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密石大全网

石艺鉴赏基础

12-07

石艺鉴赏基础

观赏石

观赏石,是人们从大自然中发现而选择,因审美需要而艺术安置,并赋予人文内涵的纯自然石品。

观赏石,人通过石之载体,赏玩读悟,人石互动,命名并安顿的艺术行为,诠释演译而点石成金使之内蕴不断升华的行为艺术。

观赏石是现代名词,是从历史名词奇石演译出来的扩大了外延内涵的名词,它把工艺石纳入了它的审美范畴,历代有:奇石、灵石、雅石、丑石、文石、寿石、禅石、供石、美石的名称。台湾人称雅石,韩国称叫寿石,日本人叫水石,悟石之道称石道,它源于园林盆景石,孤赏独立之石古称奇石。

观赏石之构成及载体

观赏石来源于火成岩、水成岩、变质岩三大主要岩石,其它的如陨石、南北极石或古生物化石属于另类小众赏石。

火成岩

火成岩,亦称“岩浆岩”。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后冷凝而成的岩石。分侵入岩和喷出岩两种。前者由于在地下深处冷凝,故结晶好,矿物成分一般肉眼即可辨认,常为块状构造,按其侵入部位深度的不同,分深成岩和浅成岩;后者为岩浆突然喷出地表,在温度、压力突变的条件下形成,矿物不易结晶,常具隐晶质或玻璃质结构,一般矿物肉眼较难辨认。常见的岩浆岩有花岗岩、花岗斑石、流纹岩、正长石、闪长石、安山石、辉长岩和玄武岩等。

浅成岩:是岩浆在地下,侵入地壳内部3-1.5千米的深度之间形成的火成岩,一般为细粒、隐晶质和斑状结构。

深成岩:是岩浆侵入地壳深层3千米以下,缓慢冷却相成的火成岩,一般为全晶质粗粒结构;亦名侵入岩。

水成岩

水成岩,是三种组成地球岩石圈的主要岩石之一(另外两种是岩浆岩和变质岩)。是在地壳发展演化过程中,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常温常压条件下,任何先成岩遭受风化剥蚀作用的破坏产物,以及生物作用与火山作用的产物在原地或经过外力的搬运所形成的沉积层,又经成岩作用而成的岩石,沉积岩主要包括石灰岩、砂岩、页岩等。

传统造园景观石及文人石多属于沉积岩石,它是碳酸盐类岩石钙质石,极易被水融浊,故易形成瘦皱漏透之山水景观之形态。 图案石多产于水成岩之中,比如大理石画面。

变质岩

变质岩是在地球内力作用,引起的岩石构造的变化和改造产生的新型岩石。这些力量包括温度、压力、应力的变化、化学成分。固态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压力和温度作用下,发生物质成分的迁移和重结晶,形成新的矿物组合。如普通石灰石由于重结晶变成大理石。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和矿物质的混合作用下由一种岩石自然变质成的另一种岩石。质变可能是重结晶、纹理改变或颜色改变。

变质岩常具有某些特征性矿物,这些矿物只能由变质作用形成,称为特征变质矿物,特征变质矿物有红柱石、蓝晶石、硅灰石、石榴子石、滑石、十字石、透闪石、阳起石、蓝闪石、透辉石、蛇纹石、石墨等。变质矿物的出现就是发生过变质作用的最有力证据。矿物晶体大多来源于变质岩石。矿物晶簇多生产于变质岩石之间

观赏石之成因及条件

奇石大体可分为山原石、风砺石和水冲石三大类。无根而璞,风化水浊与质变化,另有小众之溶洞沉积石,如钟乳石等。

山原石

即原石理在土里经岁月自然风化浊化质变而硅化钙化后还在原生地,或嵌在岩层中,或埋在沙土中,被遗弃被埋藏在荒野山川的原石,其质本色,其状原始,呈皮壳状的拙朴岩石,鳞肌明显,纹脉清晰,品相完整而无根而璞。

能成形可观赏的山原石,大多属于石灰岩,石灰岩容易受到外来力量的侵蚀,长期经受波浪的冲击以及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溶蚀,软松的石质容易蚀化,比较坚硬的地方保存下来,经大自然条件下风化水蚀,逐渐形成了曲折圆润的形态。多呈重峦叠嶂之姿。太湖石昆石英德石灵璧石匀系山原石。

水冲石

即岩石硅化后又经沧海桑田的地壳运动,被洪水、冰川等运动搬迁至江河低洼之中,再经千万年的激流沙石冲撞磨砺,去软留坚去粗存精,呈质坚、形美、色艳、纹细、皮润、圆纯的砾石。因其“百转磨磋芒角消,颠簸历尽完其理”,质色形纹匀出姿出色。

水冲石外形大多圆满润泽, 其特点是纹理变幻漠测,色彩绚丽多姿,石质缜密,以质、色、形、纹的独特神韵著称,水冲石上游形体较大、但大而不拙,在园林中多做孤石点石置放,水冲硅化木及红水河大化石是其代表。

风砺石

在山原石的基础上,经沧桑巨变的地壳抬升至高原荒漠,崩塌风化后再经千万年风沙磨砺而成形的硅质岩石。

戈壁沙漠的特殊的地理与地质环境。常年降雨量不足,昼夜温差大,使岩石经常处在剧烈的热胀冷缩作用之中,从而加大了解离的速度。尤其是高密度、高硅质的岩石,其解离的速度更快。沙漠风暴天长月久地对吹打磨砺,被雕琢成千姿百态。

玛瑙质类风砺石,它的主要岩石载体是火山岩类玄武岩或安山质玄武岩类。该类岩石在火山爆发时或爆发晚期,火山的残余气体溢出,在粘稠的岩浆内留下了各种形态的气孔,晚期的硅质液体沿裂隙上升填于气孔中,形成所谓杏仁状构造。岩石中所含的化学成分及结构越复杂,外貌形态也就越发显得多姿多彩,戈壁石雅丹石是其代表。

观赏石之形态及分类

造形石 图案石 景观石 矿物晶体 陨石及文物石

造形石

造形石是以形态的雕塑艺术审美为特征的一种形态表达式,可分具象及抽象造形二类,具象的其形仿山若崖,状物俏形,形奇突兀者像走兽器皿,抽象的,纹理细腻者可见节疤核瘿。

山石的大起大落,大开大阖,禅石的圆满择偈,岸然道貌。充分体现出山石之苍桑,水石之圆浑,皆具神似而不苟形如。

造形石可赏形亦可赏纹,其纹或细腻,或粗犷。细腻的若游丝,丝丝缕缕,若隐若现,粗犷的似大漠风沙,层层叠叠,苍茫凄美。超凡脱俗的意趣朴拙,空灵生动的疏密虚实,有似逸笔草草意随所适,气韵因之而生,情思由此而发,仿佛引人仰慕古贤高风,追思远逝的情怀。

造形石因其钟灵毓秀,殚怪尽奇,早在唐代就被列为贡品。作为传统赏石,唐宋以来,就以其孤傲自赏的形态而成为爱松且爱石的文人墨客奉为上品,并比德于石,比才于石,比灵于石,比神于石,比寿于石,赋予深厚的人文内蕴。

景观石

景观石小中见大,咫尺天涯而气势磅礴,名山大川的风花雪月体现得淋漓尽致,自然地呈现出雄、秀、奇、险、幽的意境,虽片掌之大能容万物之象,而一拳之小犹藏众壑之奇,令人不得不叹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赏石就是一种缩景艺术,山石造景在我国造园史上,主要指以假山为代表的一种造景方式。所谓假山,是园林艺术家的构思立意和创作活动,用许多小石块的山石堆叠而成的具有自然山形的庭园景观小品。小者如同山石盆景,大者可高达数丈,广义的景观石实际上包括假山和置石两部分。山水景物;置石则是以山石为材料作独立性或附属性的造景布置,和主要表现山石的个体美或局部的组合,可观咫尺天涯,神与物游,尽享卧游之趣。

"玩石始于山形而终于山形"。无论远山、近山、连山、孤峰、双峰、叠峰、剑山、仙境、海岛、港湾、悬崖、洞门、瀑布等,大地的脊梁!其雄伟阳刚,奇绝变化匀以卧游之趣呈现眼前,咫尺尽天涯之势。诗人白居易有《太湖石记》:"撮要而言,则三山五岳,百洞千壑,视缕簇缩,尽在其中;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正是受唐宋文化的影响,日本至今所称的"水石"在狭义概念上也是指山川景观石。玩石的最高境界当属山形景观石。

图纹石

即由纹理、线条和色彩等构成的图案、造型丰富、变化万千的观赏石,它是以书画意趣韵味观赏为主石品,往往追求神似、强调意境、注重内涵。它遍布于我国各地河流湖沼的沙砾石层之中,在戈壁、沙漠、洪积层、坡积层、残积层、卵石滩以及海滨地区。

雨花石、天景石黄河长江石是此类图案石的代表。它那绚丽的色彩所构成的美丽图案,有的如东岳朝辉、峨嵋暮色;有如遍地红花、腊梅傲雪;有似八仙过海、观音送子令人玩味无穷。大理石构成的图案石属工艺石范畴。

图案石所呈的浓墨重彩,淡写轻描,或大块涂抹,或淡泼挥洒,或华滋点苔,或惜墨如金。风生方可谈笑,云散何必烟消,明心见性,厚积薄发,返璞归真,有如足赤金黄,有如朝曙晚霞,千载难逢的眩目重光,水洗浪淘后的纯净质地,向世人昭示着旷世绝妙的曾经辉煌。

矿物晶簇

是指由生长在岩石的裂隙或空洞中的许多矿物单晶体所组成的簇状集合体,它们一端固定于共同的基地岩石上,另一端自由发育而具有良好的晶行。

晶体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由于质点呈有序排列,晶体内部就具有格子构造,称为晶体结构。不同晶体,其质点种类不同,质点的排列方向和间距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晶体结构。

在自然界以完好单晶或晶簇产出的矿物比较稀少,一般都要在晶洞裂隙中才有可能找到。这是因为矿物晶体发育完整的重要条件是需要一个能自由生长的良好空间,且溶液的过饱和度比较低,使矿物结晶速度进行得比较缓慢。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流体和洞壁围岩不断相互作用,才能生成各种发育完好的矿物晶簇。

矿物晶体的种类很多,有红色矛头状的辰砂、柱状晶体或者成为晶簇的雄黄、有棕黑色厚板状晶体的黑钨矿、也有以集合体出现的孔雀石、长柱状透明或半透明的水晶、块状和薄片状的自然金、螺旋状和树枝状的自然银以及不同颜色的玛瑙等等。欣赏矿物晶体,主要是看它的颜色组合、晶体的完整性和品种的名贵程度三个方面,有时一些矿物本身并不名贵,但是当它们集合在一起,成为多种颜色的晶簇时,这样的组合往往就会成为了观赏石中的精品。就会呈现出色彩绚丽、晶莹剔透的艺术美感,其效果是单一晶体所不能达到的。

生物化石

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最常见的是骨头与贝壳等。简单地说,化石就是生活在遥

远的过去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

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死亡之后的遗体或是生活时遗留下来的痕迹,许多都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质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保留着;从化石可以推断出埋藏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年代和经历的变化,可以看到生物从古到今的变化等等。

化石有三叶虫化石,植物化石,贝壳化石,足印化石,恐龙化石,鱼化石等。

《山海经》也有“石鱼”(即鱼化石)的记述;南朝齐梁时期陶弘景有对琥珀中古昆虫的记述;宋朝沈括对螺蚌化石和杜绾对鱼化石的起源,已有了正确认识。迄今,发现最早的细菌化石为距今35亿年前的澳大利亚瓦拉翁纳群中的丝状细菌化石。

从古到今,生物的石化硅化钙化,实属不易,它需要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地质条件,并且不可能再生。据专家估算,生物硅化率大约是万分之一,化石被洪水冲落江河,后与沙石滚磨而成形的,也不过万分之一;在茫茫河滩中有缘找到一块出形出色的水冲化石,更是万分之一。因此,化石是一种罕见的微量资源,比之山原石、风砺石,可谓弥足珍贵。

纪念文物石

文物石,就是某一时期特殊事件的见证之石,其主要价值在于其符属的人文意义。

文物石 硅化木

比如杭州花圃掇景苑入口处照壁前的松化石,来自于南宋丞相王爚故里新昌县澄潭古镇相府遗址,是珍贵的观赏石和传承石。另后期东花园遗址出土的相府遗石。《闲远楼记》记载:“……乃出帑贿,运石营山,构楼数槛,匾曰闲远。间植松柏康干石林,凿沟引水溶回,置觞其内,随波转屈,与吟翁韵士一咏一觞,畅叙幽情。”

观赏石是大自然留给我们难以再生的宝贵财富,观赏石收藏在中国流行已久,而且形成了以观赏石为载体的奇石文化。石头本无意,人类形成的种种文化基因给石头增添了人文的力量和色彩,折射出人类丰富的文化意蕴。

人类对赏石、藏石文化的研究、和探索过程也是对人类起源、人类发展、地球能源、自然能源、自然规律的研究探索过程,无休无止,历史悠久、博大而精深。中国的石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丰富多彩。把能给人以视觉快感、引发美的启悟和联想

观赏石之人文与科学

东方赏石文化比较注重人文内涵与哲理,有比较抽象的理念和人格化的感情色彩,其观赏主体往往丰富多彩,甚至随心所欲,因人而异。

而西方赏石文化则比较注重科学和历史内涵,有比较直观、明确和科学的理念,其观赏主体则以各种动植物化石和多姿多彩的矿物晶体标本为主。

因此,东方赏石文化实际上是东方民族传统文化(感情、哲理、信念和价值)在观赏石领域中的反映与延伸,具有明显的人文色彩和感情色彩;而西方赏石文化则主要是某些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在具有观赏价值的自然物方面的展示和印证,具有明显的科学色彩和理性色彩。

以天然岩石为主要审美对象的中国赏石文化,与以矿物晶体、化石为主要观赏对象的西方赏石文化。中西方赏石所关注的重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天然性和独特性,两者都强调观赏石应天然成趣,原始完整,不允许拼凑嵌接,刻意加工。但是两者大相异趣之处更多,宽泛一点说,前者是属于人文科学,后者则属于自然科学。

东方赏石注重主观体验,形象思维,重在欣赏石头的文化韵味;西方赏石则强调直观感受,逻辑思维,探究自然的成因机理。

中国赏石提倡抚玩品赏,人石交融;而西方赏石只适远观陈列,不宜近取把玩。

两者的特点,是由各自的文化背景、生产方式、生活习惯诸方面的差异而决定的。

返观西方赏石,是基于工业革命时诞生的矿物学、岩石学和古生物学等科学理论而产生的。所以这是一种理性化的收藏活动,它更注重观赏石本身的科学内涵,强调美感与科学的统一,注重观赏石形成机理的探究,重视其学术科研价值,按科学眼光和思维评价其观赏性与艺术品位,这与东方赏石强调的艺术化欣赏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

中国赏石文化,具有同宗性、同源性、同轨性。自唐宋以来,孤赏石就在园林石家族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席位,不仅受到帝王将相和文人雅士的珍爱,而且受到平民百姓的喜爱。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感于外而悟于内,对赏石的情愫日益加深,赏石被赋予一种精神品格,被神化、灵化、人格化,逐渐使赏石与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生活情趣融为一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赏石理念和民风习俗,逐渐积淀成底蕴深厚的赏石文化。

如果说东方赏石只是知其然,浅尝辄止的话,那么西方赏石便是知其所以然。西方赏石强调视觉直观,并无深厚的文化积淀,富于含蓄、想象的题名是绝无仅有的,比如中国南京的雨花石玛瑙,在绝大多数欧美人眼中便只是普通的玛瑙质卵石而已,富于诗情画意的想象和题名难以引起他们的共鸣。

练庸田园犬 白色

蜜蜡鉴别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