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密石大全网

茶圈独特说法解析:不苦不涩非茶不可?

07-28

茶圈独特说法解析:不苦不涩非茶不可?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前两日,收到一位朋友的邀约,请村姑陈去隔壁城市看画展。

可惜,近期实在是忙碌,无法赴约,无奈推掉了这个行程。

其实,小女子向来是很喜欢看名家大师的绘画作品的;

除了一些画风走解构主义,过于抽象的作品,欣赏它们,总是一知半解的。

比如,那些几何图形拼凑在一起,画面颜色简单无比的画作;

从上往下看,从左往右看,始终看不透画家想表达的感情。

蒙德里安的《红、黄、蓝构图》和康迪斯基的《无题》,是村姑陈脑海里印象较为深刻的抽象画作。

某天在美术杂志上看到时,盯着这两幅画作看了许久,可久久都看不太明白。

抽象派艺术,对于感性的人而言,果然是不易接受的。

可在那年的西方,这样的艺术风格,却极其流行。

简洁的形式与鲜明的色彩,看着压抑,看着木讷,却画出了中世纪人们心中的愤慨与无奈。

一种“平静的发疯”之感,不知这样的理解,正不正确。

本非正常人所能接受,却逐渐成为了主流风格,不仅体现在画的身上,茶界也有这样的“非正常”喝法。

——以苦为乐。

有一部分人,喝茶不喝苦一些的茶,身心不舒畅。

也不知这些朋友,明了不明了茶叶发苦的原因;只希望他们看完这篇文章,能够恍然大悟吧。

《2》

有位茶友曾提出这样的问题:

“村姑陈,茶不是都是苦的吗,为什么在你的眼里茶是有香气的呢?”

喝过好茶的茶友们自是知晓,品质好的茶叶,香气馥郁,层次丰富。

茶有茶香,自然是没问题的;茶叶叶片自身带着苦,也确实如此。

俗话说,不苦不涩不是茶。

要说哪款茶叶,一丁点儿发苦的味道都没有,那是不可能的。

茶叶当中,本身就含有呈苦涩的物质——咖啡碱带苦味,茶多酚带涩味。

但茶青在经过精细的加工工艺后,苦涩物质的含量,会有所下降。

拿白茶来说,最为经典的两大步骤萎凋和烘干;

在烘干这个步骤上,品质优良的白茶,经烘干后,含水量要低于8.5%才会现世。

烘干时,大量的水分排出茶叶的身体,茶青的一部分苦涩物质也会随着水分的离去而离去。

“送你离开,千里之外”,这一部分苦涩物质的离去,也是无声黑白的。

但是,总会有一些苦涩物质留在茶叶的身体里,完全要赶走它们,是不可能的。

《3》

茶叶茶叶,归根到底,茶青也就是一片小小的叶子。

自然界中,你随手摘下一片叶子,放在嘴里一嚼,都能感受到苦汁弥漫到口腔当中。

但在选茶购茶的时候,可不能随手一选,就选到喝起来苦涩无比的茶。

不然就得好好整治整治茶叶市场了……

毕竟,好茶中的苦涩物质,含量是极低极低的。

冲泡过后,茶叶内部芳香物质释放而出的香气,能大大盖过咖啡碱和茶多酚析出后产生的苦涩感。

所以,好茶喝起来,给人的感受,更多是香的。

比如,来自高山产区的白茶,品质通常是较为优秀的。

缭绕的云雾阻挡了直射而下的紫外线,光照柔和,温度湿度也适合茶树的生长。

高山上独特的土壤条件,为茶树汲取养分提供了便利。

在这样的环境下,茶叶能够积累更多的茶氨酸和芳香物质,从而减少苦涩物质的形成。

茶农师傅们在采摘时,选择嫩度适中、芽叶完整的鲜叶进行加工;

萎凋和干燥两大工艺,最大限度的留住了茶叶的香气与滋味。

而苦味过重的茶,很大情况下,是劣质茶。

产区不在高山上,茶树生长环境差,长时间的强烈直射光会导致茶叶中苦涩物质的含量增加;

若是采摘后没有及时摊晾,茶叶渥堆发酵;或是萎凋处理过程不够精细,都会使茶叶中的有益物质遭到破坏。

这样的劣质茶,喝起来自然是苦涩无比。

曾经踩坑喝到过劣质白茶的茶友,无情地吐槽道:“清新中带苦,真是没谁了,下咽的时候,感觉被封喉了一样。”

心疼这位茶友的同时,也要为大家科普科普。

白茶茶叶中除了茶多酚和咖啡碱外,还有着其他有益物质。

当这些有益物质的含量超过茶多酚和咖啡碱的含量时,苦涩味就会被压制住。

而这些“锁喉”茶,无外乎是茶多酚和咖啡碱的含量在茶叶细胞中占了上风。

喝久了,对身体只会是有害无益。

《4》

想要茶味不苦,选到好茶,只是第一步。

泡茶若是不注意,没有泡对茶,好茶的光彩也会黯然失色。

以前曾遇上过一位年轻茶友,自诩从小就喝茶,说自己有着多年的品茶经验。

结果在泡茶上,他却露了马脚。

注水后,他有一个习惯:拿着盖碗的盖子随着碗沿打转。

这一转,要转个五六圈,每一转的速度又很慢。

转完这五六圈,还要用盖子轻轻拨弄茶叶。

一来二去,花了不少时间,茶叶闷在水里好一会,村姑陈都替杯中的茶叶感到难受。

于是提醒他:“该出汤了。”

他这才慢悠悠的倒出茶汤,分给在座的其他人。

面对品茗杯里的茶,大家往杯中瞟了一眼,吹了吹热气,依旧是喝了下去。

但喝到嘴里有多苦,当时在座的各位,应是“有苦,却说不出”。

泡茶,讲究的是快出水,最忌讳闷泡。

在高温环境下呆的越久,茶叶内部的苦涩物质释放的越快。

纵使是内含物质丰富的好茶,久久待在沸水里,也相当于置身在熔炉当中。

令好茶受尽折磨,却还要它维持清甜鲜香,这要求,是不是有点高了?

《5》

喝茶,为了苦而喝,很容易喝到劣质茶。

长时间喝苦茶,甚至将苦味重的茶视做日常常喝的“口粮茶”;

久喝下来,毫无营养,甚至还会损伤身体。

于是,改过自新,精挑细选后买到了好茶;

一不小心又将好茶泡苦,如此下来,还是陷入了喝苦茶的死循环中。

喝茶,要喝出茶的香气,不喝苦茶,要喝好茶,也要泡对茶。

无论是茶的品质,还是泡茶的手法,都要保证得当才行。

不已苦为乐,要以茗香为乐。

品一盏清茗,应闻袅袅茶香,涤荡尘嚣,方得宁静之感。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松花石

阜新玛瑙图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