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之一——砚台,伴随着笔、墨的发展而不断丰富,从早期研墨、盛墨和掭笔的实用性,到后来集功用、雕刻、书画等于一身,刻砚、赏砚、藏砚,成为一种不断线的社会文化风尚,延绵至今。
不仅仅为实用之物,外形上也有了一定的设计,并雕刻有图案;砚材根据墨的品质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相继出现了铜砚、银砚、陶砚、木胎漆沙砚……
文教发达,开始流行圆形青瓷砚,并且在三、四足砚的基础上出现了多足砚,最独特的当属“辟雍砚”,寓意高雅,创造了这类四周有水槽、下部珠足承托、材质细腻的经典砚台形制。
唐代端砚以实用为主,供研墨之用。砚形多为箕形,还有八棱形、长方形的、方形等。流行箕形砚的形制也很特别,因形同簸箕而得名,有方头方足、圆头圆足和圆头方足三种。
宋代的端砚实用和欣赏两者并用,形制比唐代丰富。
这一时期的砚台,无论是砚材还是做工,均达到了一定高度,山东的红丝砚、广东的端砚、安徽的歙砚、山西的澄泥砚成为四大名砚,响彻大江南北。
至宋后期,红丝砚停产不出,甘肃的洮河砚进入四大名砚之列,端砚跻身名砚之首。
砚台实用性降低,工艺性增强,雕工华美精湛,体型较为硕大。砚材也日益丰富,明代时曾出现过化石砚,清朝曾以铁、漆、砂、玉等制砚。这一时期,赏砚、藏砚之风远远超过宋代。
对砚台的收藏,自古就有。纵观中国历史,书法家嗜砚、藏砚、编砚谱、著砚文者,代不乏人。其中特别著名者如唐代柳公权;宋代欧阳修、米芾、苏东坡、陆游;清代朱彝尊、高凤翰、纪昀等,他们的《论砚》、《砚谱》、《砚史》、《研评》、《砚录》、《说砚》、《阅微草堂砚谱》等影响深远。
在文人藏者看来,砚既是实用器,又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把砚作为一种收藏,作为一个研究对象,非博雅淹通者不能为之。眼力来自于实践,学养决定砚识。砚者研也,抛开文字学上的“砚”、“研”相通,砚亦可称为砚学,涉及材质、雕刻、美术、书法、民俗、文学、文化、历史等诸方面,实难兼通。
所以不论你是自己用还是收藏或者送礼,鉴别一方砚台的优劣是十分重要的。挑砚台我们也得用上我们的感官:看、摸、掂、听、洗5个方面
主要看砚台的材质、品相、工艺以及铭文等
好的砚台,用手抚摸,会给人以润滑细腻之感,就像小孩的皮肤。另外,好的砚台还会给人以冰凉之感;
用手掂掂砚的分量,同样大小的一方砚,重得好,轻者差。(有种挑柚子的既视感,哈哈哈)
将砚用五指托空,轻轻敲击,或用另手指轻弹,歙砚以具有清脆的“镗镗镗”金属声者为佳,而端砚则以竹木之声为好,如果发出金属声,那便是下品了;
这里指的是把砚台上的磨痕洗掉,还原其本来面目,这样更容易看清楚砚台是否有损伤或者修补过的痕迹。
砚台,对于练字而言,不仅方便,也是仪式所在、心境所在,自古文人多爱砚,甚至有“爱砚如妾”的比喻。现代人倒墨用砚,但比较讲究的人以及很多书法高手,还是选择研墨写字,墨色效果更佳,还能享受研磨发墨之过程。
那么一方好的砚台,我们应该怎么去保养呢?有什么忌讳的呢?这里我们也来说几点
很多新砚台,表面用石蜡或者油保养,第一次使用时注意除蜡或者除油,很简答,用温水放入少量洗洁精清洗即可。切勿高温暴晒,更不能用开水浇烫、清洗。
除非是有意制作隔夜宿墨,否则当日使用当日洗净,而且是必须将残墨垢涤去,切勿使之凝于砚膛。否则既妨碍下次研磨,又会伤害笔毫、砚面。
新墨块棱角分明,初用新墨开始要轻轻研磨,墨粉散开开始发墨时可稍微用力。如果一开始就用力,新墨很容易伤到砚。研墨时,尽量用小壶滴清水在砚台表面,再用墨碇研磨,注意别用热水,伤润损。
研墨之后,即须将墨块取出,不要一直放在泡中,否则墨与砚胶黏难脱,易损砚面。若不小心黏住了,可别用力拔,可先用清水润之,将墨在原处旋转,待其松脱后再取出。
如果是名贵的砚台,不宜缺水,砚也需要滋润,平时需要每日换清水贮之,以前的人叫做「养研」,至少不宜长时间干燥。
那么如何保养呢?
凡使用过的砚台,最好每天清洗,就像每天洗脸一样。古人还说过“宁可三日不洗脸,不可一日不洗砚”。清洗时最好能用柔软的海绵清洗,不要用太硬的东西,以免损伤砚质。另外,洗砚时一定要小心谨慎,盛水的器具最好用木盆,如果在水泥盆或者瓷盆中清洗,很容易将砚台碰伤。
尽量每天新鲜,这样做是为了不让宿墨伤砚质,同时也能呈现最好的墨色。磨好的墨汁若放到第二天或更长的时间才使用,墨汁有胶性,会因天气影响而不同程度的发生变化,墨色渐灰暗。
砚要经常保养它,才会容光焕发,若是冷落了它,就不会给你好脸色看的,可以避免碰撞损伤,也可以防止灰尘。
端砚忌常置于阳光照射的地方,或者暴露在干燥的空间,这样会使砚石逐渐失去滋润,会出现干燥、爆裂等情况,使研磨出来的墨亦相对减弱甚至失去原有的优点。
另外,尽量不要让砚台和金属、玻璃器物有“亲密接触”的机会,因为这些硬器物很容易把砚台刮伤。
经常在手上把玩,擦拭的砚台,表面会变得更平滑,如小儿肌肤般油润光泽,形成“包浆”。把玩、擦拭、使用得更加频繁,“包浆”也会愈加明显。
砚厂的砚台在出售之前大部分已上蜡保养。客户购买回去以后,可用1000号以上的水砂纸湿水打磨一下砚堂,先把蜡退去,再使用,这种方法我们称之为“砂纸法”吧。
除了砂纸,另一种退蜡的方法是用杉木烧成木炭粉末沾水,以毛刷磨砚堂数遍,然后清水洗净。因相对麻烦,所以一般较少使用这种方法。
“水养”就是把砚台放在水里,保持滋润。特别是老坑,未开采出来之前常年水浸,石质非常滋润,出土之后就开始风化了,所以水养是一种不错的好方法。
有些朋友采用这种方法时,发现砚台浸水的地方出现了白点,洗也洗不去,原因是砚台上的蜡未退清,若已经出现了白点,也可用“砂纸法”搞定。
当砚台长期不使用时,可用上蜡的方法对其进行保养。可以防止风化,使端砚的美丽珍贵石品花纹可以清晰呈现。
准备工具:旧牙刷一支,白蜡烛一支(最好能有黄油蜡),吹风筒一个(800W以上),干净的不掉毛的布一条。
先用吹风筒把砚台加热,边加热边把蜡擦在上面,直到石头的热度可以把蜡溶化,若原本已有蜡在砚上面,只需让蜡重新溶解后,用布轻轻擦拭即可,边角或雕花等难以用布擦到的地方,可用旧牙刷搞定。
将蜡涂抹于砚台四周,而将蜡涂在砚堂磨墨的部分是最不可取的。
上完蜡后不能马上放回盒子里面去,得让砚台凉了再放回去,并且注意不要放在潮湿的地方,这样就不会容易发霉了。
原因有两个,一是砚台使用前没有退蜡,或是退蜡不清。二是墨的质量不好,长期积聚的墨油留在砚堂,影响发墨。
对付这种情况,最简单的也是上面所说的“砂纸法”。墨的长期使用会对砚堂有一定的侵蚀、损坏,会变得不平,有划伤的痕迹,影响使用,这时也可以用“砂纸法”,使砚台恢复如初。
研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大圆圈式,一种是上下拉锯式,可看个人喜好。
此外,不要用不干净的水,茶水和热开水研墨,会影响效果。
以上就是我们对于砚台的挑选、禁忌和保养方式的概述。你都学会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