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密石大全网

青藤门下"展览:绍兴新展展示齐白石珍品

01-12

青藤门下

澎湃新闻综合报道

明代徐渭是文人写意画大家,其画风对清代的八大山人、石涛、郑燮以及近现代的吴昌硕、齐白石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澎湃新闻获悉,继“畸人青藤——徐渭书画作品展”之后,近日,绍兴博物馆和湖南省博物馆联袂推出徐渭五百年系列展之“青藤门下——湖南省博物馆藏齐白石珍品展”,展览分为“一丘一壑自谓过之”“老萍自用我家法”“少年无此好红颜”“一花一叶扫凡胎”“脱离汉人窠臼”五个部分,展出湖南省博物馆珍藏齐白石的65件(套)绘画精品和10件印章。这些画作包括花鸟、山水、人物,涵盖其早、中、晚各个时期,生动直观地展现了齐白石艺术的演变脉络。

齐白石(1864—1957)

齐白石,原名纯芝,字渭清,又号兰亭,后更名为璜,字濒生,号白石、借山吟馆主者、三百石印富翁等。

出生于湖南湘潭贫寒农家,早年以木匠为业。20岁始以《芥子园画谱》自学绘画,50多岁后毅然进行“衰年变法”,开创了“红花墨叶”的大写意花鸟画风格,成为20世纪最负盛名、最具创作力和影响力的中国画大师

湖南省博物馆作为齐白石家乡的重要博物馆,齐白石作品及相关收藏数量居全国前列,能全面、完整地展现齐白石绘画艺术变化的完整脉络。据主办方介绍,此次展览分为“一丘一壑自谓过之”“老萍自用我家法”“少年无此好红颜”“一花一叶扫凡胎”“脱离汉人窠臼”五个部分,展出湖南省博物馆珍藏齐白石的65件(套)绘画精品和10件印章。这些画作包括花鸟、山水、人物,涵盖其早、中、晚各个时期,生动直观地展现了齐白石艺术的演变脉络。

展览现场

一丘一壑自谓过之(早期 1882—1918年)

齐白石早年以木匠为业,27岁后才拜胡沁园、陈少蕃等为师,开始正规学习诗文书画,后又拜入晚清名士王闿运门下,得以进入湖南乃至全国性的文人交游圈。

其间,齐白石以“五出五归”远游和十年幽居,提高了技巧与修养,开阔了眼界与心胸。正如他的自用印“一丘一壑自谓过之”所言,齐白石在骨子里对自己的艺术天赋颇为自信。

其早期绘画构图传统,用色清雅,画面质朴自然而充满生活气息,个人特色初见端倪,已经成为地方绘画名家,这奠定了他日后成为大师的基础。

山水四条屏之一 纸本设色 纵79.6厘米,横24.3厘米 早期 湖南省博物馆藏

山水四条屏之二 纸本设色 纵79.6厘米,横24.3厘米 早期 湖南省博物馆藏

山水四条屏之三 纸本设色 纵79.6厘米,横24.3厘米 早期 湖南省博物馆藏

山水四条屏之四 纸本设色 纵79.6厘米,横24.3厘米 早期 湖南省博物馆藏

此《山水四条屏》构图完整,且富于生活气息,描绘出乡村生活的场景,或为表现渔樵耕读题材。第一条主体为山边大块的水田,其下有一农夫牵着牛往田埂走去。第二条描绘的是山中一人垂钓的场景。第三条跟第二条主体部分皆是层峦叠嶂,其下描绘了一人背着柴走过山脚小桥的场景。第四条山体蜿蜒曲折,山脚小屋中一人或在读书。整体用笔皆较弱,应尚处于初级阶段,如山体的皴笔较为轻率,树干的用线扁平化,无法表现出结构。题款的书法亦较稚嫩,学何绍基体的风格不明显,比较而言,应早于《齐白石全集》中最早有年款的山水画《龙山七子图》(1894年)。

齐白石 · 龙山七子图

山水图轴 纸本设色 纵124厘米,横60厘米 早期 湖南省博物馆藏

《山水图轴》中描绘了秋天里一位策仗士人携抱琴童子渡桥访友(或归家)的情景。近景为不同种类的树构成的小树林,树下为大块的坡岸,岸上有两个人物形象。左侧为大片水域。中景为柳树掩映下的依水而建的房舍,隐约可见一人位于屋中。远景为高耸的大山,山间有瀑布流下,其上露出一平台。纵观整幅图,其构图、用笔皆合乎法度,山体由长披麻皴及苔点构成,树叶运用了几种不同的画法,富于变化,且设色清丽,用笔熟练。

山水图轴 局部

此图与《山水四条屏》皆为齐白石学习当时画坛流行的“四王”山水的例证,勾皴点染皆亦步亦趋。后来他摒弃了这种程式化的画法,强调表现自己的情感与体验,因此也在山水画领域独树一帜,为后世开拓了新风格。

摹八大墨荷扇面 纸本水墨 纵18.2厘米,横28厘米 1901年 湖南省博物馆藏

这是迄今所见白石仿八大山人最早的作品。署款中所提郭武壮祠堂,应是湘潭郭人漳(葆生)之父郭松林祠堂。齐白石当时客居郭武壮祠堂,获观八大山人真迹,非常高兴,便摹写在胡仙谱的扇子上。龙龚《齐白石传略》附图12“与与胡仙谱信”述及“……一昨由□□老寓寄来佳箑,用八大山人真本墨荷摹应大命,自觉可观,倩弟永宝用,勿轻着。并代倩郭五公子摹山谷老人书,遂成完璧”。

其中摹八大墨荷于扇上一事,与此扇之画、题相合,信中所说之画应即此扇面(参考《齐白石全集》)。

仕女图轴 纸本设色 纵85.5厘米,横43.8厘米 1901年 湖南省博物馆藏

画中仕女身披斗篷,手持一枝梨花,头微微侧倾,仪态端庄。人物面部特点与《黛玉葬花图》相似,但衣饰没那么夸张,多了几分清雅之气。作画时间为辛丑(1901)年,齐白石37岁,处在远游的前夕,此时的他从事职业创作近10年,常年读书、作诗、习字、画画,身上沾染了更多的文人气息。

齐白石 · 黛玉葬花图

凌霄花图轴 纸本设色 纵134.8厘米,横32.8厘米 早期 湖南省博物馆藏

《凌霄花图轴》是一幅工写相结合的作品。凌霄花的藤蔓用较为粗放而劲道的线写出,而花叶则是先着色,再勾外轮廓。可以看出,此时齐白石的线条功夫已得到强化。绘画的感觉已不太吃力,相对于花儿工整,叶片的勾勒更为随意自由。在构图上,他强调了虚实对比,老干从左侧斜出,繁花集中在画面右上角,仿佛露出一角,令人玩味。这幅画充分实践了胡沁园的花鸟画观点:“石要瘦,树要曲,鸟要活,手要熟。立意、布局、用笔、设色,式式要有法度,处处要合规矩。”本画虽称得上精巧,但更多的是装饰趣味。

山水图轴 纸本设色 纵75厘米,横40厘米 1909年 湖南省博物馆藏

1909年初至夏天,齐白石第六次远游,再次赴广东钦州,为郭葆生代笔作画。期间曾到东兴,此图于是年作于东兴,时间、地址与齐白石《寄园日记》所记相符(参考《齐白石全集》)。

此件山水画的风格较之齐白石30多岁时的风格已发生转变,构图凝练简洁,画面近景左侧为一山石,旁边为一院落小屋,屋中坐一人、院中一棵大树,中景为朦胧的山脉,远景为高飞的鸟群。笔墨也趋于简单,山体仅勾出外轮廓,用淡墨填充,皴笔很少,远山更是只用淡墨色块来表示;树的画法亦如是,两笔画出树干,树叶用浓淡变化的笔触点出。整幅画有一股文人戏墨的意味,可以看出八大、金农山水的影子。远游时期,齐白石在与友人的交流中,临仿了更多明清名家的作品,并快速地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山水图轴 局部

鱼乐图(局部) 纸本水墨 纵23.8厘米,横93.5厘米 1915年 湖南省博物馆藏

鱼乐图(局部) 纸本水墨 纵23.8厘米,横93.5厘米 1915年 湖南省博物馆藏

鱼乐图(局部) 纸本水墨 纵23.8厘米,横93.5厘米 1915年 湖南省博物馆藏

此幅《鱼乐图》描绘了大大小小二十二条鱼在水中游动的情景,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其中最大的那条鱼,翻着白眼,是致敬八大山人的画法。这一时期,齐白石受八大影响很深,他后来有诗:“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我愿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其中,雪个即是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 · 鱼

展览现场

老萍自用我家法(变法期 1919—1928年)

因其文人画冷逸疏简的画风不为人所喜,齐白石听从陈师曾的劝告,以“老萍自用我家法”的自信,进行了长达十年的“衰年变法”。

展览现场

少年无此好红颜(鼎盛期 1929—1948年)

“衰年变法”后,齐白石大器晚成,创造力旺盛,此后二十年是他的绘画鼎盛期。

展览现场

展出作品

展出作品

展出作品

一花一叶扫凡胎(晚期 1949—1957年)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年届九旬的齐白石仍然保持着充沛的创作精力,时有杰作出现。

展览现场

展出作品

展出作品

脱离汉人窠臼(“胆敢独造”的篆刻风格)

齐白石作篆刻的历史几与其画相埒,一生刻章不计其数,他甚至认为自己在篆刻上的成就不亚于绘画。

展览现场

除了一件件笔墨真迹外,展陈装置艺术采用3D打印技术,以现代科技生动地再现齐白石名画《墨虾》的意趣,带给观众别样的艺术体验。

(本文部分内容综合整理自绍兴博物馆相关资料。)

责任编辑:李梅

校对:张艳

紫檀手串盘玩后效果图

金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