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老舍先生著名剧作《茶馆》深刻反映了北京茶文化的一个重要侧面,甚至可以说是表现北京茶馆文化一个典型代表作。茶馆内各类人杂混相处,演绎出众多故事。其实天津的茶文化也是五花八门,丰富多彩。1959年以前,每年劳动节,国庆节举行庆祝游行,游行队伍所经之路多处设有免费茶站,平日里在大马路上有摆地摊儿,卖大碗茶的,歌曲更是遍布大小茶馆,茶馆多故事就多,每天都是一幅众生相的画面。
天津茶馆的茶客基本上是周围四邻的中下层百姓,他们是常客,少有过路的,也有慕名而来到茶馆里喝茶,一壶茶水,几个人喝,老板也是不管的,喝干了可以喊伙计续水。茶客进来后,茶馆伙计先招呼客人道:“您来了!您请,您几位要喝哪种茶呀”?大多数都是点花茶——茉莉花茶。鲜有点黄山毛尖、福建铁观音等名茶的。茶客们坐下后可以边喝茶边聊天,有谈天说地的,有侃山吹牛的,也有沟通思想帮人消愁的。
茶馆老板为了招揽生意,一般都备有象棋,围棋等几位棋友相约来茶馆边喝茶边下棋,倍觉文雅惬意。小时候不知道什么是围棋,出于好奇,看了半天也不懂,后来听大人说那棋叫做“木野狐”,学会了能迷惑人。
茶馆打烊比较晚,因为人们下班回家吃完晚饭出来遛弯才是茶馆上客高峰,也有一些茶馆打烊,不上门板,反倒摆出京剧的文武场,把茶馆变成了票房,这都取决于老板本身就是一个京剧爱好者,甚至本身就是名票友,来这里文武场师傅和票友基本是固定的。“生、旦、净、末、丑”各有拿手的段子。有时也有相熟的票友互相搭戏,比如一男一女可以唱一段‘打渔杀家’,偶尔有慕名而来的,或路过的上了戏瘾。想要唱一段的,文武场师傅在场的话,会给你丝弦锣鼓伴奏,如果师傅不在场票友们只能清唱了。调门起高了,唱砸了,票友一鞠躬,拱手作揖。天津是曲艺之乡像梅兰芳,马连良,到后来的李世济等京剧名家都常来天津大戏院演出。
有人说中国人的性格像茶,总是清醒理智的看待世界,不卑不亢,执着持久。正所谓:一人,一茶,一心静,闲时,饮一杯茶,无关风月,不争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