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密石大全网

《阳羡茗壶系》深度分析:紫砂壶功能与审美的完美结合

03-31

《阳羡茗壶系》深度分析:紫砂壶功能与审美的完美结合

壶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聊《阳羡茗壶系》这本书。上一期,我们介绍了作者和它的简要内容,这一期,我们聊聊书的名字和书的第一段内容。

《阳羡茗壶系》中的阳羡,就是现在的江苏宜兴,春秋战国那会儿叫荆溪,历史上,这个地方挺热闹,先是吴国的地盘,后来越国的勾践灭了吴国,荆溪就归了越国。

再后来,楚国的楚威王打败了越国,荆溪又成了楚国的地盘。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立了阳羡县,归会稽郡和吴郡管。

到了西晋末年,周处的儿子,就是《周处除三害》电影中引用的那个周处,他的儿子立了大功,晋怀帝就把阳羡、国山、临津这些地方封给了他,设立了义兴郡。

到了隋文帝的时候,义兴郡又被废,并入了义兴县,归常州管。

北宋时期,因为要避讳宋太宗赵光义的名讳,义兴就改成了宜兴。

到了清朝雍正年间,宜兴又分成了荆溪和宜兴两个县。

民国初年,这两个县又合并成了宜兴县。这就是古时的阳羡,现在的宜兴变迁史。

“茗壶”,说的是用来泡茶的壶。

茗,这个字在古代最初指的是茶叶的鲜嫩状态,特指初采下来的嫩叶。后来泛指茶。《洛阳伽蓝记·正觉寺》中有记载:“渴饮茗汁。

后来人们常用的“品茗”这个词,就是形容品尝茶叶时的仪态和讲究。

周高起写这本书,专门讲紫砂壶,把关于宜兴紫砂壶的方方面面都讲全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列。

就像咱们做饭,食谱的系列,从凉菜到热菜,从主食到甜点,一样不缺。《阳羡茗壶系》也是这样,从紫砂壶的历史到制作,再到怎么用,怎么欣赏,都给你讲得明明白白,一看就能对宜兴紫砂壶有个全面的了解。

好,我们接着来聊第一段。原文是这样的:

壶于茶具,用处一耳,而瑞草名泉,性情攸寄,梵王之香海莲邦,审厥尚焉,非仙子之洞天福地,非曰好事已也。故茶至明代,不复碾屑和香药制团饼,此已远过古人。

“壶于茶具,用处一耳”,是说茶壶在众多茶具中,它的功能就是泡茶,这句话说得很直白,不是那些花里胡哨的装饰品,紫砂壶的存在就是为了实用。它的目标就一个:让茶更香,让水更润。它就能给你最纯正的味道。

“瑞草”是古人对茶叶的美称。诗人杜牧说,“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草魁”,那些长在青山绿水间的茶叶,吸天地之精华,长成了咱们杯中的香茗,这可不就是“瑞草”嘛。

“名泉”,就是那些水质特别好的泉水。古人泡茶,对水的要求很高,好的泉水更能衬托出茶的香气,让茶味更加醇厚。

“而瑞草名泉,性情攸寄”,这句话的意思是,那些珍贵的茶叶和清澈的泉水,不仅仅是品茶的物质基础,更是人们情感和性情的寄托。就像你找到了一个懂你、能陪伴你的好朋友,无论是喜怒哀乐,都能与他分享。

有个地方,到处都是香气四溢的莲花,感觉心灵都能被净化了,这就是佛教里说的“香海莲邦”。在佛教故事里,这样的地方就像是心灵的家,能让人更接近佛,更清净。

“洞天福地”,这个是道教的说法。你走进了一座大山,山里藏着个秘密的地方,那里不仅风景优美,而且灵气充沛,据说是神仙们最喜欢住的,也是修行的好地方,能让身心都得到很好的调养。

周高起提到了“梵王之香海莲邦”,“洞天福地”,然后他又说“审厥尚焉”,意思是咱们得好好欣赏和追求这样的美好。

这样的美好并不是只有天上的神仙才能去,我们凡人也是有机会体验和感受的。

“非曰好事已也”,美好的事物不是现成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你得自己去努力,去珍惜,去创造。

行动起来,去创造属于你自己的“香海莲邦”。

这是周高起对品茶、对生活的一种态度,传达的是一种中国传统文人雅士的生活哲学和审美情趣。

“故茶至明代,不复碾屑和香药制团饼,此已远过古人”。

意思是到了明代,人们泡茶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不再像古人那样把茶叶碾成碎末,再和香料一起制成团饼来煮。

新的泡茶方法,比起古人的,可以说是一种进步,一种超越。

那明朝以前人们怎么喝茶呢?

以前喝茶的方式比较复杂,要把茶叶磨成粉末,加上各种香料,制成团饼,然后再煮来喝。

到了明代,人们才开始追求茶叶的原味,不再添加其他香料,而是直接用茶叶来泡茶。这样的变化,不仅让茶的味道更加纯正自然,也使得泡茶的过程变得更加简单和日常。

这种变化,其实是反映了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从繁复到简约,从奢华到朴素,人们开始追求更加自然、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

这种泡茶方式的变革,也是对茶文化的一种发扬和创新。

你看到的,从古代的瑞草名泉,到明代泡茶方式的演变,其实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见证。

茶,也不再只是一种简单的饮品,而是变成了一种艺术,一种让人内心平静的方式。

正如周高起所说,去努力创造自己的“香海莲邦”,享受自己的的“洞天福地”,人间或许不值得,但你,可以让人间值得。

这里是当家小吴聊紫砂,敬请期待下期。

如果你也喜欢紫砂壶,喜欢清茶一杯的慢生活,我有好壶好茶,邀你共赏。

康有为书法

橄榄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