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9月27日讯(融媒体记者 许钹钹 黄帆 王柏峰 吴昭斌 文/图)9月26日15时36分,福建厦门西海域,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乐宝”摆动着尾鳍,游向大海。40天前,一头中华白海豚在泉州海域受伤搁浅,经过水生野生动物救护人员的精心治疗护理,白海豚得以恢复健康、重归大海。白海豚还被大家起名叫作“乐宝”。“乐宝”是全国首例成功救助放归的中华白海豚,也是福建省跨区域合作救助、共同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机制的生动实践。
暂养池内,“乐宝”兴奋地自主游动,等待着被放归。
工作人员将“乐宝”从暂养池抬出
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将“乐宝”从暂养池抬出
1 命运眷顾 重伤的“乐宝”在泉州康复
●10时 泉州欧乐堡水生野生动物救助站 放归前的最后准备
9月26日10时许,泉州欧乐堡海洋王国乐园水生野生动物救助站(以下简称“救助站”),两名壮汉叠躺在一个特制担架上,四名救助人员奋力抬起——他们正在测试担架的承重,为“乐宝”的放归做最后准备。
一门之隔的暂养治疗池内,“乐宝”轻松自在地一圈圈来回游动玩耍。经过40天的精心救治,她终于健康如常了。
“这段时间以来,我们一直在帮她进行控制感染、调理肠胃、保肝、提供营养心肌的药品等后续治疗,帮助她恢复体力和健康。”救助站主任成林告诉记者,9月2日,“乐宝”被成功救活的消息首次对外披露,此后,救治一直在继续。8月17日,“乐宝”在泉州南安水头一处海边滩涂搁浅后被送到救助站。彼时,救助人员每隔一天就要对她进行一次采血化验,再根据化验单和临床表现调整治疗方案。这期间,大家甚至请来医院的骨科医生为白海豚正骨,帮她治疗受损的心肺功能和吸入性肺炎。
40天的时间,30多名救助人员一起, 24小时轮换看护,陪伴在“乐宝”身边。他们时刻盯着“乐宝”身体的活动状态,在她虚弱得无法自主保持平衡时,及时提供人工辅助。更重要的是,每两三个小时就监测一次她的5分钟呼吸频次。9月初,“乐宝”终于能自主游动、自主进食了。“我们非常开心,给她取了个名字‘乐宝’,希望从今以后,她就是健康快乐的宝贝。”泉州欧乐堡海洋王国乐园海豚馆馆长迟腾飞说。
身体逐渐好转起来的“乐宝”渐渐黏上了这群救助人员。一看到他们下水,就围着他们一圈圈地打转。采血化验和治疗方案的调整随着“乐宝”的好转变成了一周一次。终于,“乐宝”的肝脏、肾脏、心脏的生化酶指标都回到了正常范围内,食欲、呼吸、游动状态也都正常,各项指标均显示,她的身体已恢复健康。
“‘乐宝’可以回归大海了。”成林松了一口气,开始着手准备放归事宜。
出发前为“乐宝”称重并做一些保护措施
为“乐宝”做好保湿措施
“乐宝”上车准备前往厦门海域
“乐宝”上船准备出海
2 启程回家 “乐宝”戴上卫星“电话手表”
●12时40分 出发厦门 “乐宝”启程回家
9月19日,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福建省水产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泉州欧乐堡海洋王国乐园水生野生动物救护站、南安市农业农村局等单位的诸多专家聚在一起,召开专家评估会。评估会认为,经过1个多月的救护治疗,“乐宝”已经恢复健康,可适时放生。
“放归海域,我们最终选择了她出生、生活了三四年的厦门西海域。”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王先艳介绍,白海豚能否重新适应野外生活,选择合适的海域是放归预案的重中之重。他告诉记者,通过海豚背鳍上不同的痕迹识别比对发现,此前 “乐宝”就被收录在《厦门湾中华白海豚个体识别数据库》中,编号为J0029,其母亲编号为A0007。“乐宝”随母亲曾频繁活跃在厦门西海域一带。如果能将“乐宝”带到海底地形和潮汐环境以及中华白海豚种群都更为熟悉的海域放归,她重新融入白海豚种群的可能性就会更高,也能进一步提高放归成功率。
放归所需的物资也在同步准备。9月10日,根据“乐宝”的体型,山东方面定制了一个长约2.3米,宽约1米的担架。20日,担架被送到了救助站。这个担架在“乐宝”眼睛和胸鳍的部位留出了4个圆洞,担架上还铺了一层绒毛毯,“这是怕‘乐宝’挣扎时受伤”。成林说,他们同时还准备好了水箱、海绵垫、医疗急救药品等放归物资。
9月24日,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为“乐宝”佩戴上卫星跟踪信标,以便放归后能够实时获知她在野外的位置,进行后续跟进。
“药膏带了没?背鳍上的钉口要再涂一涂药,回到大海就处理不了了。”迟腾飞时不时提醒着救助人员各种细节,又重复了一遍7名救助人员各自的分工——头部、胸鳍、背鳍、尾巴,每个人都有非常精准的负责部位。
“乐宝”乖乖地被救助人员带上了担架,转到室外称体重。成林帮她清洗了眼睛,随后又贴上眼贴,在她身上覆盖了一层湿毛巾,而后把她送进货车内的水箱,再细心地在两旁放上冰块。“保护她的眼睛,防止她看不到时会害怕,湿毛巾则是为了保湿。”成林告诉记者。
12时40分,货车缓缓启动,救助人员一行也同车陪护着“乐宝”。
多方守护下,“乐宝”在厦门西海域被顺利放归大海。
恢复健康的“乐宝”回归大海
昨日,在多方守护下,中华白海豚“乐宝”在福建厦门西海域顺利回归大海。
3 “乐宝”归海 福建创造国内首个成功案例
●15时36分 厦门西海域 “乐宝”归海
15时33分,在厦门放归海域,钩机吊起担架中的“乐宝”移向海面。7名穿着潜水服的救助人员跃入海中,他们接住担架,托举着将“乐宝”带离转运船。
15时36分,“乐宝”自主摆动着尾巴,自由自在地游向大海。“看着她从奄奄一息,到现在回归家园,我们很欣慰,也有点担心。”迟腾飞久久地凝望着海豚游离的方向。和所有人一样,他的内心满是不舍,但大家更清楚,“乐宝”应回到属于自己的家园,“希望她赶快重新融入自己的群体,那我们就放心了。”
“这是我国中华白海豚搁浅被救助后放归的第一例,也是福建省跨区域的合作救助、共同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机制的生动实践。”目送“乐宝”远去,作为鲸豚类保护专家,王先艳也是第一次参与中华白海豚放归,他坦言自己既欣慰又高兴。他说,鲸豚类搁浅救助存在诸多困难,国内外成功救助的案例极少。中华白海豚被誉为“海上大熊猫”,全球有6000多只,中国只有4000只左右,而福建不超过100只。“乐宝”是一只雌性亚成体,放生到野外如果能够很好地活下来,后面有可能为中华白海豚种群添加更多小海豚。
此次“乐宝”能够成功救助、放归,正是得益于福建省政府部门主导、多方参与的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体系。她搁浅后,当地群众及时发现,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第一时间协调南安市农业农村局、泉州欧乐堡海洋王国乐园水生野生动物救助站、福建省水产研究所水生野生保护动物救护研究中心启动救助工作。之后的40天里,救护人员和科研人员争分夺秒,凭借精湛的专业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全力以赴进行救治与护理,最终确保了救治成功。
“2016年以来,在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组织协调下,我省依托省内海洋馆(水族馆),先后成立6个水生野生动物救护站。”福建省水产研究所所长林琪介绍,2023年,水生野生保护动物救护研究中心在福建省水产研究所设立。2024年,“福建省水生野生动物救护联盟”组建,还成立了“福建省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专业委员会”,省内20多名知名专家、学者和技术团队共同研讨救护工作和政策意见,为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提供科学、专业的指导。
“很多搁浅的鲸豚类放归后,由于自身疾病或者对海域不熟悉,很容易发生二次搁浅。”王先艳说,正是考虑了这些因素,他们在“乐宝”背鳍上装钉了卫星跟踪信标,这将把“乐宝”在野外的位置轨迹传回,让科研人员及时掌握“乐宝”的活动位置,研判她是否发生搁浅,便于进行救助。
王先艳仍要继续中华白海豚的监测工作,每个月,他将要和科研团队对中华白海豚进行监测调查,只是从此,他们多了一份期待——希望能在广阔无垠的大海,遇见“乐宝”。
责任编辑:黄冬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