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的地理环境,气候都很适合种茶,现在很多县都种植有茶树,并且根据各县的情况,每地种的茶都有所不同,也就形成了各地不同的茶文化,茶产品。
如昭平绿茶、梧州六堡茶、百色红碎茶、桂平西山茶、凌云白毫、资源云雾茶、横县茉莉花茶、桂林桂花茶,覃塘毛尖,等等,各种茶各有特色。品种太多,产地太多,你要说广西哪里的茶最好,这就有很多种答案了。
如果说要写广西的茶文化故事,那就不能笼统的写“广西茶”,这很宽泛,那得分门类别的一一介绍这才对得起当地所产的茶。
早几天路过朋友店,打个招呼就进去转转,光坐着聊天也没意思,朋友就搞起了功夫茶,顺手在茶柜里拿了一包没开封过的砖茶,喝了觉得还行,拿起包装一看,六堡茶!
于是,就有了今天这篇文章!
在众多的广西茶中,梧州六堡茶算是传播较广泛的一种茶了,是梧州市特产,产自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属于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六堡茶因其独特的品质,有着特殊的“中国红”文化寓意,以及悠长的历史性,据说在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还被列为当时全国二十四名茶之一,成为进贡朝廷的贡品。所以被评为名茶,于是,六堡也就被誉为历史名茶之乡。
据考证,在六堡茶发源地,苍梧县六堡镇当地种茶的历史有1500余年,但是由于历史的记载习惯,文献中找到的记录很少,也就不能详细了解六堡种茶的历史了。
网上翻了很多文章,千篇一律的都是提到梧州六堡,除了茶,就只有茶了。当然,也可以理解,毕竟,茶,是六堡的名片,是六堡的烙印,是当下社会经济生活的重点,做好“茶”这篇文章,才是地方发展的根本。
至于茶文化以外的东西,不是重点,知道,不知道也无关紧要。
那六堡这个地方,除了茶,真的就没点历史故事讲讲吗?当然不是,比如,六堡,什么时候开始叫六堡的?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怎么形成的?
一讲,就是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了。
六堡这片区域具体什么时候开始种茶的,没看过相关文献,反正据大家说有1500余年的历史,那就随大流,人云亦云,跟着据说了。
但这里的茶什么时候叫六堡茶的呢?也有1500余年的历史吗?那就不一定了。
首先说,堡,作为地名广泛使用,是在宋代。先不说当时的“堡”和后来的“堡”有着意义上的区别,就说宋代始于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在陈桥的黄袍加身,照这算,至今也才1060几年,所以,“六堡”这个地名的历史肯定没这么长。
宋元时期的文献缺失,那时代地方的行政区划也无从考起,就不提了。但到了明代,区域的行政划分就有了明确的记载了。
明太祖上位,推行了府州县志,州县以下根据不同的地情,各地又设乡堡甲村,乡都里图之类,这些行政单位的名字虽然不同,但实际上就和今天的镇乡村屯队差不多的,都一个意思。
这“堡”,就不是简单的指一个城堡,一个堡垒,一个军事驻点了,而成为了一个行政区域的单位。
明代的苍梧县,主要实行“乡图堡甲村坊”制度。
在洪武初年的时候,由于大明官府刚接手地方,为了管理,在一些“蛮地”推行了屯田制度,说白了,就是为了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实行戎边政策,把军队散在一些容易起乱的地方驻防,以镇摄一些土官。
在洪武十八年(1385年),苍梧县就执行了这套制度,以二百二十名军士,分为五屯,每名承受二十亩田。这些军士集中驻守,生活的地方,就形成了一个“堡”。慢慢的,“堡”也就慢慢成为了区域的行政中心。
驻守军兵有了,家属也有了,这就相当于一个小社会,一个村庄,一个城镇的发展过程。
那苍梧县明代的时候,分为县城一乡,在野十一乡,共十二个大的乡里行政区域,即:
在城里,共十一坊;
大江北(即今天浔江以北)共六乡,下辖十一图,十五堡,一洲,二十四甲,七百一十村:
平政乡,共一洲六甲;
安平乡,共六甲;
多贤乡,共六堡;
东安乡,共五堡,五闸;
浔阳乡,共四堡二甲;
思甲乡,共五甲;
大江南(即今天浔江以南),共五乡,下辖九图,十六堡,一洲,一市,六甲,三百三十村:
平乐乡,共三堡一洲一市;
吉阳乡,共五堡一甲;
冠盖乡,共五甲;
长行乡,共六堡;
须罗乡,共三堡。
在苍梧境内设置行政区划,明代官府从民政角度来说,主要设了乡都里图这样的行政,但又因为实际执行的时候,又是根据戎边需要而设的堡甲,所以,就形成了一般官府民政和官府军队两套行政区划的冲突了。
如果按正常官府民政那一套来说,一般设一个居民点,起名是随机的,命名方法很多,山势地形,民风民族,甚至风水,人心情之类,那起的地名就是五花八门了,如东平乡,安平乡,冠盖乡,李村,柴岭,江皮甲之类,没有任何规律可言;
但如果按军队那一套来设置地名,可就没那么多的花花肠了。就像前面提到的,在苍梧的屯田制度中,二百二十个官兵分五屯,那就是四十四个官兵为一屯,等于分五个小队,一个小队在一个屯,一队在哪,二队在哪,等等,那他们的驻点设为“堡”,那就是一队的堡,二队的堡,之类。
最后也就是头堡,二堡,三堡之类数字堡地名的由来了。
也就是这样,在苍梧县的范围内,好几个乡都有这样的数字堡编排,如头堡,二堡,三堡,四堡,五堡,六堡,上三堡,下三堡,上头堡,下头堡,上二堡,下二堡,上堡,中堡,下堡之类的地名了。
因为每个乡都有每个乡的事,加上当时的交通环境,各乡都这样一二三,上中下的命名各自管辖范围的“堡”也是很正常的,不存在什么冲突与混乱。
就是这样,今天广为熟知的六堡茶所在的“六堡”就是这么编排出来的。
在明清时期,六堡茶所在的范围,隶属于多贤乡,多贤乡范围就分为头堡,二堡,三堡,四堡,五堡,六堡。
那问题来了,苍梧县境内这么多的数字堡,地形地貌,气候水土也大同小异,按理说能种植茶树的地方应该很广泛,品质也不会比六堡茶差到哪去,那为什么今天出名的偏偏是六堡的茶,而不是头堡的茶,二堡的茶或是其他地名的茶呢?
这就得说六堡的环境位置了。
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没去过梧州市苍梧县六堡,连梧州也只是在市区转过一圈街,但在看苍梧的古地图的时候,就发现一个问题,整个苍梧县,其他地方都是密密麻麻布满了地名,只有六堡这范围,几乎是空白,只有一些山的图形。
只能说六堡太山卡拉(山区)了,这地方,山多水少,开来种田了,效果不大,但这些山并不高,这种山坡缓坡正好是适合茶树生长的自然环境,所以聪明的古人就在这里发展种茶业。
于是,这里成为了梧州境内种茶,产茶最多的区域,发展时间长了,多贤乡六堡的茶也就成为了地方的名产。如地方志中就记载了苍梧县的两种茶:
一就是多贤六堡的茶,味厚隔夜不变;二是长行虾门涌的虾门茶,色香味俱可,只是稍薄。
到了清末,因为各种原因,地方的行政区划发生了变化,苍梧县的数字堡几乎都被改名了。到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苍梧县的行政改革中,全县分七个区,其中把多贤乡改为夏郢区,其中六堡成为了六堡乡,而一到五堡则基本被改名了。
放眼整个苍梧,曾经的三十一个数字堡,也只有这个“六堡”作为比较大的建制被保留下来。
到民国三十六年,又撤销区的建制,七个区又拆分为三十七个乡,六个镇。由此,六堡所在区域单独出去,成立了六堡乡。
从此,六堡这个产茶区独立成为一个建制,虽然历经了后来几十年的撤撤并并,但基本上整体的延续到今天。
当然了,六堡的茶山有着深厚的茶文化积淀,地方的历史人文故事肯定不止这个,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仅仅喝了一次六堡的茶,还不知道正不正宗,所以也就写了这么几个字。
不知什么时候能去参观一下,喝上二两正宗的六堡的茶,正式的品味六堡的故事!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如果你喜欢,可以关注我!给你讲述这片土地更多的过往!
谢谢阅读关注!
广西抗战史料:各县市抗战时期资料系列文章(文末附各县抗日阵亡官兵名单)
广西历史:差点一分为二的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人文:秦桧出生在广西?歌颂不成反丢命的广西经略安抚使
广西人文:古镇文化——广西三大古镇,一戎二乌三江口
广西人文: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苏轼苏辙两兄弟在广西的故事传说
广西人文:地方志里宋,元,明中的三位皇帝在广西的故事传说
广西人文:古代在广西当知县,上班一年能拿什么样的工资
广西人文:水系故事——广西府江的称谓是如何慢慢往下游消失的
广西人文:诗仙李白从九江贬夜郎,是从广西苍梧,藤州绕道去的吗
广西人文:你家上几代是不是柳州人?来,读一读再说!
广西人文:宜州本地史书中记载的刘三姐的故事,出乎你的意料
广西人文:重建的柳州文庙,承接的是什么样的千年历史变迁
广西人文:陆川县记忆,妇道臣道于一身,巾帼卜夫人守孤城
广西人文:从恭城文庙说起,孔子万世师表的地位是如何确立的
广西人文:百色的七塘到头塘,见证了百色的行政崛起与田州的没落
广西人文:河池一到九圩的考究,有着韩信后裔在圩里的传说
广西人文:昆仑关——我的县籍是邕宁还是宾阳?历史说了算
广西人文:古代科举史话——十个状元五个疑,个个都是话题多
广西人文:科举进士哪家强,藤县才子佳话多
广西人文:藤县四王亭——太平天国含金量较高的四王
广西人文:凭祥友谊关——我的曾用名很多,但叫镇南关最适合我
广西人文:几张最早的桂林城全景照,看山水桂林城的旧模样
广西人文:桂平担水埠——一种远去的生活方式,一个被遗忘的故事
广西人文:南宁三街两巷背后的忠勇玉碎故事——守城怀忠话苏缄
广西人文:广西最注重历史文化记载研究传承的地方——钦北防
广西人文:明代科举广西没有出过状元,但有一位状元出生在广西
广西人文:故宫文物的浔州故事——12扇紫檀嵌象牙广西府州图围屏
广西人文:包拯包青天来过广西审案?别当真,电视剧戏说而已
广西人文:常州奔牛镇阻击战全体阵亡的那个广西连队番号是哪部分
广西人文:历史最悠久的文庙——桂林灌阳文庙的一千四百余年变迁
广西人文:名噪一时的太平天国王侯是哪里人?看看各县志如何记载
广西人文:被《浔州府志》记漏的知府,正眼看世界第一人徐继畬
广西人文:南宁到昆仑关,一塘到九塘,隐藏着二千余年的古道故事
广西人文:古道潇潇,柳城一到七塘——见证翼王石达开的最后荣光
广西人文:玉林重建历史地标建筑——万花楼上望花楼
广西历史人文记录与阅读:广西的山水,探索的历史,精彩的地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