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张光普,字文石,号百华斋主人。《文人玉雕艺术理论》作者,文人艺术家,古玉、金石收藏家,文物鉴定高级评估师。中国轻工珠宝首饰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非遗艺术设计研究院研究员,江苏旅游职业学院工艺美术学院兼职教授。
玉雕是中华民族一门古老的艺术,传承至今已9000余年。玉雕艺术契合时代精神,服务于每个时代的文化需要。从上古时期的玉石工具,到原始宗教的祭祀用玉,到王权社会的礼仪用玉,到唐宋时期的民俗玉器,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承载了不同的文化内涵,展示了不同的艺术审美,凝结了不同的时代精神。
玉雕源于石器加工,在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先民们掌握了许多雕刻技法,逐渐明确了玉的美学意义,为中华民族开启了专属的玉器文明之旅。
新石器时代至早商时期,古人主要以石头、竹木骨等工具带动解玉砂琢磨玉器,所作玉器造型古朴,纹饰精美,呈现出原始神秘的美学特征。此时期玉器主要祭祀天地神祇,因此学界把新石器时代至商早期这一时期定为玉文化的神玉时代,此为历史上第一个玉文化高峰。新石器时代著名的文化遗存有:小南山文化、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北福地文化、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北阴阳营文化、凌家滩文化、石家河文化、石峡文化、齐家文化、卑南文化等等。这些史前遗存从北到南、由东至西遍布中华大地,共同构成了中华玉文化的起源。
商周时期实行“百工食官”制度,奴隶充当各种工匠,依附于官府从事手工业生产。甲骨文中多次记载的“小臣”即是充当工匠的奴隶。此时期玉器制作由官府统一管理,至少有三方参与创作:一是统治阶层,二是辅助阶层,三是玉工阶层。统治阶层出于维护统治的需要,制定一系列礼仪制度,用来“明尊卑、别上下”,体现贵族意志。文官作为统治阶级的辅助力量,参与用玉制度、玉器形制、纹饰方面的设计。商周治玉,已有“纹样”模具可依,故雷同者甚多。统治阶层与辅助阶层完成用玉制度、纹样形制之后,由玉工依样雕琢加工成器。工匠群体地位低下,几无识文断字之人,更谈不上文化修养,缺乏艺术创作的自觉与自由,只依靠娴熟的雕刻本领谋生。商周时期,工匠以青铜工具带动解玉砂雕琢玉器,所作玉器形制规矩,纹饰更加立体精美,题材较新石器时代更为丰富。商周玉器以祭祀、彰显王权、敛葬为主要用途,是历史上第二个玉文化高峰。
战国中期,冶铁技术经西域传入中原,开始应用到生产生活当中。玉工使用铁工具带动解玉砂雕琢玉器,极大地提升了雕琢效率。战国玉器风格较之前商周风格开始变化,体现了这一特殊时期的文化审美。
秦朝国祚甚短,玉器延续春秋战国时期秦诸侯国风格。史书记载:秦始皇并六国,得楚和氏璧,命廷尉篆,玉人孙寿刻之,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然秦二世而亡,未能产生经典玉器风格,殊可哀哉。
汉承秦制,在京师设立“少府”,御用、官用器物如玉器、铜器、漆器等,皆由少府所辖各官署和郡国工官主其事。王侯贵族对玉器的极端喜好,为后世留下精美绝伦的汉代玉器及数之不尽的文化典故。汉代厚葬之风盛行,贵族阶层本着“事死如事生”的态度,把大量物质财富埋入地下。贵族们生前喜爱玉器,死后以玉作敛陪葬、追求长生,是汉代玉雕行业兴盛的重要原因。此时期玉工发明了治玉的专用工具——桌几式水凳【附图1】,使得汉代琢玉设备发生了质的飞跃,出现了著名的“汉八刀”“游丝毛雕”等工艺技法。汉代玉器大气磅礴,纹饰精美,器型十分丰富,是中国玉器史上第三次玉文化高峰,成就了汉玉的赫赫威名。自商周至秦汉,此时期玉器主要用于祭祀、彰显礼制及维护王权统治,因此被学界称为玉文化的王玉时代。
附图1 桌几式水凳玉雕 (琳悦绘图)
魏晋以降,南北二朝战乱频仍,统治阶层对玉器的需求逐渐降低,尤以魏文帝曹丕下令禁止厚葬,此后三百年,玉雕行业萎靡不堪。小南山文化至魏晋历时长达几千年,玉雕艺术生生不息,创造了数次文化高峰。魏晋南北朝时期,玉文化陷入低谷,传承受到严重冲击。此时期出土玉器数量稀少,玉质一般,风格与东汉末相似。
魏晋时期高脚家具传入中原,自此古人开始使用高脚水凳治玉,这是玉雕设备又一次质的飞跃。桌几式水凳至少需要二人配合雕刻,高脚水凳则单人操作,脚蹬手磨,独立雕刻。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以图文的方式记载了当时的治玉流程,此不赘述。高脚水凳自南北朝起一直使用到20世纪,后被电动雕刻机取代,成为历史。
隋唐宋元,此为中古,史论此际玉器风格多样,艺术特色鲜明,是玉雕艺术大放光彩之时期。唐时社会稳定,文化繁荣,开明大气、包容开放的唐王朝为此时玉器注入了鲜活的时代精神。玉雕行业重新焕发生机,风格与前代大不相同,出现许多新颖题材,如花鸟鱼虫、佛道人物、异域风物等等。较之先前,唐代所作玉器中植物纹饰题材明显增多,且多为世俗喜好之吉祥题材。今之古玉收藏领域多言“中古有神韵”“有味道”,即此。
唐代玉器制作,笔者认为存在官作玉器和民作玉器两个大类。《唐六典·少府监》记载:“唐代少府之职:掌百工技巧之致令——掌冶五署之官署,庀其工徒,谨其缮作。凡天子之服饰,百官之仪制,展采备物,率其属以供季。”官作玉器是为了满足政治文化的需要,由统治阶层提出要求,士大夫阶层参与设计,再交工匠阶层依样施工、雕琢而成。
唐代,城市市民阶层兴起,城市文化生活日益繁荣,商业进一步发展,市肆之中出现了专门买卖珠宝玉器的商铺。笔者认为此时民作玉器已经形成规模,是玉雕行业中的重要力量。较之官作正统,民作玉器更加接近民间生活,充满世俗鲜活气息。因此,唐代及以后的玉器被学界称为“民玉”或“俗玉”,中华玉文化由此进入民玉(俗玉)时代。
宋代,文治辉煌,达到文人艺术最高峰,诗文书画、瓷玉诸器等无不深受文人审美的影响。朝廷少府监下另立文思院、绫锦院、裁造院,掌管手工业。宋代玉器题材丰富,风格瑰丽,气质高雅,上承隋唐,下启明清,是中古玉器之集大成者,是中华玉文化的第四次高峰。
辽金元时期,以汉人琢玉之工,施辽金民族之意,创作出诸多民族风格鲜明的玉器。著名的“秋山”“春水”玉是游牧民族四时“捺钵”制度的体现,是各民族文化之间交流与融合的历史见证,共同丰富了传统玉雕艺术的文化内涵。中古玉器得益于传统玉雕的发展,更受益于文人艺术的影响,它们记录保存了那个时代鲜活的民族精神,将其传至后世。
明代设御用监,清代设造办处、制造局,规模越来越大,分工更加详细,玉雕行业得到进一步发展。此时期,无论官作玉器还是民作玉器,都达到了艺术鼎盛。工匠阶层技法超群,明代著名玉雕大师陆子冈、曾鼎、朗正德、文征仲、王小溪等,是民作玉器的代表人物,为明代玉雕艺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清代乾隆帝极嗜玉器,他将古代玉器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史前至周为周玉,战汉南北朝为汉玉,唐至清为宋玉,归为古代玉文化的三大高峰,业界多从此说。笔者将神玉时代、王玉时代、民玉时代归为古代玉文化的三大高峰,每个时代又都存在一到几个小高峰,如神玉时代有文化期、商周玉两个高峰;王玉时代有汉玉高峰;民玉时代有宋玉、清玉高峰等等。
乾隆帝一方面收藏古玉,一方面痴迷于制作诸多工艺复杂的大型山子玉雕、器皿玉雕,俱是巧夺天工、精美绝伦之珍宝。此期官作玉器仍由统治阶层要求,士大夫参与设计,能工巧匠依样施工。清廷造办处《活计档》多处记载翰林院翰林、宫廷画师共同设计一主题呈皇帝御览,定稿后再交由造办处工匠依样制作的事例。
一件精品玉器凝结了皇家政治、文人审美、工匠技法三方面的智慧与创造。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大禹治水图玉山子,是有清一代玉雕艺术的最高峰,是最典型的代表。据记载,大禹治水图原石运抵京师以后,在造办处和如意馆由专人设计,设计者依据清廷内藏古代《大禹治水图》画本,在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完成正面、背面、左、右四幅画样,由贾俭依图在玉料上临绘,先制蜡样后又雕成木样,经乾隆皇帝审准后,运往扬州雕刻。玉山子置于扬州建隆寺,自乾隆四十六年九月开工,至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六月完工,历时六年,可谓工程浩大。
综上所述,自小南山遗址至今近万年的玉雕历史,是中华民族创作玉器、探索世界、创造文化历史的伟大历程,是人类历史罕见的文化创举,为人类留下了数之不尽的文化与文物遗产。研究这部伟大的历史对于中华民族有重要的文化战略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