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密石大全网

移范钱:古钱币收藏中的错版珍品

05-09

移范钱:古钱币收藏中的错版珍品

瓜有歪瓜,枣有裂枣。

古钱币也不例外,也有一些歪瓜裂枣的,它们就是移范钱。

我收藏的移范古钱,配图要用到,先轱辘上来

这里所说的“范”,就是指铸钱的模型,能够印出钱币正面的就叫“面范”,能够印出钱币背面的就叫“背范”。如果在合拢砂箱时,铸造工是“临时工”,或者想他女朋友了,这时一分心就会造成面范和背范在合拢时发生移位,这样就很容易产生移范。如果面范移位,就会出现钱文正面移范;如果背范移位,就会出现钱币背面移范。当然,也有面范和背范都移位的,从而形成钱币正面和背面都移范的。

在我收藏的古钱里,有许多移范的。现在,选出5枚移范代表,先“轱辘”上来让大家开开眼。能看懂的,就看看门道,看不懂的就看看稀奇。

1.正面移范的乾隆通宝

正面移范很明显的乾隆通宝

背面规整,几乎没有移范

正面移范的古钱比较少,因为这样的钱币会让钱监丢脸,也会影响当政形象,所以在流通前就很容易被筛选掉。当然,漏网之鱼也是有的。像我收藏的这枚传世的乾隆通宝,从正面看,钱文部分整体向左上移位,从而形成左上部分的边轮尺寸最小。也就是说,钱文部分根本就不在钱币的正中间。从背面看,边轮却很规整,满文也没有任何移位。这,就属于正面移范的古钱。

2.背面移范的熙宁元宝

正面规整的熙宁元宝

背面移范很严重

背面移范的古钱,那是相当的多,毕竟这样的钱币不影响使用。像我收藏的这枚铸造于北宋熙宁年间的熙宁元宝,直径约25毫米,鸟虫篆。从正面看,它的身材小巧玲珑,曲线婀娜多姿,看上去是那么的完美无瑕,让人心醉神迷。但是,如果从背面看,就会惊讶地发现它的“背景”是如此的不正。这,就属于背面移范的古钱。

3.正面和背面都移范的政和通宝和熙宁重宝

正面移范严重的政和通宝

背面移范也很严重

面范和背范都移位的,可以说是古钱移范的最高境界了。就像我收藏的这枚铸造于宋徽宗政和年间的古钱,篆书体,直径约30毫米。如果只看钱文的话,字体端庄,气韵浑厚,这的确算得上是一枚精品。但是,如果把视线从它的“面相”移到“脑袋”上,就会惊讶地发现它的边轮极不规整,就像歪瓜裂枣一样。然后,我们再把它翻到背面,同样的极不规整,同样的歪瓜裂枣。这,就是一枚标准的面范和背范都移位的政和通宝。看完政和通宝,我们再来围观熙宁重宝。

正面移范的熙宁重宝

背面移范更严重

这是一枚铸造于宋神宗时期的熙宁重宝,直径约32毫米。如果只看钱文的话,字体铿锵有力,笔风淳朴,形制规整,这的确算是好钱。但是,如果把视线从它的“面相”移到“脑袋”上,就会发现它和上面的政和通宝如出一辙,同样都是歪瓜裂枣的。它的背面,也是如此。

移范钱,就是这样的歪瓜裂枣。

移范到这种程度的大泉五十,已经属于真正的残币了

这样的移范古钱,没有任何的收藏价值

这种移范钱的产生,有时候真的不能去怪古代的铸造工匠,毕竟古时铸造货币的工艺难度都很大,铸造过程又很繁琐,不管是无意还是其它原因,移范其实都是无法彻底避免的。宋代古钱,就是移范的重灾区。

有意思的是,这些移范后的古钱,彻底摆脱了外圆内方的束缚,脱离了中规中矩的羁绊,它们的个性得以充分的释放,由此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古钱风景线。

歪瓜裂枣的乾隆通宝

这种品相的移范钱,基本也没有收藏价值了

最后,说说移范钱的收藏价值。

目前,国内收藏圈对移范钱的认知,大多还停留在“错币”或“残币”的肤浅层面,并持不屑之态。但是,在我的眼里,每一枚移范钱,都属于存世“孤品”,它是独一无二的,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物以稀为贵”,这条收藏法则同样适用于古钱币。

我收藏的古钱,既有“大钱”和“名钱”,也有“小钱“、”异钱”和“冷钱”

如今,当许多的古钱爱好者沉溺于“大钱、名钱和热钱”,被一茬茬当韭菜割,并且“天天上当,当当不同”时,我却沉醉于古钱的“小钱、异钱和冷钱”之中,自得其乐。毕竟,对我来说,收藏古钱是用来陶冶情操的,不是掏光口袋的,更不是掏空脑袋的。

一边欣赏移范钱,一边揣摩和猜测古人铸钱的场景,这其实真的挺有趣。

玉髓手镯

翡翠原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