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密石大全网

福建人的学问,你无法比拟

04-15

福建人的学问,你无法比拟

科举考试

福建曾一度被认为是蛮夷之地,其实福建人的祖先们都不识字,但是,一但读书,福建人就好像点了某种技能,和游戏开挂一样,一读就懂,一考都会,可厉害了。

自隋代至清末,1300余年间,福建历代状元总数居全国第四位,仅次于江苏、浙江、河南,而在过去,江浙并无分家之说,福建人口非常非常少。

福建的进士总数,全国之最,名列前茅。

中状元,那是多么牛啊,人生三大喜事之首。

范进中举都乐成那样,中状元还不是梦中笑醒?

古时候,先参加解试(即明清乡试),合格后才能当上举人,自称解元;接着参加省试,中进士,第一名叫会元;最后上金銮殿,由皇上主持考试,定名,拔得头筹,称为状元。

连中三甲,是非常罕见的,历史上只有福建一地出现过。

北宋乾道二年、五年、八年,都出在永泰,当时称为永福,按现在的行政区划,应该是永泰、仙游、福清。

民间传说,乾道二年(1166年),福清石竹山有巨石飞落山腰,石刻文曰:“天宝移,状元来。龙须红,状元东。萧国梁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次举,靠西六七十公里,出状元郑侨;再次举,东边黄定为第一名进士。”

金榜题名

福建牛人第一名:莆田

早几年,莆田人被黑得够惨,莆田系医院、莆田系鞋......这回给他们打个翻身仗。

古代福建哪一个地方的人读书学习最好,莆田第二,全中国就没有地方敢说第一。

宋宗时称莆田为“文坛之邦”,宋真宗敕命“闽越之地,邹鲁之邦”,朱熹说这里“人才辈出”,王安石说“兴化多进士”。

王安石这句话可是有根有据的哦。

自隋朝开科取士至清光绪三十年(1905年)最后一科进士考试,全国各地仅有18个县进士超过1000人,福建仅占4个名额,莆田独占一个还出了1433个进士。

宋朝每四十二位进士中,就有一位是莆田人,当时状元、榜眼、探花,以及赋首、别试等名目,也都是莆田第一。

这就是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的兴化军,名为徐铎,名为薛奕,分别是文武状元。宋神宗得知此事后,欣喜若狂,特意赋诗道:“一方文武天下,四海英雄传。”而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四异”同科,就是莆田人。

这里所说的是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戊午省试,出了最年长的林邓(73岁)和最小的龚茂良(18岁),两人分别被黄公度、陈俊卿选为进士,而两人恰好又都是莆田人。

你以为这样事情就结束了吗?

宋高宗不知是懒惰,还是怎么着,没有举行殿试,直接钦点了省试的第一、第二名状元和榜眼。

那时莆田人很高兴,世人都说:“枌榆未三里,魁亚占双标。”

中了榜眼,好是好,陈俊卿却有些遗憾。放榜后,宋高宗问状元和榜眼:“卿土何奇?”

黄公度答:“披锦黄雀美,通印子鱼肥。”

陈俊卿则答:“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

想不到就是这句话,让陈俊卿彻底翻了身。

宋高宗听后,当场便说:“公度不如俊卿,陈俊卿应是状元。”

想不到皇帝如此儿戏,为此黄公度一度大哭,到手的状元就这样没了!

黄公度没有状元,好歹还是个榜眼,有一个莆田人徐寅中状元,那真是惨不忍睹。

作为梁开平元年(907年)的状元,徐寅在《人生几何赋》中写到:“五帝不诛,何来一帝”,被梁太祖要求修改。

这人也是死脑筋,估计读书读傻了,不把皇帝放在眼里,竟然向皇帝抬杠:“臣宁不为官,赋不可为。”

就因为这样,梁太祖也就不客气了,不但让他的状元当不成,还把他的名籍给削了。

因此,徐寅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位因诗赋而下狱的状元,冤啊。

状元出行

福州牛人第一村:林浦

明代“三代五尚书”“七科八进士”的今古美谈,都出自福州的一个小村子——林浦。

林瀚,于明成化二年(1466年)进士,后任吏部尚书、兵部尚书。接着,他的二个儿子:林庭木昂任工部郎中,林庭机任礼部尚书,他的孙子林无双任礼部尚书。

三代五尚书,全国仅此一家别无分号。牛啊!

并且他们家也是“七科八进士”。

由林瀚的父亲林元美开始,林家四世同堂,八人考取进士,才能爆表!而林瀚、林庭机、林之祖三代,连续担任国子监祭酒,这可是掌握万千考生命运的官职。

这个故事也写进了《明史》:“三世为祭酒,史无前例。”

状元及第

泉州遍地是牛人

宋太祖太平广记摘录了徐铉《稽神录》中的一个故事,讲的是泉州文庙里有一株皂荚树,长得茂盛茂盛,每到科考取士的时候,就会开花。

奇就奇在这里,每一棵树结多少皂荚,都预示着泉州当年登第的人,非常非常灵验。

梁贞明四年(918年)开科取士,这株皂荚树重新开花结果。

很奇怪的是,这次皂荚有两个,一个全荚,另一个只有半荚。

大家都在议论,没有人知道。

等到科举放榜的时候,泉州有两个人及第,一个就是晋江人陈逖,高中状元,而另一个晋江人黄仁颖则有点尴尬。及第又算及第,却是明经科及第,不算正统的进士科,就应了文庙的“半荚征兆”。

黄仁颖不甘心啊,于是发愤图强,最终成为泉州继陈逖之后的第二位状元。奇怪的是,这回那棵皂荚树,在他检验之前,居然结出了一棵皂荚树。

“五眼开,状元来”,是泉州状元的又一传说。明朝泉州出现了五个榜眼:黄凤翔、李廷机、杨道宾、史继偕和庄奇显,特别是庄际昌同学,读书那会“神童”,考试时中了状元。

为何称他为神童?

本来这庄际昌七八岁的时候就可以赋诗作画,而且还会挥笔立就,不加点。“终明之世,闽人二得第一者,惟有际昌也”,这句话意在说明庄际昌是明时期唯一一位会元、状元。

还有一句在泉州民间广为流传的谚语:“梅花开,状元来。”

谈到泉州梅花书院有一座梅花石,明成化年间开过一次花,不久状元罗伦就来泉州当了市舶司提举,后来再来,庄际昌便成了状元。

泉州还有个状元叫曾从龙。北宋名相曾公亮的从孙,但因祖上为官清廉,到了他这代,家境已十分贫寒。

据传说,他妈妈生产前还在井边洗衣服,结果在井边生了他。

后世为纪念他,便在井旁刻上了一块碑文,名为《水井图》。

南平状元祠

南平牛人告谕状

南平状元虽然出得不多,在福建历史上却是赫赫有名。

宋朝,端拱元年(988年)戊子科考试,共录取二十八人。

排榜之后,大家议论纷纷,觉得位置太小,朝廷人才太多,科举取士太少,议论纷纷,宋太宗听说以后,毫不犹豫下令复式落第举子,又录取了99个人。

就这样还有人告谕状。

其中有一位名叫叶齐的建安(今建瓯)人打鼓告谕状,皇帝没有办法,亲自受理。

估计宋太宗郁闷得不行,但是告谕状又不得不受理。

一番交谈,哇塞,伯乐相马,相见恨晚,立刻马上又命人组织考试。

然而考官们却不这么想,认为就是个欺世盗名之徒,非常厌恶叶齐的行为,故意用“一叶落天下知秋”来讽刺叶齐。

但他们对叶齐讨厌是归讨厌,考试又不能做任何手脚,因为当时防止作弊的措施非常严密。

这次考试后,前十卷被送到宋太宗手中。没想到他一批改完以后,第一名居然是叶齐?

因此,叶齐在经过三次测验之后,成为了端拱元年-戊子恩科的状元。

所以说,任何事情都需要自己争取,争个状元,有什么不好呢?

颜真卿祭侄文稿

栖霞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