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密石大全网

七星岩摩崖石刻揭秘:隐藏的咒语之谜

12-05

七星岩摩崖石刻揭秘:隐藏的咒语之谜

肇庆星湖风景名胜区-七星岩景区的玉屏岩上,现存两方少数民族文字摩崖石刻,因为不是汉字,知道的人不多,关注的人就更少了。一直以来,这两石刻少有人识,因为无人翻译,在本地成为难解之谜。因其周围多是清代石刻,曾被记载为满文碑。其实,这是两用藏文雕刻的藏传佛教咒语石刻。
七星岩的两藏文石刻,其中一方位于玉屏岩上玉皇殿与观音阁之间的“环翠台”等9幅摩崖石刻群中。这方摩崖石刻有4行藏文(见图1),翻译成汉语如下:

图1:雕有4行藏文的摩崖石刻(摄影/郭剑泉)

第1行:读音“嗡啊吽”,是藏密主教普贤王如来的根本咒,代表佛的身、口、意三密和化、报、法三身,密宗的许多修法仪轨和咒语,往往开头加上“嗡啊吽”,用意为消除身、口、意的病障、魔障、罪障、晦气等不好、不清静的东西,使一切未成办之事得以成办,一切不吉祥变为吉祥;
第2行:读音“嗡巴摩哦士尼夏微玛泪吽呸”,是白莲花顶髻无垢密咒(见图2),又称如意轮满愿咒,出自《不空绢索观音密续》及《家屋建立经》,常见于藏民住处屋檐下的门楣和寺院的走廊上,主要作用为免除罪恶、消除业障,往往书写后贴于高处,行人从其咒下经过可消灾免难,带来平安好运,该行前面有两个相同符号,是藏文书写惯例,表示正文从这里开始,并无实际意义;

图2:用来贴在门楣的白莲花顶髻无垢密咒(摄影/郭剑泉)

第3行:前半段读音“嗡啊惹巴扎纳德”,是文殊菩萨心咒,常念诵可以增长福德、智慧,后半段读音“嗡玛尼巴咪吽舍”,是观音菩萨心咒,又称六字真言,象征一切菩萨的慈悲与加持,这里后面加上代表观音菩萨的种子字“舍”,使持咒修法的功德更圆满;
第4行:读音“嗡班杂儿巴尼吽呸”,是金刚手菩萨心咒,功德为降魔除障、遣除违缘,随后3字结尾,读音“芒嘎兰”,表示吉祥的意思。
在西藏等藏区,这样的石刻十分普遍,那里随处可见观音、文殊等菩萨的石刻心咒,尤其是观音菩萨心咒,是藏传佛教尊崇的祈祷语,藏族僧俗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念。藏文对六字真言的诠释颇多,人们通常理解是反复念诵,可以消灾积德、功德圆满。刻上六字真言的石块又称作“玛尼石”(见图3),藏人往往把各种形状、大小不一的玛尼石与刻有其他经文以及各种佛像和吉祥图案的石头,聚集垒成玛尼堆和玛尼墙,祈愿护佑众生平安、吉祥圆满。

图3:藏区随处可见的玛尼石(摄影/郭剑泉)

玉屏岩上另一方藏文摩崖石刻是竖幅,只有从上到下一行藏文(见图4),位于玉皇殿至待月台之间的十八奶娘庙后面,有部分被十八奶娘庙的墙壁遮盖住。

图4:十八奶娘庙后面的竖幅藏文石刻(摄影/郭剑泉)

从显露出来的几个藏文分析,应是藏传佛教里的时轮金刚心咒,读音为“嗡哈恰玛拉瓦热洋娑哈”,但这块石刻只显露了“哈恰玛拉瓦热”6个藏文字,其余的被封盖了。时轮金刚是密宗无上瑜珈部的高级本尊,必须接受灌顶才能修习其法门,念诵时轮金刚心咒能调解一切不祥(不吉祥),彻底消除深重罪业,并增加福慧和功德。由“哈恰玛拉瓦热洋”7个梵文和半月形太阳、圆点、那达(梵文音译)3个图形书写的时轮金刚咒轮图,藏语称“朗久旺丹”,翻译成汉语为“十相自在”,意思为寿命自在、心自在、愿自在、业自在、受生自在、解自在、神力自在、资具自在、法自在、智自在,令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上下等十方与年、月、日、时等时辰所组合的时空宇宙世界一切自在,令具信者免除刀兵、疾疫、饿馑及水、火、风等灾难,使所在之处吉祥圆满、眷属和睦、身心安康、去处通达、所求如愿。这图案在藏族的塔门、房门、墙壁、唐卡上常可见到,有的还制作成护身符和徽章随身佩戴。

图5:梵文书写的时轮咒轮图形,藏语称“朗久旺丹”,汉语称十相自在,藏族僧俗悬挂、佩带用以避凶趋吉(摄影/郭剑泉)

1962年后,广东省人民政府一再审定公布七星岩摩崖石刻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文物局于1984年拨专款对这些石刻进行全面清洗、拓印、描红等保护工作,建立存档资料。星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于1986年编辑出版了《肇庆星湖石刻全录》。据《肇庆星湖石刻全录》记载,玉皇殿与观音阁之间这段登山路的藏文摩崖石刻长54厘米、宽46厘米,十八奶娘庙屋后的藏文石刻长38厘米、宽10厘米,但该书和1988年出版的《七星岩志》都记载它们为满文碑,实为有关资料缺乏且编者不认识满、藏文之误。

图6:玉皇殿与观音阁之间的摩岩石刻,左上方的是藏文石刻(摄影/郭剑泉)

七星岩藏文石刻雕刻年代不详。玉皇殿与观音阁之间的4行藏文碑,其左右及往下一排的石刻,雕刻年代均是明末清初,如下面是明崇祯五年(1632)肇庆知府陆鏊、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阳江县知县周玉衡的题诗,右侧是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开平县知县韩濙的题诗;十八奶娘庙后面的竖幅藏文碑,右侧是清顺治八年(1651)雷州府推官(专门管司法的副职官员,相当于现在地级市分管政法的副市长)赵善增所题“顿涤尘襟”4个大字。由此推测,明末清初已有精通藏传佛教之人到过这里并留下痕迹,至于所来的是喇嘛还是通晓藏区民俗的其他学者,因何缘由书写这两方藏文摩崖石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考证。
历史上,由于地理环境和语言、民俗迥异,藏、汉两地民间极少来往。肇庆七星岩现存的这两方藏文摩崖石刻,对研究古代藏区与汉地的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
(本文作者郭剑泉系肇庆市端州区史志办原主任科员、肇庆名城与旅游发展研究会理事)


◆ 来源:名城研究

◆ 编辑:刘颖华

◆ 一审:龙爱文

◆ 二审:苏耀枝

◆ 三审:邱国庆


  • 鼎湖山来了一位“小明星”,出道即巅峰!
  • 联合国凭啥看上了鼎湖山?——“神奇动物”篇
  • 品读摩崖石刻,肇庆再迎文化盛宴

张大千的画

西洋党参黄芪麦冬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