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钓的时候由于鱼比较稀少,所以鱼口相对少,正因为鱼口少所以提升鱼咬钩量是野钓渔获的关键。野钓中钓位的选择决定了鱼的密度,除了选择一个好钓位,还需要在提升鱼咬钩上做文章。如何提升咬钩量,应该从降低鱼咬钩的障碍来做调整。你的线组合饵料更适合鱼入口,在同等条件下当然咬钩量会多一些,自然渔获也就好点了。以下内容总结了部分钓友的经验总结,希望对各位钓友有所帮助。
一、钓组的调整
1、对于钓组来说,很很钓友都有这种意识,就是钓组的灵敏度非常重要。影响钓组灵敏度的最最要2个因素就是线组和浮漂。先说说线组,经验丰富的钓友会想到更深的一层,除了线组的灵敏度,让鱼更方便吞饵比线组灵敏度更加重要。想要降低鱼吃饵的障碍,子线应该柔软,否则会出现挡口的情况发生,这在夏秋季节对钓鱼影响不大,但是在冬季影响就非常严重了。子线跟主线的工艺不同,子线有一定的延展性,更加柔软,越细越柔软越容易入口。所以从来不建议用主线来做子线,就算很细的主线还是会比较硬。
2、对于调漂来说也会影响鱼的吃饵,经过很多钓友总结,子线弯曲甚至躺底的情况下鱼饵入口对鱼来说几乎没有障碍。这样在调漂上就应该钓顿,甚至调整到铅坠到底的状态,饵料塘躺底最利于鱼吃饵无障碍。铅坠到底,可以参考传统钓的调漂方法,不挂子线半水调漂。如果需要子线弯曲,不到躺底的状态,只需要调低目钓高目就可以实现。但是以上2种调漂方法,都是钓顿,虽然降低了鱼吃钩障碍,但是漂相会不明显。所以需要减少子线长度,还需要注意小的漂相。在钓浮的时候双饵悬浮,浮漂是最灵敏的,但是双饵悬浮的状态也是鱼吃饵最有障碍的状态。
3、综上,其实子线的选择应该是能够保证不断的情况下尽量细,鱼的大小对于粗细子线的档口感是不同的。调漂其实不需要讲究钓多少目,旁边的钓友钓2目,可能子线已经弯曲,你学着钓两目可能还在钓浮,所以说钓目是多少没多大意义。钓目的调整无非是在灵敏度和不档口之间的一个平衡,其实就是我们调漂后找口的过程。浮漂有动作,提竿中鱼,跟钓目是几目一点关系都没有。
二、饵料的调整
一个鱼钩上是一团又大又硬的饵料,另外一个鱼钩上附着一层饵料残留,您说哪种状态可以降低鱼的咬钩障碍?我觉得肯定是后者,所以饵料的状态钓鱼钓鱼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钓鲫鱼的时候。夏季由于小鱼闹窝的因素,很多钓友建议饵料硬一点大一点,结果小鱼倒是不闹窝了,大鱼也没钓到。饵团的大小和软硬直接影响着鱼吃饵的积极性,所以闹小鱼的时候饵料状态应该是粘软,保证鱼饵化开后鱼钩上还有残留。
很多传统钓的老大爷调漂是铅坠到底的,挂蚯蚓垂钓,铅坠到底鱼饵躺底,子线躺底,方便鱼吃饵。蚯蚓柔软而且请,哪怕鱼钩上只有一层蚯蚓皮,鱼也会积极吃饵。这也是为何野钓中台钓经常干不过传统钓的主要原因,相对于台钓,传统钓虽然灵敏度不够,但是调漂和用饵都降低了鱼的吃钩障碍。喜欢请收藏关注,每天准时更新,谢谢各位钓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