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密石大全网

鲤城计划在2021年底前重建梅石和宝海庵两所书院

08-22

鲤城计划在2021年底前重建梅石和宝海庵两所书院

复建古书院 打造文化新品牌

泉州鲤城拟在2021年年底前复建梅石、宝海庵两处书院

东南网8月22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吴月芳 陈紫玄)2021年年底前,泉州历史上两座讲学传知的书院,有望重生亮相。

一座是旧址在泉州一中的梅石书院,一座是旧址在泉州大桥桥下的宝海庵书院。最近,鲤城区政府制定古代书院复建方案,方案里的主角,正是它们。

书院曾是人们开慧起悟的地方,是思想的火花碰撞得最绚烂的地方,鲤城将在延续书院原有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复建活化、功能完善,让书院情结、书院故事、书院精神光芒重现,打造古城文化新品牌。

一峰书 梅石花

梅石书院旧址在泉州一中。据载,泉州一中门前的那两株长势森森的古榕,就是当年梅石书院的遗存。

这里在明嘉靖年间就设有书院,最早称“一峰书院”,为了纪念南宋市舶司提举、理学家、状元罗伦。因为罗伦字“一峰”,且曾在这一带讲学。明崇祯年间重加修葺,并因靠近清源山一度易名清源书院。乾隆十五年(1750年),晋江知县黄昌遇发起重修扩建,更名为“梅石书院”,因附近有天然岩石,绽裂为花瓣状,形似梅花。梅花石现在是泉州市级文保单位,在学府路旁。

梅石书院旧时拓地东西十一丈、南北二十五丈,建筑为前、中、后三层,共四十八间。前为仪门,中为讲堂,后堂祀罗伦,四旁各列斋舍,作师生宿舍,还建有梅石亭及护栏。规模虽不算太大,但礼殿、讲堂、书舍、斋厨无不具备。

嘉庆十四年(1809年)重修,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停办。民国期间,先后在此办了泉州农业学校、泉州乡村师范、昭昧国学专修学校。1942年,在梅石书院旧址创办晋江县立初级中学,后易名为泉州一中。

1992年,泉州一中翻建校舍,挖出碑石两方,分别为清乾隆十五年《重修晋江县梅石书院碑记》及《重修晋江县一峰书院碑记》,现这两方碑记竖立于校门内左侧。

修复后的“梅石书院”位于梅石路24号的“梅石史氏小宗”古厝,距梅花石保护史迹约40米,是现行可以保护和利用的地块。据悉,古厝始建于1811年,二进三开间的格式保存较为完整,占地约300平方米。海都记者昨日探访,发现道路可通达性还不佳,建筑两侧均被建筑遮掩。目前古厝前落部分出租,其余建筑利用程度不高。

南门外 宝海庵

另一座计划复建的宝海庵书院,在如今的泉州大桥桥下,鲤城区临江街道境内。

据考证,“晋江县南门外宝海庵”,庵内原设有义学,清雍正六年(1728年)晋江知县唐孝本改建为书院,延师聚徒讲学其中,祀朱子,有讲堂斋舍。复建的宝海庵书院,拟选址在今宝海庵西侧,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目前此处是简易铁皮屋和空地等。

海都记者从鲤城区政府了解到,复建书院不仅仅是文物古迹的修复工程。

按照工作计划,首先将结合历史文献、考古依据、口述历史材料、现场调研等,进一步梳理包括书院的历史脉络、具体位置、建筑形制、价值意义等内容,为书院的复建提供历史依据。

工程基本复原书院的历史原貌,遵循经典中国书院格局,将闽南建筑风格与现代建筑材料相结合,突出设施功能,强化建筑空间功能使用,使书院成为氛围浓郁的传统文化集聚区。

书院的将来也有了初步谋划。拟拓展展现古代书院祭祀、讲学及展览、百姓书屋等功能,让书院文化传统在现代文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价值。根据“提质、惠民、兴文”等原则,鲤城将取古代书院的形式,纳入现代学校的内容,推动古代书院向现代新型书院发展和创新。

同时,还计划为书院注入新的活力、功能、业态,充分发挥书院在开展公民教育、休闲阅读等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作用。

□阅读延伸

泉州古代四大书院

泉山书院:又名温陵书院,是宋代理学家朱熹所建。原址在东街,泉州市第一医院。历代屡有兴废,后迁到东街菜巷内。

小山书院:即“小山丛竹书院”,是朱熹讲学的地方。明嘉靖年间,通判陈尧典重修;清康熙四十年,通判徐之霖在此建立书院。现在正在复建中,不日将再现当年风貌。

石井书院:位于晋江安海,宋代绍兴年间由朱熹父亲朱松所建。朱熹也常到这里讲学。明清时期有重建重修。

欧阳书院:欧阳詹明代后裔为纪念先祖而建,清代加以修葺。原址在清源山赐恩岩附近,明代泉州进士黄凤翔曾为书院题诗。

黄水晶

兰亭序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