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吉对虾在东南亚各地农场都有养殖,它是一种体色呈“白色”虾,因为它环境耐受性较强,可以高密度养殖,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野生墨吉对虾分布于印度洋的阿曼到澳大利亚西部,菲律宾到印度尼西亚的沿海以及澳大利亚东部,在整个范围内,尤其是以澳大利亚捕获量最大。
墨吉对虾(Penaeusmerguiensis)
印度尼西亚水产养殖总监SlametSoebjakto表示,墨吉对虾是印度尼西亚的原始虾类,印度尼西亚群岛的野生墨吉对虾即可以作为种虾使用,“墨吉对虾生长较快,比其他品种需要更少的饲料,而且是抗病的,我们正在加强这一物种的开发,”他说到,“这种虾已具备开发的巨大潜力,让我们再等一年,希望能大批生产。”
据外媒报道,印度尼西亚已将黑吉对虾作为国家虾业的新潜力。墨吉对虾养殖周期较斑节对虾短,在6个月内可养至30-40克重量。墨吉对虾备受消费者喜爱,出口市场前景广阔,在价格方面,在印度尼西亚,30头的虾售价达到每斤40元,比南美白对虾更高,这将是填补出口市场需求的一个新的机会。
目前,印度尼西亚对南美白对虾的依存度非常高,虽然也面临病害的威胁,但是政府水产部门官员表示墨吉对虾不会完全替代南美白对虾,两者只是互补性的,但对于印度尼西亚来说,墨吉对虾将是一个新的突破,但是目前还有很多技术细节需要摸索。
世界水产养殖刊登了一篇2001年12月发表的文章,文章回顾了墨吉对虾作为养殖品种的前景:
与斑节对虾相比,野生捕捞的墨吉对虾亲本更便宜。每尾雌虾每次产卵10-20万,相对较低,但是亲虾的价格低,补偿了部分成本。其幼体和虾苗更容易转化为用人工制备的饲料,更重要的是,亲虾自然成熟,自然产卵。
墨吉对虾的优点:虾苗饲养容易,能在粗放和半密集的池塘中生长良好,耐受广泛的盐度和温度,抗病力较强,蛋白质需求低,规格整齐,味道鲜美。
缺点:生长速度缓慢,生物学和养殖相关的信息有限,密集型池塘存活率低(未经研究证实),在收获后极易死亡,影响活虾销售;目前还没有该品种的商业饲料。
实际上,澳大利亚也鼓励昆士兰州东南部的虾农在池塘中养殖墨吉对虾,目前来看效果良好,每公顷产量为5吨(相当于亩产0.33吨),池塘饲养的虾苗在5个月内成功地养到市场规格。观察表明,墨吉对虾在富含碎屑和藻类的水泥池或土池中生长得更快。
Seafarms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虾类养殖场,位于昆士兰州北部,目前,这个养殖场养殖有墨吉对虾。
Seafarms养殖场
墨吉对虾简介
墨吉对虾拉丁学名Penaeusmerguiensis,联合国粮农组织通称:香蕉虾(bananashrimp) 。分布甚广,在南半球自东非至澳大利亚;在北半球东南亚及印度洋;在我国广东、海南及广西沿海均有分布。
墨吉对虾体淡棕黄色,透明甲壳较薄。额角上缘8-9齿,下缘4-5齿。额角基部很高,侧视呈三角形。额角后脊伸至头胸甲后缘附近,无中央沟。第一触角鞭与头胸甲大致等长。雌交接器前片顶端疣突相当大,约为纳精器的3/7。性成熟的虾雌大于雄。 产卵群体体长范围为130-190毫米,体重25-80克。大者体长200毫米,体重100克。
墨吉对虾是沿岸浅海暖水性种类,生活水深一般为10-15m以内,水深20m以外海区很少发现,多栖息在泥沙或沙的海底。在仔虾阶段这两种虾常大量集中于河口或内湾,随着生长,移到较深的水域生活。据南海水产研究所放流试验表明,墨吉对虾没有长距离的洄游,只有在本虾场范围内小规模的移动,冬季移到较深的水域过科,这与南海水温季节差小有关。该虾对盐度要求较高,最适盐度为20-30‰,低于5‰或高于40‰均可导致死亡。虽因暖水性虾类,但适温范围较窄,既不耐低温也不耐高温。水温34℃以上引起死亡。不适于在混浊、透明度较小的水域条件下生活。(来自百度)
墨吉对虾在中国
1974年,湛江开始试养本地的长毛对虾、墨吉对虾,苗种采捕自天然海区。1980年,这两个品种的虾苗可成功进行人工繁育,当年培育虾苗208万尾,养殖对虾7.27公顷,平均公顷产虾1260公斤。1987年湛江建造虾苗场20个,育苗水体22640m3,最高年育苗量达38.43亿尾,其中这两个品种育苗量36.7亿尾,占95%以上,其他品种如中国对虾等约占4%。长毛对虾、墨吉对虾个体大,肉质和味道好,属于广温广盐性品种,但因其养殖生长速度慢,产量低,周期长,成本高,一直没有发展起来,逐渐被其它品种所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