《海扁王》剧照

从出生起,我就对自然很感兴趣,看了不少的科普书籍和纪录片,梦想以后能当个博物学家,或者做个纵情山水的纪录片导演。

但是生活就是很无奈,我爱看的那些影视纪录片,那内容、情节仿佛与我不在同一个世界——因为我身边既没有拍摄纪录片之类的事件发生,也没有人研究动植物,更没有人对野生动物感兴趣。

每当我沉醉于《指环王》构建的美轮美奂的仙境,都会困惑自己所处的世界为何不是那样。

而到了高中,这种困惑和焦虑又加深了。

我喜欢观察生命的成长和演化,比方说一枚蝌蚪是如何变态发育成蛙之类的。然而高中学了一年生物课,内容多是些细胞、遗传相关等死记硬背型的知识,并未基于自然史或从演化的角度来讲解。

小时候喜欢看Steve Irwin的纪录片

高中老师还告诉我们,当今的生物学主要方向是分子、遗传、制药相关。对我而言,这些东西太细太小,看不见也摸不着,缺乏感性认知的东西,很难打动我。

至于报考大学填志愿时,我的很多同学都选择了自己相对熟悉的数理化专业:一个是习惯,因为那么多年课上课下就学这些;二个是高级,数理化专业构造了诸多确定的、可用模型拟合的世界法则,而且模型越简洁、越抽象还能显得格调越高,这也是同学们趋之若鹜的。

我也不能免俗,或者说最终不能免俗——最终本科还是读了跟微电子相关的工科专业。

这个结果,就好像,自己的人生最后还是缓慢而没有声息地变成了一团乱麻一样

如同《海扁王》的主角戴夫,无论他怎么努力,也没办法获取超能力,过着普通而又平凡的生活。超级英雄Kick Ass,只是存在于脱离学业生活后的幻想当中。

《西部世界》剧照

专业之间的门槛,也没那么高

不过现在想想高中的培养模式能给我们多少职业生涯指导呢?

人生规划的不确定性是始终伴随着我们的影子。

大一的时候,我想过要想转专业,我的确不擅长思考抽象的、缺乏生活经验的事物,微电子专业里模拟与数字电路、编程这样的课程对我来说太难了,本科学习跟上刀山下火海没什么两样。

但辅导员强烈建议不转,他的理由是生物学前景惨淡,加之我依然不知道21世纪有宏观生态学,并对整日室内的生化实验无爱,便没有转。

大二的时候,学校给本科生开设了第一届生态学专业,但那时我并没有又考虑转专业,也没再翻看那一届的本科生培养方案。

要知道张江大学(复旦张江校区)是不缺牛人的,所以最常见的情况是——我身边的同学都是天才,这些人都觉得学业压力山大,何况我这永远学不懂的。

但是机会和转变也时刻可能前来报道。

大三下学期时,我被介绍到美国的大烟山国家公园协助一位博士生的蝙蝠调查。虽然出发前做了很多功课,但亲历其境还是跟查阅资料全然不一样的:

我们住在山顶,而这里的每一条道路,都有自己的级别——换句话说,就是作为游客,是绝不可以离开公园既定的步道的(当然作为科研人员如果要走离步道,必须使用对讲机呼叫公园电台进行登记)。

我竟真踏上了Appalachian徒步道

背后是云杉-冷杉林

这些细节的严谨也同样反映在国家公园的地图上,那是一张50英尺等高线地图,占地2114平方公里的大烟山国家公园边界明晰,每一条、每一级别的道路,从只能走人的或可以骑马的徒步道,到可以开车的土路或乡镇、州级公路都标注齐全;每一条步道、溪流、主要分水岭、山峰也都写上了名字,步道节点之间还标明了里程。

大烟山国家公园地图局部

公园还有一些规定是预防意外情况的,比如夜间不得将食品、牙膏、香波带入帐篷以防黑熊等等,尽管内容规范很多,但是在山上吃早餐、赏云海、听熊蜂采蜜,人的心情就开朗起来。

这段经历就像是飞往潘多拉星球,世界突然变得繁复而瑰丽,一段新的生涯开始了。

GAP一年,把爱好了变成专业

我的经历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点是,我Gap了两年。

很多人觉得本科毕业后应当紧接着工作或者按部就班地深造,Gap则是件浪费时间的事。

然而从我的体会来看,这一年,才是我真正走向生态学领域的时期。

整个18年,我基本上都在各个实验组、各个研究所里做志愿者,甚至在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捯饬到了个研究助理的位置(感动的院长还将我的月薪从1500元涨至2500元(手动滑稽))。

所以我想,让我下定决心,把爱好变成专业的,就是这实实在在的耳濡目染吧。

再说回我研究生的事情,我读研前后的心态总是在变化。

本科毕业时我把科研看得很重,觉得我们应当全身心投入科研,那既是经国之大业,又是对个人发展至关重要的长期修炼。

但是选择生态学专业读研之后,我发现相当多的研究所都只考评科研成果,一定期限内不达标准就得走人,激烈的竞争逼迫人们全倾全力专攻术业,导致生活缺乏多元性——这样下去多半会出问题——专业是人能力和创造力的体现,但倘若没有爱好来坚持,最后也免不了会变成鸡肋。

版纳的热带雨林里藏着稀奇古怪的生物,比如这条小的金环蛇,足以咬死我,我的内心却毫无波动 ©杨毅

这种感觉我在之前的学术生涯已经有所触及了,从上海到北京的学校变化,从少时罗曼蒂克的想象到青年繁华落尽的幻象,从热门专业和抢手issue的热闹到选择的道路似乎唯有自己一人的孤独……

所以我才选择了生态学,这不仅是胆量的问题,也是对自我的一种肯定。

科研和专业并非就该是生活的全部,追求爱好虽然看似遥远,也依然拥有点燃生命的激情。

专业和爱好能够吻合是最好的,就像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孟建伟老师,酷爱思考,每次教授哲学都激情洋溢,60多岁的他声称自己还在发育。

而之所以出现专业,我猜想,初衷也许是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并让个人存活吧,至于爱好,在越艰苦的环境下越成为奢侈。如果可以,我希望社会产业调配时能够尽可能让每个人发挥自己的专长,享受自己的职业,并提供保障——我们可以依靠我们所爱的事业而活

回想起来,每当我遇到那些陶醉于工作的人时,都为他们的热情感染,让我觉得生活还是有希望的:

不论是复旦微电子的创始人每周驱车跨过黄浦江给我们上选修课;还是只需一台电脑一根网线就能活的室友肾上腺素飙升打造facesmash;还是美联航年迈的空哥甩杂技般地发放瓶装水和面包,并补上一句“you are gonna be hungry”。

我经常打趣自己:一个人偶尔做杨毅容易,难的是一辈子做杨毅。

我想,要是沿着自己选择的道路走下去,也许有一天,我也能像《海扁王》的主角一般梦想成真。

孤独,是人生必修课

但是,转专业并不是人生解药。

转专业前后,孤独感贯穿始终。

前期因为我身边基本没有做生态学的,更没有转去生态学的,结识的相关领域的朋友少,且不在身边,没法随时交谈。

一个学科分支无数,我不知道从事这一行需要补充什么技能,该往哪走。

我又参加了各种动物生态学项目,包括鸭绿江口湿地候鸟调查(这辈子加起来也没见过那么多鸟),版纳植物园蜘蛛采集,云南喀斯特蝙蝠和微型蜗牛考察(进了许多山洞),华东南两栖爬行动物考察(终于开始接触蛇)。

云南某偏远山区的天坑 ©杨毅

很难说这些与众不同的经历是好是坏,若能选择的话,我更愿意保研。随着时间推移,我意识到自己个性太强,不容易相处,于是找了个个性不强的导师,来到动物行为与环境变化研究组读研。

导师不止一次强调,研究组的名字不是乱起的,不是单单的动物行为,而是动物行为与环境变化。

接着导师的话茬,在一片单一的环境中,生物的生活史对策也倾向于单一,容易形成一套最佳策略(evolutionary stable strategy),比如稀树草原上的某种鸟产生领域行为,营一夫多妻制,以获得最大收益。

若环境异质,则最佳策略的统治将被打破,比如既有草原又有森林的环境里,这群鸟便既有多配偶制又有单配偶制。

我就是那个不恪守进化稳定性对策的个体。

鸭绿江口滩涂,结束一天的工作 ©杨毅

上课的日子,课程划定了我们的每日作息和进展,而读研之后就不再有了(第一年国科大上课除外),每个人做自己的研究课题,好像从公社变成了私营。

预备读研时,我就紧张不安,不清楚该采取什么学习方式挽回二十年浪费的生命,不敢跟人交流。

在这么个小众领域做前沿研究,当然是孤独的,哪怕同一实验室的人也在探索不同的细支,但交流还是很彼此启迪(对学术趣味的着迷,对人类社会的洞悉,抑或当前讨论议题都能成为日后某个灵感的打火石),哪怕是不同研究组的人。

个人在学术上的进步有如蜗牛的阵发式生长,输入积累好一段时间可能才有一点可见效果输出。

随着年龄增长,各方面压力增大,我愈发不能为自己能力提升的速度感到满意。每当完成一点进展,我都觉得这本该是一年前达到的水平,这使我愈发暴躁(比如期望三天写完的这篇文章我花了一周)。

我不网购、不打游戏、不画画、不喝酒,所以时不时需要下罗梭江划船,上石灰山攀岩,长跑、骑行雁栖湖畔,进山林探索,以寻求刺激。

据说林丹备战北京奥运期间,每三天就会摔一支Yonex Armortec 700,我大概也需要一百支拍子。

而人生还在继续。

-End-

【共建豹子森林博物馆】项目上线了!

我们希望与你建成华北自然生态博物馆

它属于豹子与森林

属于所有热爱自然的你们

我们希望与所有的你们

共同建造这份难忘的回忆

详情:我想把你的名字,写进豹子森林博物馆

.........更多学习之路,你还可以读.........

他和金猫打了15年交道,现在打算来说说……

猫盟眼中的乔治·夏勒:自然之美,值得用一生来告白

云猫 | 云豹 | 老虎 | 华南虎 | 华北豹 | 豹猫 | 宠物豹猫 | 荒漠猫 | 猞猁 | 猛禽 | 毒蛇 | 救助 | 北京华北豹 | 四川金钱豹 | 荒野 | 西双版纳 | 山西马坊 | 新龙 | 猫盟 | 长耳鸮 |黄鼠狼| 野猪 | 豹吃牛 | 带豹回家 | 豹吃人吗 | 乔治·夏勒 | 个体识别 | 寻豹启事 | 猫盟周边

波士顿犬和法斗区别

佛教七宝是哪七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