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以后才去医院做骨密度检查
上了年纪的人驼背、
身高“缩水”是正常现象……
关于骨质疏松
你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误区?
微小的压缩性骨折令身高不断变矮
家在临海的刘大妈今年67岁,近一年来,她发现自己除了情绪变得易怒之外,身体还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变化——她变矮了,一年矮了8厘米。
体检时,刚得知测量结果,她并未特别在意,以为是自然衰老的表现。然而,慢慢地,她发现自己的体态似乎比以前更加佝偻,行走时显得更加费力。
在医生的建议下,刘大妈进行了骨密度检测,结果显示她患有较为严重的骨质疏松症。由于骨质疏松导致脊柱的多个椎体发生了微小的压缩性骨折,这些骨折在不知不觉中逐渐累积,使得脊柱的整体高度降低,从而造成了身高的显著下降。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健康问题。在骨科门诊,近年来骨质疏松患者的人数有明显的上升趋势,患者身高一年矮5-10厘米都很常见。提醒大家尤其是女性,一年矮3厘米以上就要怀疑有骨质疏松了。
台州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洪盾告诉记者,骨质疏松可防可治,要为健康加“骨”劲,从了解骨质疏松开始。
绝经后女性与70岁以上老人更高发
骨质疏松,又称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骨骼疾病。它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和骨脆性增加为主要特征,使得骨骼变得脆弱,容易发生骨折。尽管这种疾病在老年人和绝经后女性中更为常见,但它可以影响任何年龄段和性别的人群。
“骨质疏松主要分两大类,原发性和继发性骨质疏松。”洪盾告诉记者,原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出现于女性患者绝经后5-10年内,以及70岁以上老年人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松则是指由于某些内分泌疾病、肿瘤或代谢性疾病及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导致的骨质疏松。
“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是导致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之一。雌激素对骨骼有保护作用,绝经后较低的雌激素水平会导致骨吸收增加,而骨形成减少,从而引发骨质疏松。”洪盾说,随着年龄增长,骨量合成变少,也会诱发骨质疏松。
此外,长期低钙饮食、缺乏晒太阳、维生素D补充不足、蛋白质摄入不合理都可能影响骨骼健康。骨质疏松还具有遗传性,直系亲属有骨折史的更易遗传。
警惕沉默的“杀手”
“骨质疏松又被称为静悄悄的‘杀手’。在骨质疏松早期,患者往往无症状,或者症状轻微,因此很难被察觉。但随着病情进展到一定程度,患者会逐渐出现腰肌酸软、腰背疼痛、四肢隐痛、乏力、驼背或脊柱变形、身高变矮甚至发生骨折等。”洪盾说,随着骨质疏松的发展,患者会感觉腰背部乃至全身骨骼疼痛,尤其是晚上休息时,疼痛尤为明显。
此外,部分患者可无临床症状,仅在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等严重并发症后才被诊断为骨质疏松。
今年60多岁的张大妈,多年来一直受到骨质疏松的困扰。由于年龄增长、身体机能下降以及生活习惯的影响,她的骨质流失速度较快,骨骼变得脆弱易碎。
不久前的一个清晨,张大妈像往常一样起床做早餐。在厨房里,她想要从橱柜的上层取下一罐调料。由于橱柜设计得稍高,张大妈需要踮起脚尖并伸长手臂才能够到。就在她用力向上伸手的那一刻,她突然感觉右手腕一阵剧痛,紧接着身体失去了平衡,整个人向前扑去,幸好及时用手撑住了旁边的台面,没有直接摔倒在地。
然而,张大妈还是感觉到右手腕传来的难以忍受的疼痛。家人听到声响后立刻赶来,看到她痛苦的表情和无法动弹的右手,立刻意识到可能发生了骨折。
家人迅速将张大妈送往医院。到达医院后,经过X光检查和医生诊断,确认张大妈的右手腕发生了骨折,这是骨质疏松患者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
骨折是严重骨质疏松的并发症
“骨折是骨质疏松患者最严重的临床表现,往往发生脆性骨折,就是指低能量或者非暴力骨折,胸、腰椎、髋部、桡、尺骨远端和肱骨近端为常见部位。”洪盾说,骨质疏松轻则影响生活,比如腰背痛,重则致残致死。
“打个喷嚏就腰椎骨折了,走路摔个跤就髋部骨折了,手撑了一下地就手腕骨折了,甚至撞一下就肋骨骨折了,这就是骨质疏松惹的祸。”洪盾说,有些患者长期觉得背痛,以为是肌肉拉伤,结果到医院一检查,不知道什么时候脊柱骨折了。
对老年人来说,骨质疏松是致命的威胁,髋部骨折又被称为“人生中最后一次骨折”。有文献报道,老年人因骨质疏松所致的髋部骨折,50%的患者会因致残而长期卧床。长期卧床容易发生压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及下肢血栓,甚至引起肺栓塞。这些并发症会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
“需要注意的是,肌肉的健康程度与骨健康有很大关系,肌肉与骨骼相互影响、联系。一方面,运动时肌肉收缩,通过力学和生物活性分子作用,能刺激骨骼的形成,增加骨量,提高骨强度。另一方面,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改善和提高肌腱和韧带的顺应性、延伸性和柔软性,提高身体平衡性和灵敏度,从而减少跌倒导致骨折的发生。”洪盾说,很多骨质疏松的女性同时患有肌少症,“肌少症是指因持续骨骼肌量流失、强度和功能下降而引起的综合征。肌少症患者活动能力差,非常容易跌倒,胃肠道功能也会变差,人很虚弱,往往生活难以自理。渐渐地,患者变得不爱出门,对事物逐渐失去兴趣,心理也会出问题,这类人群患抑郁的概率比一般人高,死亡率也更高。”
生活中怎样预防骨质疏松
防治骨质疏松的根本目的就是预防骨折,洪盾提醒,大家要提高对骨质疏松的认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最大限度地减少骨折风险的发生,减少骨质疏松带来的危害和负担。
“骨密度检测是骨质疏松最好的筛查方法。”洪盾建议,50岁以上的人群最好进行一次骨质疏松筛查。如果明显骨量减少,或确诊骨质疏松,要定期复查。如果年纪轻轻就反复骨折,也需要做骨密度检测,排除骨质疏松。此外,糖尿病人是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需要定期接受骨质疏松筛查。
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避免过多饮用咖啡和碳酸饮料,有助减少钙的丢失;多吃绿色蔬菜,多喝牛奶、酸奶等奶制品,50岁以上人群可以适当补充钙剂;平时晒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的产生;参加适当的体力活动,强筋壮骨。
“喝骨头汤、虾皮汤补钙是大家常见的补钙误区。骨头汤中脂肪更多,而虾皮汤中钙的溶解率其实很低,两者都不利于人体补充钙质。”洪盾表示,颜色比较绿的绿色蔬菜、牛奶、大豆等食品,补钙效果更好。
作者:王琛琪
来源: 台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