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密石大全网

赏石邕江流艺术创作营第二季:以形写神的新篇章

02-18

赏石邕江流艺术创作营第二季:以形写神的新篇章

文/陆舜冬





艺术界常常不定期举办各类艺术创作营活动。活动期间,一群志趣相投的艺术家相聚一堂 ,撞击思想火花,形成头脑风暴,获取新的灵感,推陈出新地创作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作品。


赏石艺术创作同样需要不断推陈出新,与其他姊妹艺术不同之处在于,古代赏石的“陈(规)”未成体系,而当代赏石的“陈(规)”也仅初见端倪,赏石艺术的推陈出新需要更多温故知新的锤炼,方能创作出更多别出心裁的赏石艺术品


严冬即将过去,春天还会远吗?虎年新春,“赏石邕江流”的伙伴们精心组织的赏石艺术创作营第二季于辞旧迎新之际在南宁拉开帷幕。





本季赏石艺术创作营以“以形写神”为主题。

“形”是赏石作品的灵魂,“形之不存,神将安附?”无论具象石还是抽象石、意象石,“形”都是核心要素,只是在不同主题中,对于“形”的要求各有侧重。本季辑选的“赏石邕江流”作品,创作者们通过对不同石体形态和图形形象的分析,不约而同地首先从石(图)形特点入手,并特别关注其中“出彩”的细节元素,努力朝着“以形写神”的方向创作生动传神的赏石艺术作品。


“以形写神”不仅是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要求,其他题材的创作同样有“气韵生动”的追求。因而,除了人物石外,本季作品还含括了少量的动物、器物等类型的创作实践。


人物石、动物石、景观石或其他题材的赏石作品,无论是具象亦或意象风格的,均各有其法度要求和规律可循。若说“行七、坐五、跪四、盘三半(长按下图详见微信公众号“一石尚”超链接)”是人物石关于“形”的比例的基础性要求。



那么,对原石细节的捕捉与巧思巧用,则是作品生动起来的关键。





这些头身比例合理、协调的立姿人物石,其特别的细节为塑造精彩的赏石作品提供了难得的素材条件。



图一

题名:齐天大圣 石种:戈壁石 规格:10×21×8cm 收藏:李培东




图一头身比约1:5,身形为小幅度的“S”形,头肩部有抓腮挠耳的动作特征,云纹底座加大了头身比例关系,原石理想的基础条件和生动的动态细节特点为塑造腾云而来的孙悟空的形象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因素。



图二

题名:贵妃出浴 石种:右江红线石 规格:13×7×5cm 收藏:海嘉爸



图二是方一眼石,石面丰腴的裸女形象清晰明了,但姿态并不生动。然而,当石面上的红色纹线勾勒的椭圆图形被创作者重点关注,对应“裸女”形象确定为一个“浴池”,并顺理成章地进行《贵妃出浴》的主题创作,画面因“浴池”的出现而形成了有故事情节的纵深空间,在这样的环境氛围里人物不由得生动起来。




图三


题名:踏春 石种:右江石 规格:左8×5×8cm 右9×10×8cm 收藏:张军



一些老观念认为,头身图形分离的人物图纹石不能玩,这种认识有一定的局限性。图纹石的核心理念对标的是书画艺术创作的一般要求,除中国传统书画外,油画、版画、水彩画甚至简笔画等都可作为参考样本。这组作品选材于两方画面风格一致的右江石,画面背景干净,色块简洁,轮线概要地刻画出人的身形、服饰,宠物欢快绕膝,平添了画面的生动趣味。同样是头身图形分离,由于创作者从生活素材库中信手拈来活色生香的片段,以此对应女子白色的披肩,或者裸露的香肩,打破思维的局限创作又见新天地。本例不失为一幅水墨简笔画风格的观赏石组合创作佳作。




图四


题名:挤奶舞 石种:右江石 规格:13×10×5cm 收藏:张军




图四是一方由关键细节决定作品成败的经典案例。首先映入眼帘的人物图像头身比例似乎并不协调,下半身也显得厚重累赘,人物创作的条件似乎不太理想。然而,当我们的视线沿着画面人物身体的轴线移动时,顿时从人物身上感受到一种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和舞蹈的动感,不期然联想到一位戴着毡帽穿着大袍载歌载舞地挤着牛奶的少数民族同胞,右侧盛装牛奶的木桶画龙点睛地参演着这场欢快的歌舞剧,关键细节在立意中得到充分合理地运用,初看不合理的一切都变得恰如其分了。



图五

题名:千手观音 石种:右江红线石 规格:12×14×9cm 收藏:海嘉爸




有些细节元素往往仅能对应特定的题材和主题,由此创作的作品往往更具难能可贵的独特性。本例右江红线石石面上几乎对称形成的细密黄色纹线独特而优美,而当创作者确定目前的石体角度并进行《千手观音》的立意创作时,主题鲜明的作品不禁令人眼前一亮:一位身材高挑身着长裙的女子仿佛遗世独立,数不清的手臂自女子肩臂而出,婀娜摆动,密布了整个空间,“千手观音”非此莫属——正是佳作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在坐姿人物石创作中,那些不符合人体正常比例关系的原石素材一般在第一波遴选时就会被淘汰,但有些头身比异于正常比例关系的,所创作的作品有时不仅也能成立,而且还有如此甚妙的感觉,个中究竟藏着什么玄机,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赏石邕江流·第二季”的此类作品。




图六

题名:待月西厢下 石种:盘江石 规格:12×18×10cm 收藏:祁子豪




上图不仅是“标准”比例的坐姿人物,而且从其坐姿中我们仍能感受到那种大长腿、婀娜、摇曳生姿的高挑身材,巧质、巧色、巧形为本例作品的立意创作提供了十分独特的素材条件,创作者据此将其对应一位倚坐在岩石边或短墙上的一位姑娘,由此联想到《西厢记》中的一个片段,《待月西厢下》的诗情画意油然而生。



图七


题名:普照 石种:右江硅玉 规格:7.5×6×2.5cm 收藏:尤小兴




上图也是“标准”比例的坐姿人物,而其中两处重要细节则是将主人翁推向神坛的关键因素。其一,环绕头部的一圈光晕;其二,身体轮廓向外模糊晕染而出的色带。细节一“光圈”明确了主人翁的“神格”,无论是我们的释家、道家、仙家和西方世界的神界,对此几乎都有共识。细节二则让人物身形有了更多的飘忽感,人物形象更为缥缈神秘。“标准”的基础条件+精彩的细节=优秀的赏石作品。



图八


题名:共度好时光 石种:右江石 规格:左11×11×10cm 右9×9×6cm 收藏:徐亦江




本例坐姿人物组合,原石的重要细节特点是石体敦实、石肤粗糙,这些特点看起来很普通,但却是塑造质朴人物形象平凡生活的重要素材条件。创作者确定的主题是《共度好时光》,描绘一对老夫老妻与子偕老平凡而美好的生活状态。



图九

题名:仙风道骨 石种:右江红线石 规格:7×20×6cm 收藏:韦昌卫




图十

题名:青灯佛影 石种:盘江石 规格:17×8×6cm 收藏:徐亦江




图九、图十头身比显然大于“标准”比例关系,即便是坐姿仍显身材高大,却非常符合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特点。图九塑造的是缥缈洒脱的仙家人物形象,从高挑的坐姿比例和衣襟细节上我们分明感受到“仙风道骨”的韵味;图十塑造的是清矍的佛家形象,而枯瘦干扁的体型却是表现“青灯佛影”的理想的素材条件。对于仙佛等题材而言,除了对应世俗人物的一般比例外,还有许多特殊比例的人物形象流传至今,因而,造成了塑造该类人物形象的头身比例高矮胖瘦均相宜的特别现象。



图十一


题名:佛衣 石种:邕江石 规格:10×12×9cm 收藏:黄震




图十二

题名:始祖 石种:邕江石 规格:7×8×6cm 收藏:郑钦城



图十三

题名:烈焰红唇 石种:右江红线石 规格:19×16×6.5cm 收藏:尤小兴



另外,还有一些运用人体局部及相关事物等与人物形象有关的特殊形式,通过借代、意象立意等方式进行主题创作,殊途同归地达到以形写神的艺术效果。如图十一,对应残件石刻佛造像;图十二头像题材,这类题材在人物石中不在少数;图十三是运用石面红色纹线形成的“红唇”图形,通过台座置景辅助,形象鲜明生动。图十四以谐音立意,《和谐》的主题创作包含了“鞋合不合脚知道”的寓意,通过一只平凡的“鞋子”揭示生活中隽永的哲理。


图十四

题名:和谐 石种:彩陶石 规格:11×12×6.5cm 收藏:乾坤阁





在本季创作探讨中,动物、食物甚至景观类题材也被纳入其中,因创作者对石体形态和精彩细节的准确把握及运用,所创作的作品同样生动传神。


图十五


题名:失算 石种:戈壁石、邕江石组合 规格:板长43cm 收藏:李培东



图十六


题名:一家三口 石种:右江石组合 规格:板长45cm 收藏:郑钦城




图十七


题名:家有旺福 石种:右江硅玉 规格:11×7×3cm 收藏:尤小兴




图十八


题名:玉鸟 石种:白丹石 规格:6×8×3cm 收藏:乾坤阁




图十九


题名:金华火腿 石种:邕江石 规格:25×15×14cm 收藏:杨建



图二十


题名:圣地 石种:右江石 规格:15×11×8cm 收藏:黄震





“赏石邕江流” 及其愿景


赏石邕江流”是一种创意玩法,是以器皿、人物、情境组合进行创作的一种全新形式;是南宁石友多年来针对邕江石质朴多变的个性,经过多年反复摸索,并综合各地石种特色,衍生出来的一种创作手法。发端于南宁地区,辐射周边赏石爱好者,与其说是一个赏石艺术流派雏形,不如更准确地说是该地区有共同爱好的石友,不忘赏石初心,以南宁邕江为出发点,不断向右江、红水河、乌江、盘江以及茫茫戈壁大漠的观赏石进发,上溯古骆越文化,结合当代赏石和其他姊妹艺术的创作经验,在“邕江流”的赏石艺术实践中砥砺前行,不断夯实和丰厚赏石艺术的形式和内涵。

这样一群有共同愿景、并日渐形成以“邕江流” 赏石艺术创作实践为媒介、一起去拼未来的石友群,无疑是最亮眼的群体之一。



摄影:陆舜冬

本文完/The end


阜新玛瑙批发市场

光绪通宝宝广机制币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