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石是否艺术品虽然尚有争议,但不可否认它具备了许多艺术品的共性,比如不少观赏石(精品)都能与人的心灵感应呼通,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实际上许多观赏石的审美和评鉴,大都是参照相关艺术品(如雕塑、绘画)的标准而拟定的。甚而不少观赏石的配制座架,也是仿照有关艺术品的装置形式。至于赏石者,更需要具有近似艺术家的审美能力。
内蒙戈壁玛瑙组合”鱼乐“,三条鱼被置于圆环和水草之中,仿佛在鱼缸中游弋,好不自在(柳国兴藏)
相对于其他艺术品种类,观赏石又有着自身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审美理念。所谓观赏石,观者目视也;赏者心仪也。观者,其实不仅仅止于视觉,还包括五官其他部位的感受,包括听觉、嗅觉等。从观赏石众多品种而言,确实包括了其他感官感受的东西,如灵璧磬石,因其叩之有金玉之声至少从汉代以来已经成为庙堂钟磬之材,所以,其声音之悠扬与否也成为判别磬石之优劣的重要依据。包括其他有些石种(如英石),也有以叩音之优劣作为评价之辅助要素。又如汉中香石,产于陕西汉中市南郑县碑坝米仓山系的深山密林之中(又称汉中香石)。这里的岩石属蛇纹石化大理岩,具有鳞片状变晶结构。所有金香玉均呈现出一种基本相同的香味,即似巧克力味。据研究,香味由于是岩石中赋存的带有香味的花草树木之类有机物成分,经过数千万年侵入岩石后产生的,而蛇纹石具有较强的吸附香料物质的能力。
大理石名品“凤求凰”大座屏,是云南大理“石空”的镇馆之宝,氛围打造极具特色
清代阮元款“春山云壁”云石插屏,画意题识效法国画题款
又比如,古代(典)赏石不辨质地、不重质地,强调瘦漏透皱丑,成为了一种标志性的符号,其实是一种反形式美,以丑品石历史上曾被奉为赏石的圭臬,“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清·刘熙载《艺概》)。美国已故的中国“文人石”收藏家理查德·罗森布鲁姆在把中国“文人石”与西方雕塑比较时发现,西方雕塑的生命力表现于外在形式与轮廓,而中国“文人石”的生命力却源于其石头内部质地与结构,特别是像太湖石之类漏透孔穴,让人感受到在有限的空间中有无限的变化。
雨花石名品“奔马”,酷似画家徐悲鸿的画意(文风藏)
意境和神韵,是评价传统艺术作品之中经常运用到的,也是传统文化的一种独特密码。观赏石之所以强调意境和神韵,实际上表明了观赏石的鉴赏与传统诗词书画雕塑艺术之间的密切关系。这是西方人所无法深入堂奥的。
以天然岩石为审美对象的东方赏石,如同传统诗词书画一样,其最高审美境界就是意韵。意韵的发掘,是观赏石形、质、色、纹自然美的一种深度发掘,一种人文开拓,一种含英咀华,一般以情景交融、形神兼备、气韵生动、内涵丰富、意境深远、格调高雅为佳。它体现但又不限于题名、配座、组合、演示、赏析等人文“表现”手段。
内蒙大滩玛瑙“夜读红楼”,石头形神俱佳,秦石轩的底座设计相得益彰,堪称完美。(郑文藏)
观赏石作为一种“发现的艺术”,其实深度的“发现”就是其意韵的发掘,最终通过“表现”来完成“美的历程”,而这往往与发现者的学历、经历、阅历、游历等有关,必须熟谙生活和艺术,具有相当的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对于日常事物具有很强而又敏感的体悟,熟悉乃至掌握与赏石原理相关的旁类学科,如美学、历史、地理、民俗、文学、艺术、地质等,做到触类旁通,灵活运用。其中古今中外的各种艺术流派和特点,要有所了解;古今经典诗文和历史典故,要有所掌握。特别是有关艺术创作的原理,要有所领悟。这些,可以说是能否发掘有关观赏石意韵的前提。同时还要熟谙每个石种的特点,注意搜集有关名家精品的资料,并依次类推,从中发现一些精品。
马达加斯加海洋玉髓”孔子“,人物形象颇为神似(范磊藏)
历史上,赏石与传统书画、园林、诗词、雕塑、盆景、文玩等表现形式关系尤为密切,互为补充,互为影响,成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和具有稳定心态的文化传统。所以说,石中有文化,石中有深情。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玩石就走不远。
观赏石从发现自然(主题)到表现人文(演绎),其实就是一种发掘其意韵的“美的历程”。无论是古典赏石的瘦皱漏透,还是当代赏石的形质色纹,都是围绕形字做文章,不同的是,古代侧重于抽象审美,不去探究主题形象表现,当代偏重于形象审美,强调主题形象。虽然两者境界不同,但对于意韵的追求还是相通的,一言以蔽之,古典赏石追求的是“丑”,当代赏石讲究的是“美”,其中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奇”。奇可以表现为丑,也可以体现为美,这便是古今赏石的相通又是不同之处。
形同古代仕女的新疆风凌石,与兰花团扇配合在一起,香草美人,相得益彰(枕石斋藏)
意韵的有无,是观赏石是否具有生命和灵魂的一种表征。意韵的发现和发掘,是精品观赏石生命和灵魂的一种提升,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包装、无谓拔高、曲意溢美,需要具有一定的共识和共鸣。
内蒙沙漠漆”黄金叶“,俏色到位,叶谐音业,寓意大业(王亮藏)
就像是古典诗词创作中的诗眼,这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观赏石的题名、配座、演示、赏析等人文表现手段,某种程度上讲就是要挖掘其“诗眼”,尤其是图纹石,须要充分发掘其诗情画意。对于图纹石精品的诗情画意,从宋代欧阳修、苏东坡等文坛领袖就已经开始发掘,也是图纹石精品需要具备的要素。
观赏石的意韵发掘,需要特别注意其题材的吉祥意涵、民俗意义和象征意味。
黄河石“钟馗图”,左前方的木雕小鬼有趣而又点题(赵跃武藏)
西方人一般喜欢直截了当地表达个人的愿望,而中国人则更多地将期盼含蓄地表现在某一种具体的事物中,尤其是人们向往的福、禄、寿、喜、财等等的祈求,通过象征、谐音、表号等方法,寓意于事物和艺术之中。所谓图必有意,纹必吉祥。比如博古图和岁朝清供所反映的,其实就是一种吉祥文化。所以博古图和“岁朝清供图”中的许多器物、玩好都有特定的象征(吉祥)意味,是一种形象化了的符号。比如,蝠和佛手表示“福”,鹿或香炉表示“禄”,松与蟠桃表示“寿”。“岁朝清供图”和博古图中最为常见的花瓶,虽然是作为插花之用,但其还寓有平安(瓶与平谐音)之意。……
至于石头(奇石),往往被视为“寿”的象征。从某种程度上说,奇石既是长寿的一种表意符号,也是从属于传统吉祥文化范畴的宝物。过去有许多与祝寿相关的图案纹饰,都有奇石的身影。比如群仙祝寿,通常是水仙花与奇石(太湖石)的组合。因此,观赏石所表现的对象是否具有吉祥意涵、民俗意义和象征意味,也是发掘观赏石意韵的一个重要方面。
内蒙戈壁玛瑙“葫芦”,题材讨巧,寓意福禄,形成难度很大(倪国强藏)
此外,凡是观赏石的表现主题与形式和古今中外著名艺术作品相似甚至是拷贝的,也是具有相当内涵韵味的,尤其值得重点关注。当代赏石被视作一种“发现的艺术”,发现什么?发现的就是观赏石所表现的主题,发现的就是大自然、人类社会以及虚拟世界的对应参照物,而这种发现是与时俱进、永不停歇的。摩尔石的发现和命名可谓典型一例。也就是说,我们有着超越古人的视野和想象,赏石作为一种发现的艺术,更多地带有了想象的乐趣和发现的快乐。反观古代赏石,更多地带有一种理性的思辨色彩,可称之为观念的艺术,这也是它当时仅限于文人士大夫圈子的原因。
广西摩尔石中的珍品“中国龙”,仿佛红山文化时期龙的造型,雕塑感极强,气场强大(黄云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