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的午后,总少不了蚊虫滋扰。
无论是工作场所还是居家环境,它们总是如影随形,就算开着空调、穿上长袖外套,都挡不住蚊子的入侵,一叮就是红肿的一大片。
人类发明的蚊香、蚊帐、蚊拍甚至电子驱蚊器,始终是治标不治本。
那有人就问了,有没有办法能够防止蚊子大量繁殖,把它们掐死在摇篮里呢?
有,而且这种办法绿色环保无污染,它就是天克蚊子的“食蚊鱼”,许多人并不知道,这种来自北美的食蚊鱼,很可能就藏在你家楼下水域里。
食蚊鱼又称柳条鱼、山坑鱼,原产于美国得克萨斯州和墨西哥北部的沟渠里,以蚊子的幼虫“孑孓”(jié jué)为主食,独特的食性让它有了“灭蚊能手”的称号。
为人称道的灭蚊效果,让食蚊鱼成了其他国家纷纷引进用来控制蚊子的数量,其中就包括我国。
上个世纪90年代,学者陈耀宗首次从美国引入食蚊鱼到上海,用于控制疟疾。在1950年,食蚊鱼被推广应用于全国各地,成了当时防控蚊虫的重要手段,此后的南方地区如广州等地,食蚊鱼已是随处可见的水生生物。
网传一条食蚊鱼1天能够吞食掉多达2000条的孑孓,笔者原以为是夸大其词,没想到一查资料发现:嘿,真有这回事!
2002年,某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专家在《中国水产科学》期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食蚊鱼对孑孓控制效果的研究》的论文。
他们在室内条件下模拟了自然水域的环境,把不同大小的食蚊鱼和不同密度的孑孓放在一起,实验结果表明,体长越大的食蚊鱼,食量越大。
平均下来,一条成年的食蚊鱼一天可以吃掉2000多条孑孓,这也证明了食蚊鱼确实是以一种有效的灭蚊工具。
振奋人心的研究结果,似乎昭示着蚊子断根的时刻到来。
可早在2500多年前的《道德经》就说过: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食蚊鱼,一体两面的真实面貌,渐渐地浮出水面。
这种鱼类适应性极强,在全球范围内传遍了除南极洲以外的所有大陆,从淡水到咸淡水,甚至轻度污染的水域都能生存。
自然条件下,食蚊鱼一年可以繁殖10代以上,每代可以产卵100-200枚,也就是说,一条雌鱼一年可以产出1000-2000尾幼鱼。生殖力之彪悍,老母猪看了都汗流浃背。
这些食蚊鱼不仅吃孑孓,还会吞噬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和鱼卵。特别是云南地区,食蚊鱼和本土鱼类的竞争是相当激烈。
1973年,澜沧江流域的居民反映,当地的青鳉鱼资源还非常丰富,但到了1986年,它们的栖息地几乎完全被食蚊鱼占领,种群数量急剧减少。慢慢地,食蚊鱼便被打上了“入侵物种”的标签。
说起来还挺可惜的,蜻蜓的幼虫“水虿”本就是“孑孓”的克星,要不是农药的广泛使用和水质被污染,又何必舍近求远引入食蚊鱼?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希望随着生态环境慢慢变好,更多的益虫蜻蜓早日在碧水中重现。
注:图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