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密石大全网

乾隆皇帝御制玺印背后的故事

12-18

乾隆皇帝御制玺印背后的故事

乾隆皇帝(1711~1799年)在位长达六十年,期间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他的文治武功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璀璨的一页。乾隆帝创造了辉煌的宫廷艺术,而乾隆皇帝御用玺印是了解其宫廷艺术最好的切入点。学者郭福祥在紫禁城杂志发表的《辉煌盛世下的人生写照——清乾隆皇帝御用玺印解析》一文中,有如下考证。

清高宗乾隆帝朝服像 网络图片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乾隆帝迎来了八十正寿,他取《尚书》洪范篇制作了“八徴耄念之宝”。对于为什么要用“八徴耄念之宝”这几个字刻制玺印,乾隆帝在《八徴耄念之宝记》中是这样解释的:“思有所以副八旬开袠之庆,镌诸玺,以殿诸御笔,盖莫若《洪范》‘八徴’之念。且予夙立愿八十有五,满乾隆六十年之数,即当归政。今虽八十,逮归政之岁尚有六年。一日未息肩,万民恒在怀。庶徴之八,可不念乎?念庶徴即所以念万民。《曲礼》‘八十曰耄’,老而智衰之谓。兹逮八十,幸赖天佑,身体康强,一日万机,未形智衰,不可不自勉也”。可以说,八徴耄念之宝的刻制既是乾隆对八十万寿的纪念,也是对自己的戒勉。

青玉「十全老人之宝」印及印拓 碧玉质,交龙纽,汉文篆书

在以后的几个月中,八徴耄念之宝成为乾隆君臣间经常性的话题,与乾隆八旬万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备受瞩目。以至于乾隆五十五年新正在重华宫举行的大型茶宴上,乾隆帝与廷臣及内廷翰林之间的联句就是以“八徴耄念之宝”为题的。乾隆帝屡次提及八徴耄念之宝的制作情况。

可知最早的八徴耄念之宝刻制于乾隆五十四年冬天,质地为和阗玉,并于第二年的立春日开始钤用。值得说明的是,“八徴耄念之宝”是一方主宝,主宝之外乾隆帝同时选取了“自强不息”的宝文,刻制成副宝相配。

清高宗朝服像轴

按“自强不息”语源《周易》中对“乾卦”的解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隆帝为什么要选择“自强不息”作为“八徴耄念之宝”的副宝呢?按照他自己解释,选取“自强不息”作为副宝,就是要表明他在归政之前不敢稍存懈怠,以天下百姓为念,孜孜求治,勤于政事的意旨。在乾隆帝看来,自己虽然年事已高,但身体康强,一日万几,未形智衰,作为天下之君主不能有丝毫懈怠,自己一定要体天爱民,诚心勤政,从中不难得知,乾隆帝在为自己寿跻八旬深感得意的时候,同样隐隐流露出内心深处那种不自觉的忧患意识。而“自强不息”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

乾隆帝于乾隆五十四年拟定了“八徴耄念之宝”和副宝“自强不息”之后,开始了大规模的新玺印的制作,这种以“八徴耄念之宝”为核心玺印在接下来几年制作总量超过一百四十方。

通观这一时段与“八徴耄念”有关的玺印制作,可分为几种情形:

一是单方“八徴耄念之宝”,也包括与此内容相近但印文稍有变化的玺印。这类玺印一般都体量较大,一印一匣,单独存放。

碧玉「八徴耄念之宝」印及印拓 碧玉质,交龙钮,印面篆书「八徴耄念之宝」

二是将“八徴耄念之宝”与“古稀天子之宝”或附加了其他内容的“八徴耄念之宝”相配组成对印。这种对印一般材质、颜色、大小都一样,共装于同一木匣中。三是将主宝“八徴耄念之宝”和副宝“自强不息”与另外一方引首宝相配,形成三方一套的组宝。这种组宝也是要求三方宝的质地、颜色、大小都一样,共装于同一匣中以备应用。像这样三方一套的组宝,又因为引首宝的不同有两种组合形式。

碧玉「八徴耄念之宝」与「古稀天子之宝」对印 碧玉质,交龙钮,印面篆书分别为「八徴耄念之宝」和「古稀天子之宝」


《乾隆宝薮》著录的「八徴耄念之宝」组印 故宫博物院图书馆藏

一种为主宝“八徴耄念之宝”和副宝“自强不息”与引首宝“嚮用五福”组成的固定搭配。这种固定的组合只在乾隆五十四年冬至乾隆五十五年初有过比较集中的制作,数量有十几套之多。

碧玉「八徴耄念之宝」组印及印拓

另一种为主宝“八徴耄念之宝”和副宝“自强不息”与以宫殿名为引首宝的组合搭配。这种组合的组宝基本是为了将组宝放置在指定的宫殿而制作的,放置的宫殿名就是组宝的引首宝。这种组合出现的时间比前一种组合稍晚,大约是乾隆五十六年,但持续的时间较长,直到乾隆五十九年都有制作,总数约在三十套左右。

琥珀是怎么形成的

海螺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