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密石大全网

宋代点茶之美:一杯春茶的阳春三月韵味

04-05

宋代点茶之美:一杯春茶的阳春三月韵味

清明

“薄雨收寒,斜照弄晴,春意空阔”

天也悲悯,令万物去故而从新

阳春时节的色香味

藏着一份绿嫩清和雅闲

这其中能代表春意之美的

当然少不了春茶新芽

“其细如针,斯为上品。”

清明连谷雨,正是采茶时

茶,好似拥有推移节令的神功

纳进岁时生活的巧心布局

我们的祖先认为

一件事物的味道代表着它的品格属性

品一品清明茶

有呼朋唤友,在落英缤纷下欢聚的舒畅

有寄情远方,在一芽一叶中思念的绵长

苏轼有词《望江南·超然台作》

↓↓↓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在《古韵新声—清明》节目中

我们得以看到宋代的四雅之一“点茶”

点茶所用之茶以新为贵

每年清明节前后

新茶初成,用于点茶颇佳

点茶要先将饼茶碾碎

置于盏中待用

用釜烧开水后

向盏中注入少量沸水

将茶调成糊状

然后再注入沸水,同时用茶筅搅动

沫饽渐生,形成粥面

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有精妙论述,其中记载点茶有七汤,汤瓶注水,茶筅击拂,茶汤逐渐形成“疏星皎月”“珠玑磊落”“粟文蟹眼”“轻云渐生”“浚霭凝雪”“乳点勃然”,最后“乳雾汹涌,溢盏而起”,形成美丽的沫饽,尽显茶汤之美,自然而然却又美轮美奂,后人称之为“七汤”点茶法。

茶,原本是餐食之余的雅闲之饮

慢慢地,喝茶成为了很多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和东方文化的一种符号

它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中

也在琴棋书画诗酒茶中

唐代茶学家陆羽

躬身实践,笃行不倦

取得茶叶生产和制作的第一手资料后

又遍稽群籍,广采博收茶家采制经验

进而著有《茶经》

因为《茶经》的广泛影响

自唐代后期开始,陆羽就被奉为“茶神”

“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

卖茶人会把瓷质的陆羽像供在茶灶上

而当时的商家卖茶具

顾客只要买够一定数量

就会赠送一尊陆羽像

陆羽淡泊名利,喜欢游历四方

他一生嗜茶,精于茶道

《全唐诗》载有陆羽的《六羡歌》

体现了他的品质

“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春季的晴雨,啼笑无常

《兰亭集序》中

有“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艳阳天

《寒食帖》感叹阳春三月的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春天天气变化的节奏很快

农事也在频繁切换

茶神谦和克己、采茶神驰自然

点茶细致儒雅、饮茶澄心静虑

个中感悟

是平常心看待物候

是淡然中修身养性

阳春时节的采茶,采的是飘坠的天香

阳春时节的饮茶,饮的是悠然和抚慰

央视综合频道《古韵新声—清明》

精心复原宋代点茶工艺

一物一曲、一诗一情

4月5日(清明)晚20:00点档

让我们共品清明茶

一杯茶的空间里

和煦的春风滋养美德

一杯茶的时间里

心灵与物候正在约会

监制/谭义勇 制片人/朴晶

主编/林佳萌

来源: 央视一套

成都双年展

浮漂加粗尾好还是细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