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密石大全网

寿山石雕巨匠林清卿:薄意雕刻的鼻祖

06-16

寿山石雕巨匠林清卿:薄意雕刻的鼻祖





寿山石产于福建福州北郊寿山村附近,因稀少珍贵、石质温润、柔而易攻、色泽美艳而著称于世,是优质的雕刻石和观赏石,有“国之瑰宝”的美誉。



福州北郊寿山村




以寿山石为原材的寿山石雕是福建民间工艺的优秀代表,其发端于南北朝时期,最早以写实圆雕为主,多为随葬用品。


隋唐时期,有寺庙开始使用寿山石制作器物。宋元时期,士大夫文化开始盛行,文人喜好主导社会风尚,至明清,寿山石因其五彩斑斓的色泽、洁净如玉的质地,获得了文人雅士的青睐,成为著名的图章用石,寿山石雕工艺也随之成为我国最负盛名的石雕工艺门类。



民国 薄意山水对章 寿山高山石 林清卿 刻



山水人物 板溪田黄天然扁方章材 林清卿 刻




薄意是寿山石雕传统技法之一,技法源头是明朝后期出现的寿山石雕“阴刻”技法,其前身是从圆雕发展出来的浅浮雕技法,后雕刻层越来越薄,从浅浮雕向薄意过渡,然此时的薄意雕刻技法粗糙,布局刻板,缺乏变化,意境呆滞。直到清末名匠林清卿以刀代笔,融画理于雕技,开创了寿山石薄意艺术的新境界。



林清卿




林清卿,生于清末,逝于民国,享年72岁,是近代寿山石雕极有影响的艺术大师,尤擅薄意。清代各种雕刻技艺日臻成熟,形成东门、西门两大雕刻技艺流派。


林清卿生长地西郊凤尾乡,正是西门派发源之地,石雕艺人荟萃,故而其自幼便耳濡目染,对寿山石雕产生兴趣,并师从“西门派”薄意高手陈可应学习雕刻技艺,未弱冠时已小有名气,成为“西门派”的“挑门主将”,被称为“西门清”。



菊花公鸡薄意摆件 寿山鹿目石 林清卿 刻




然其自感艺术功底薄弱,在薄意造诣上受限,因而放下刻刀,转而习画,几年后又重拾刻刀潜心钻研薄意技艺,熔雕、画于一炉,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新“薄意”石雕艺术,将“西门派”的雕技推至新的高峰,对后世产生影响深远。




01


羲之爱鹅






羲之爱鹅 寿山都成坑石 林清卿 刻 福建博物院收藏



















这枚都成坑石“羲之爱鹅”图方章材,长1厘米,通宽1厘米,高6厘米。


据《晋书·王羲之传》载:“王羲之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息弥日。”


羲之爱鹅的典故与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林和靖爱梅被誉为“四爱图”,是各类传统工艺的重要题材。


此枚章材不大,在小小方寸间,刻画了王羲之坐于石上,悠然自得地欣赏着几只白鹅从芭蕉树下穿过,朝他走来,背景则是中国画中常见的山石,好一派文人雅趣。






02


夜宴桃李园






夜宴桃李园 寿山高山石 林清卿 刻 福建博物院收藏



















此枚掘性高山石夜宴桃李园扁方章材,长4.8厘米,宽2.8厘米,高4.9厘米。取材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记叙的是众人在春夜花园开筵饮宴的情景。


图中大如树石人物,小如人之须眉衣褶,花卉的柯叶筋脉,都一一刻画出来。乃至人物谈笑风生的姿态,杯盘狼藉的情状,春夜落英缤纷的光景,无不生动,精巧绝伦,极可玩味。





从以上两件文物,可以看出林清卿“薄意”雕技的一大特色是“因材施艺,巧掩瑕疵”,凡石料色泽愈杂,裂纹愈多,他的构思就愈见奇巧。


刀法纯熟独到,灵活多变,追求“文人画”意境,作品清新雅致、意境深幽、妙趣横生,不仅工艺精道,且充分传达出艺术表现的感染力,极具材质美、工艺美和意境美。


(注:本文作者吴志跃系福建博物院院长,陈萍萍系福建博物院助理馆员)



《文化生活报》版面





—END—


文化生活报社出品

国内统一刊号 | CN35-0042

新媒体责编 | 汪明权

新媒体主编 | 邹璐

黄花梨价格

柏香籽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