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密石大全网

跨越时空探秘民国闽地寿山石市场:一场艺术与历史的邂逅

07-07

跨越时空探秘民国闽地寿山石市场:一场艺术与历史的邂逅

“至康熙戊申,闽县陈公于越山,忽继粮采石山中,得妙石最伙,载至京师售千金。

每石两辄估其等差,而数倍其直,甚有直至十倍者。”

在《后观石录》中,曾有对清初闽地寿山石的买卖活动的记录。从中不难看出,自清康熙时寿山石开采就有了民间商人的介入。

总督后示意图

这些寿山石除了被运入京城之外,也会留在福州当地买卖。

在福州的花园街、圣庙路、花巷、妙巷等地都有寿山石商号,许多古董店也兼营寿山石,不过这些地方主要做码头和洋人生意。

清代“青芝田”招牌

而现在的省府路——旧称“总督后”——一向是官府公署、总督衙门的所在。为满足使节、官员送礼收藏的需要,这条古董街应运而生。

其西南侧的一大批寿山石商号,总称为“图章店”。这也是福州历史上最主要的专营寿山石的市集。

在清末开了“刘秀古”、“品玉斋”、“陈宗士”,民国时期则有“翠珍”、“慎昌人”、“陈祥记”、“碧琳章”、“马桢记”等。

其中的佼佼者是“青芝田”。在明嘉靖年间就已开张,到了民国,它已经成为当时时间最长、名气最盛、业务最大、分支店铺最多的图章老铺。

福州市省衙门故址 已拆府路清代总督

他们大多前店后坊,亦贾亦雕。集聚在一起,成为足以影响创作的一股潮流。

京沪两地的寿山石市场于晚清开始蓬勃发展,推崇宫廷气度和名家篆刻,而闽地市场则更加推崇原汁原味的石材与雕刻。

《寿山石考》

这些商铺的店主都非凡俗。《寿山石考》中就记载了一位名店主陈宗怡:“宗怡精鉴别,目之所及,乱真者唏,手之所触,谋伪者败。”

闽地的寿山石商铺中,像陈宗怡这样慧眼如炬的店主并不少见。其时已经出现了用药物煮石染色等作伪手段,若非经验十足,劣石伪材必然会鱼目混珠。

久而久之,图章店自然都买卖公平、经营有方。“遇好石不放,见便宜莫贪,”是他们常说的一句话。

林清卿薄意 王壮为篆 高山石对章 福建东南2017秋拍释出

此处生意兴隆,名流官员都是常客。这其中就有晚清名臣林则徐以及“帝师”陈宝琛,时任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的林森也曾前往青芝田中寻觅神品“艾叶绿”。

福州图章店在省外亦有很大的名气。北京荣宝斋、上海朵云轩和杭州西泠印社等都时常来总督后采购。

黄恒颂 太极高山石群螭钮对章 福建东南2017秋拍释出

当时还有一个习俗是店家要请名气大的艺人坐堂,坐堂艺人也称“秀工”。当时,林清卿、林有竹、周宝庭、黄恒颂等诸位大师都曾经做过坐堂艺人。

与私家秀工不同,他们的创作圈更丰富。

不仅可以直接了解客户的需求,还能见到许多不世出的好物,又有前辈和老板的时时点拨,是非常难得的历练。

旧工 田黄石荷塘薄意闲章 福建东南2014秋拍释出

这些寿山石商铺的店主也时常接触到购藏寿山石的文人们。他们长久与石头打交道,审美观念更贴合实际,也滋补着艺术创作。

因此在清末民初,闽地的寿山石老商号对寿山石雕艺术的发展、寿山石文化的传承以及商业化传播都做出了深深的贡献,也成为了闽地寿山石行业的一面旗帜。

这条曾经冠盖云集,繁华无比的总督后旧街,曾走过一段不同寻常的岁月,也将永远留在福州人的记忆中。


参考资料 / 王植伦《寿山石缘》



(欲了解更多与寿山石相关咨询,请搜索微信公众号:寿山石文化网,寿山石藏友都在看!)

徐悲鸿奔马图

蒙顶甘露的功效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