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印章按照印面内容,可以分为官印与私印两类:官印是由中央机构制作颁发给各级文物官僚的、与官僚阶级相当的印章。下图是一方典型的战国时期的官印,印面文字是“杻里司寇”,“司寇”是古代掌管刑律刑罚的官,相当于现在的公检法首长。“杻里”是个地名,这方战国古鉨是当初杻里的一位法律负责人的印章,由国家统一颁发,所以就是官印。
官印的使用有一个严格规定,不能终身使用。一个官僚社会身份的变化,不外三种,一是职务的或升或降;二是因退休、辞职不再担任职务;三是死于任上。无论哪种情况,国家颁发的印章在离任时都必须原件交回。
但是,国家允许官员死后自制一方带有生前职官的印章作为殉葬。所以,凡是文职官员的官印几乎是官僚死后制作的殉葬品;武将的官印,绝大多数与文官一样,也属于死后制作的随葬品,极少数中下级军官的印章是国家颁发的正式官印。武将纵横疆场系在腰间的印章可能随时脱落,也可能战死沙场就地掩埋。所以,国家的武将官印都掩埋在土层里,不可能从墓葬出土。
对于古代官印的收藏,无论是后刻的殉葬印,还是国家颁发的原印,需要慎重区别,其中收藏价值差距很大。
古代官印按照持印者身份,可以分为这样几种:一是御印,也就是秦以后历代皇帝、皇后使用的印章,有金、银、玉三种材质。御印是古代印章收藏的最高级别,对于一般古代印章收藏者来说,几乎没有收藏的可能;二是王印,也就是汉代以后被皇帝册封的最高爵位者使用的印章。《正字通》有这样的记载:
“王,天子伯叔兄弟分封于外者,曰‘王’。”
可见,被皇帝封为“王”的人,往往是在首都以外各地的同姓至亲,也就是“海外天子”。有一方“淮阳王玺”玉印,就是典型的王印。王印的存世量非常稀有,传世品也就常见的那么几方,是古代印章收藏的极品;三是中央颁发给少数民族地区首领的印章;四是各级官僚职官印章,存世数量较多。
官印产生和使用的最早时期,应该追溯到春秋晚期或战国早期,因为春秋、战国是我们后人的历史划分结果,尚不具备备明显的印章时代特征,所以,学术上通常把东周时期的印章,统称为“战国鉨印”。
战国官印是目前发现最早的官印,它也是青铜器系列中最小的青铜器之一。战国官印的发现,有可能为我们对东周时期的社会、政治、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个真实的历史样貌。
战国官印有几点特征:
1.战国的普通官印在材质上以青铜质为主,其次用玉,很少使用银、玛瑙等其它稀有材料。迄今为止,尚未发现金印。
2.战国青铜印多为简单的鼻钮。常规尺寸约在2.5~3厘米,印台呈坡状,高度1~3厘米不等。
3.战国官印的印面文字分为朱文、白文两种。所有的朱文,不管文字的笔道粗细,都是铸造出来的;而白文绝大多数是凿印,也就是先铸好青铜印坯子,再剔凿出文字。白文的印面比朱文印面稍大。印面多加有边栏,或在中间加一竖界格。
上图就是战国时期的“府大”青铜印,不仅四周加了边围,而且两字中间也加了界格,战国古鉨的时代特征很明显。
4.战国时期的印面多为白文。无论官印、私印,最后一个字都用“鉨”字,而几乎不见用“印”字。只有秦鉨用“印”。
内容整编自:张国维《 古代印章浅谈(上)》,收藏投资导刊2019年10月刊。感谢《收藏投资导刊》及作者提供资料,如有疑问请私信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