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密石大全网

「江苏」金陵栖霞古刹三宝:唐碑、舍利塔、千佛岩一览

01-02

「江苏」金陵栖霞古刹三宝:唐碑、舍利塔、千佛岩一览

南京栖霞寺位于南京市栖霞区栖霞山中峰西麓,三面环山,北临长江,是中国四大名刹之一,佛教“三论宗”的发源地,南朝时期与鸡鸣寺、定山寺齐名,是目前南京地区最大的佛寺。

南京栖霞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梁僧朗于此大弘三论教义,被称为江南三论宗初祖,隋文帝杨坚于八十三州造舍利塔,其立舍利塔诏以蒋州栖霞寺为首。唐代时称功德寺,规模浩大,与山东长清的灵岩寺、湖北当阳市的玉泉寺、浙江天台的国清寺,并称天下四大丛林。太平天国时期栖霞寺毁于战火,现在的栖霞寺寺院主要建筑——山门、弥勒殿、毗卢宝殿、藏经楼等是民国初重建的。

1983年4月,栖霞寺被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同年创建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1988年1月,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栖霞寺最有价值的文物是镇寺三宝,分别是:唐碑——明征君碑,五代的舍利塔——中国最大的舍利塔和南朝开凿的千佛崖。

唐碑——《明征君碑》

《明征君碑》位于寺庙大门外的碑亭内,碑高2.74米,宽1.31米,厚0.36米,由碑额、碑身和碑座三部分构成。碑额篆书“明征君碑”四字出自唐代著名书法家王知敬之手碑额两侧雕刻六龙拱额图案。碑身两侧为狮首带西番莲纹纹饰,碑身正文为行书,一共33行,每行74字,全文共2376字,文采华美,碑文由唐初著名书法家高正臣书写。碑阴“栖霞”两个大字,出自唐高宗李治御笔。

此碑石材非同一般,碑面上可见许多的梅花状白色斑纹,它因此被称为“梅花石”据考证,这是二叠纪“栖霞灰岩”,梅花斑纹则是动物海百合茎的化石和中国孔珊瑚化石,距今已有28亿年。经推算,全碑正面海百合动物化石达22000多个,世界罕见。碑座龟趺头部还有球斯瓦格虫筵化石,这又是用2.9亿年前石炭纪船山灰岩雕刻而成。作为南京地区保存最好、最大的唐碑,明征君碑不仅是文物古迹的珍品,也是地质学界化石标本的珍品,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

明征君碑不仅是文物古迹的珍品,也是地质学界化石标本的珍品

五代时期舍利塔——中国最大的舍利塔

栖霞寺舍利塔位于栖霞寺毗卢大殿的后面,是中国五代时期的佛教石塔,是中国最大的舍利塔。舍利塔始建于南齐永明元年(483年),舍利塔后于隋朝仁寿元年(601年)复修原为五层方形木塔。现存石塔系五代南唐(937~975年)重建。此塔整体结构紧凑,雕饰华美,塔八角五檐,高15米,是研究南唐建筑的重要实,中国佛塔艺术的精品之作。

栖霞寺舍利塔为密檐式,五级八面。自下而上分为塔座、塔身和塔刹3部分,通高18米,全用白色石灰岩石砌造。塔座3层,自下而上为基座、须弥座和仰莲座。基座平面雕刻游于海水和祥云之中的龙、凤、鱼、鳖等纹饰,侧面雕石榴、凤凰图案。须弥座上下叠涩部分,侧面雕覆莲及石榴、狮子、凤凰纹饰,中间束腰部分作八面体,8个转角处均雕作半圆形角柱,柱上浮雕力士和立龙形象,柱间浮雕释伽牟尼“八相成道图”。

须弥座上置有三层莲瓣的仰莲座,以承塔身。塔身5层,每层均出檐深远,檐口呈曲线,上刻莲纹圆形瓦当和重唇滴水,背端饰龙头。第一层较高,约3米,撩檐石立雕飞天形象,八面转角雕作仿木倚柱,柱上设阑额,东西两面正中分别浮雕文殊、普贤像,南北两面雕石门,门柱镌刻经文,其余四面各雕一尊天王像。第二层高约1米,再上各层高度逐层减低。不设门,各层的8面都雕出两座圆拱状石龛,龛内浮雕一坐佛。塔刹5层,各有莲花雕饰。这种设台座的密檐式塔为现存石塔中最早的实例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凿于南朝的千佛岩

“千佛岩”紧挨着舍利塔,又名千佛岭,也叫千佛崖,从南朝齐永明二年至梁天监十年(484-511年)逐渐开凿而成,是南京唯一一处六朝佛教石刻遗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建造年代早于河南洛阳龙门石窟17年,晚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31年。

千佛岩现存石窟佛龛200多个,石像500余尊,石窟大小不等,错落有序。先塑起西方三圣像,像高俱超三丈,伟岸飘逸,体现了南朝佛造像的典型风格。石窟中的佛像有的五六尊一龛,有的二十余尊一室。龛内布局有的是一佛一弟子,有的是一佛二菩萨。窟门两侧大都有天王力士雕像,以示护法,佛座还常常雕有双狮。

1500多年来,千佛岩石窟佛龛佛像历经沧桑,曾遭受多次人为破坏,历代屡有增补和修葺。千佛岩上题刻很多,历代文人墨客游历栖霞山,赏景拜佛,留下不少动情的诗篇。更有将诗或题名镌刻在山岩上、佛龛上、石碑上,为后人留下宝贵的墨迹,成了具有观赏、研究价值的文化遗产,给景区增彩添色。

婺源茗眉

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