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密石大全网

探秘家族传承:一壶父亲的信阳毛尖

05-20

探秘家族传承:一壶父亲的信阳毛尖



父亲的“信阳毛尖

(“申城新能源杯·我与信阳毛尖”征文大赛优秀奖作品)

文/陈芳


听父亲说,在信阳,喝上一杯“信阳毛尖”,也许应该是这样泡的:坐在山水之间,看云雾起,峰峦如煮;或者,峰峦就像一把把搁在广袤中的茶壶,在煮沸漫山遍野的茶。这时,找一个安静的角落,取出茶叶,自己泡上一杯,也可以在旖旎的山水之间,舀上一杯。是的,在春日,信阳的山水皆是茶的一种。

青翠的山林,可以安置在一杯“信阳毛尖”中,自然,入了茶,这山林,就隐隐约约了。父亲记得在春日的井水,也是汩汩冒着的,像极了泉水。他相信在这“信阳毛尖”中,依然可以找见旧年的老井或者老井水的甘冽,这不算是顾“名”思“义”,在茶名的由来中,一定沉淀着许多茶的往事。

父亲是信阳市董家河镇人,这个镇是国优名茶信阳毛尖的主产地之一,有“万里茶道第一镇”的美誉。父亲的爷爷,也就是我的太爷爷上世纪50年代初就到了国有茶场工作,父亲的父亲,也就是我的爷爷,子承父业也当了一名茶农。到了父亲这一代,已经第三代了,他从小在信阳毛尖茶场长大,耳濡目染,对种茶、采茶、炒茶等整个流程都非常了解。

董家河镇有一座云雾山,位于镇境内的深山处,与湖北省接壤,同四望山相连。这里三峰鼎峙,形似笔架,亦名笔架山。云雾山高耸入云,在海拔800米东南有一峰,危石耸立,形似鹰嘴。西南一峰,望如合鼎,形似鸡冠。传说古时有只神鹰追逐一只神鸡,追到此山天黑了,神鹰、神鸡各落到山峰休息。一夜过后,那只神鹰化作一堆石头,形若鹰嘴,人们称之为鹰嘴石。那只神鸡也化作一堆石头,形似鸡冠,人们就称它鸡冠垛。云雾山终年云雾烘托,朝辉晚霞,五光十色,风景宜人。清末,北山坳曾出土古钟一座,上刻仙山寺,可见云雾山早为名胜之地,且有武陵风光之说。登山远眺,蓝蓝南湾湖,静静浉河水,雄浑义阳关,长台古渡、贤岭松风等名胜,尽收眼底。云雾山高山峻岭,群峦叠翠,溪流纵横,云雾弥漫,海拔500-700米之间,长年云雾缭绕,茶叶资源极为丰富,出产信阳毛尖。

小时候,父亲看到自己的父亲和伯父他们一人烧锅,一人炒茶,杀青、揉捻都是人工。他感受到种茶很辛苦,收入也不高,长大后就一心想“逃离”出去。后来,他去外地上了中专学习餐饮技术,到了城里的饭店工作。但离开了熟悉的茶场,“漂”在外面的父亲心里总觉得缺点什么。

当时,祖父承包了茶场的一百多亩茶园,按传统的种植方法、传统的销售模式,与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方向越来越脱节。父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怎么办?回家帮着自己的父亲种茶去!心里起了这个念头,他立即辞去了厨师的工作。父亲当时没多想,也没有犹豫,就觉得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父亲成了信阳茶农,他从小就在信阳毛尖园里长大,对于茶的种植、养护、制作等方面都非常了解。每天清晨,父亲总是第一个起床,他会带着农具和茶采摘篮,走进茶园,开始忙碌的一天。

信阳毛尖园里的清新空气和绿茵茵的景色,总能给人一种幸福感。每次走进茶园,我都可以看到父亲正认真给茶树剪枝叶,让茶树保持良好的生长形态。他会选择一些采摘时间适宜的嫩叶,束成茶束,并用细木条系好,使茶叶不会散开。这样的操作需要技巧和耐心,父亲做起来可谓娴熟得很。

接下来,父亲会将采摘好的茶叶带回家中,先将茶叶晾晒,然后用铁锅炒制,这个过程需要父亲不断翻动茶叶,让它们均匀受热,保持良好的色香味。父亲制作的茶叶非常香甜,品尝起来香气四溢,扑鼻而来。

父亲炒制的信阳毛尖不仅在家里受欢迎,还被周围的人们称之为“上佳之茶”。父亲并不因此而沾沾自喜,他总是谦虚地笑笑说:“精心栽培,用心制作,才能有好茶。”每当我观看着父亲用心种植茶叶、耐心制作茶叶的时候,我都会为他感到骄傲和自豪。父亲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和忙碌,但我知道,他每一天也都过得很开心和满足。父亲的努力和坚持,不仅让我们家的日子过得更好,也让更多的人品味到了他制作的信阳毛尖的茶香。

信阳毛尖是绿色和健康的,父亲总说茶叶是神奇的植物,它能消除疲劳、提神醒脑,使人们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父亲发现,以前自己的爷爷和父亲卖茶叶主要靠老客户和卖鲜叶两种方式,他就想改变这种状况。后来,他在信阳市区先后开了三家茶叶店,主要销售自家茶叶和批发茶叶包装,拓宽茶叶销售渠道,积累销售经验。开茶叶店、网上吆喝,注重品质,塑造品牌……慢慢地父亲这个“茶三代”渐渐走到台前,操持起茶园的销售业务,他的创新模式一直在继续。前几年,父亲注册了信阳毛尖叶品牌,挖掘高端市场潜力……

父亲总是感叹,信阳一方水土,养一方茶,有些水土,仿佛就是用来养茶的,这叫“得天独厚”,也叫“顺应自然”。恰到好处的日照和雨水,灵性的土壤,成就了信阳的一方好茶。

“信阳毛尖”是历史名茶,外形条索紧细,色泽乌润显毫,香气清鲜持久,滋味甘醇,汤色青绿,叶底光泽明亮。

信阳毛尖据说东周时期传入信阳,而茶叶兴盛于唐,最早关于信阳茶确切文字记载始于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说:“淮南茶以光州上,义阳郡次……”信阳毛尖盛于宋,据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载,信阳茶产占全国总量的五分之一。至今鸡公山和黑、白两龙潭的有101株千年的“茶树王”,可谓茶中活化石。而到了清代,才有“毛尖”一词记载,人们把产于信阳的毛尖称为“本山毛尖”或“毛尖”,又根据采制季节、形态等不同特点,叫作针尖、贡针、白毫、跑山尖等等。清代,有记载的信阳种茶县有光山、固始、潢川、商城、罗山等。据清代《顺治通志》记载:“茶出信阳、罗山有之,商城、固始间有。”而直到1949年新中国以后,信阳茶蓬勃发展,蒸蒸日上。国际上茶行业的发展潮流是以绿茶为主,绿茶是中国茶产业最具优势的品种,而信阳毛尖是我国绿茶皇冠上璀璨的一颗明珠。

种在信阳市董家河镇的这些信阳毛尖,在一些文人墨客的字里行间漾动着。也因此,父亲深深感觉,在信阳,总有一些茶,是从线装的诗词中采摘的,能够煮出一种历史和文化的韵味来。又因此,在信阳喝茶,不妨先打开一卷诗词,让抑扬顿挫的吟诵,在茶杯中荡开波澜。

信阳有了这些历史的文化味道,近年来,政府结合“信阳毛尖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品牌效应,把茶文化融入旅游,“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茶旅结合”,打造乡村生态茶园旅游、茶旅特色小镇,围绕“茶风情、茶文化、茶养生、茶景观”四大主题,把茶文化融入特色旅游体系,探索并挖掘打造“信阳毛尖”核心文化。父亲十分欣喜地看到,以信阳毛尖产业为基础,以信阳毛尖文化为核心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在逐步的发展和形成,围绕茶文化,信阳市也打造了多条以茶为主题的特色旅游线路。

或许,到那个时候,采茶的人变成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他们三三两两散布在茶园。伴着流水之声,仿佛有一首茶谣在隐隐地响起,无端地以为,这一首茶谣,肯定叫《信阳毛尖》,浉水清清浉水长,浉水漫出“信阳毛尖”。接着,我们视野中的信阳毛尖,就“红红火火”了。

品信阳毛尖也是很有诗意的,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守着茶园做茶,也许并不诗意,个中滋味,做茶人自己深有体会。只是对于做一方好茶的执著与付出,肯定会让生活沁出一丝丝的甜来,而这“甜”,就像极了品味一杯“信阳毛尖”之后的回甘。

父亲的信阳毛尖园虽然不大,但是他对茶叶的热爱和执着感染着我。我希望将来有一天,我也能继承父亲的事业,在茶园里努力工作,为大家提供更好的信阳毛尖叶,让人的身与心,缓缓地浸润在信阳毛尖中。清幽之中,那一声“欸乃”,是我驾的一叶轻舟,正在隐入信阳渐起的暮色中。仿佛温暖的灯火,正在次第亮起。我清楚,我是在一杯“信阳毛尖”中,出神了。

父亲的信阳毛尖是一道美味的风景线,也是一份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希望父亲的信阳毛尖可以越来越好,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品味到他的信阳毛尖茶的美好。品茶之余,不管日高与不高,人渴与不渴,已让人开始漫漫思茶了。

信阳毛尖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印记,一种传承,一种家的味道。朋友,或许你还没有品尝过,那么就请来一杯“信阳毛尖”吧!


作者简介:

陈芳,女,江苏省镇江市人,自由职业,爱好文学创作,曾在报刊杂志发表作品30多篇,征文获奖10多次。


“申城新能源杯·我与信阳毛尖”有奖征文大赛获奖作品名单

一、一等奖:空缺

二、二等奖(2名):

1、路漫漫(本名鲁虎钊),河南省南阳市人,获奖作品《信阳毛尖,每枚芽毫都散放文化的清馨》。

2、夏照强,山东省威海市人,获奖作品《千里茶缘》

三、三等奖(3名):

1、旭姗(本名涂春燕),河南省信阳市人,获奖作品《人在草木间》。

2、路琳,四川省成都市人,获奖作品《在浉河,信阳毛尖茶是生态的画卷和醉美的图腾》。

3、刘胜军,河南省郑州市人,获奖作品《清茶几许慰风尘》。

四、优秀奖(10名):

1、温勇智,江西省吉安市人,获奖作品《信阳,一枚泊在毛尖里的修辞》。

2、李冬梅,河南省信阳市人,获奖作品《我与信阳毛尖》。

3、远山(本名姚峻),河南省信阳市人,获奖作品《醉在茶乡间》。

4、郑传敏,广东省惠州市人,获奖作品《青茶时节故乡遥》。

5、赵迪,信阳学院在读生,获奖作品《我与信阳毛尖》

6、张庆忠,山东省东营市人,获奖作品《人生漫长等待的就是一杯信阳毛尖》

7、惟思(本名秦俊岭),河南省信阳市人,获奖作品《毛尖飘香浉河畔,茶韵悠长思故乡》。

8、沈靖,河南省信阳市人,获奖作品《错过的,不一定都是风景》

9、祝宝玉,安徽省阜阳市人,获奖作品《一个人的茶语》。

10、陈芳,江苏省镇江市人,获奖作品《父亲的“信阳毛尖”》。





《信阳文学》杂志理事单位:

信阳市浉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信阳市浉河区知识产权局)

信阳市浉河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信阳市浉河区董家河镇楼畈村村民委员会

信阳市浉河区坤佳酒业商行(黔茅酒信阳总经销)


《信阳文学》杂志投稿邮箱:xywx1989@126.com

信阳文学公众号投稿邮箱:xinyangwenxue1989@163.com




初审 | 张 玲

二审 | 王纪红 张 弘

终审 | 张国栋

红宝石

戈壁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