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型使用正确与否,直接影响鱼的吃口状态。徒骇河野钓,窝点的水面不断有水泡冒出,2、3个一组的碎小鱼星,意味着水底有大量的鲫鱼疯狂抢食窝料。但鱼口并不多,偶尔才能钓到几个鲫鱼。见情况不妙,笔者马上把正在使用的伊豆,换成了袖钩。和预想的一样,钩饵入水不长的时间,浮漂便出现一个大顿口,随即提竿,一条肥大、俊美的大鲫鱼,挣扎着冲出水面。袖钩比伊豆质轻、钩条细,钩刺鲫鱼更容易,这在深秋、冷冬季节极占优势。那么常有的针对小体型的鱼,有哪些呢?又有什么特点呢?本文一窥究竟。
像鲫鱼、白条、翘嘴、麦穗等都属于小体型鱼,嘴巴小,嘴唇薄、柔嫩,一旦用力过猛,常把嘴唇撕裂开来,甚至直接将拽下一块肉。为此厂家专门针对这些小体型的鱼,研发了一些钩型,常用的有袖钩、溪流钩和秋田狐。
先说袖钩。袖钩普及率极高,只要钓鲫鱼、白条,它是钓友的首选。袖钩源于日本,侧面看像极了日本的衣袖,因而得名。袖钩的钩柄略长,钩尖锋利,钩门窄,且质量轻,小体型鱼稍微一用力吸食,便能吞入口中。按照颜色划分,袖钩分为白袖、红袖、金袖、黑袖,但并非只是颜色的差异。白袖通常硬度大,讲究“宁折不弯”;黑袖钩条略粗,有韧性,外形“粗狂”,红袖和金袖则显得苗条了许多,也是钓鱼人使用最多的两个钩型。袖钩按照大小,分成了1-8号:1-6号主要针对鲫鱼、大翘嘴,而7、8号袖钩可钩刺南方的一些罗非鱼。
笔者一年四季,几乎都使用4号袖钩,它属于中等大小的钩型,既能钓到1两的小鲫鱼,也能应对5/6两的大鲫鱼,不必频繁更换。部分钓友过分迷恋日本的袖钩,总认为进口鱼钩质量佳,其实不然,我国钢材质量及生产工艺,早已今非昔比,国产的袖钩质量,足可以应对大部分的使用场景。笔者每次都是购买,10元钱300个的散装袖钩,体验不错。钓友一手捏住袖钩,在另一只手的指甲盖滑动,要是有阻挡、有挂钩情况,说明钩尖锋利度尚可。
其次是溪流钩,因多用于小溪、小河沟,所以有这样的命名。相比袖钩,溪流钩的钩柄略短,钩门略宽,钩尖直,所以大号溪流钩也可兼顾一些中大体型的鱼。钩柄短,虽然鱼吞食方便,但也经常吞得太深,以至于取钩麻烦。还有溪流钩质量略大,这点和伊豆类似,并不太适合太小的鱼吞食。所以溪流钩的使用广泛度,并不太高。笔者野钓,绝大多数选用袖钩,溪流钩也就是偶尔碰到一两个钓友使用。
最后是秋田狐。每次见到秋田狐,笔者总感觉它的艺术色彩过于浓郁,凌厉的弯曲弧度,钩尖大幅度偏向内侧。相比前两者,秋田狐钩条更细、钩门更窄、质量更轻,这也造成它极易脱钩的情况:比如提竿刺鱼力量偏大,鱼钩瞬时穿透嘴唇,以至于嘴唇有道豁口,甚至扯下一块嘴唇。另外秋田狐的钩柄略短,鱼很顺利吞食,但也造成摘钩麻烦,也因为太好的适口性,导致经常钩刺一些小杂鱼,所以使用秋田狐,钩型大小选择很关键。笔者使用发现,秋田狐在冷冬冬季,鲫鱼活性不佳的时候,有一定的优势,这时的鲫鱼开口幅度小,而秋田狐钩门窄、钩条细,再配合凌厉的钩尖,基本上浮漂只要稍微有动作,极大可能鲫鱼已经把钩饵吞食了,此时果断提竿即可。不过,秋田狐的使用人数极少,像鲁西等地的钓友,几乎不怎么使用。
各类鱼钩在设计之初,都有它的考虑及目标鱼,尽量满足实际需要。问题的重点是,每款鱼钩不可能没有缺点,都是优劣势共存,钓友只用正确选择,才能发挥各个钩型的优势,从而提高垂钓效率。
原创: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