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密石大全网

竹素流芳:揭示中国古代竹雕艺术的微小之美

04-16

竹素流芳:揭示中国古代竹雕艺术的微小之美

竹是中国人人格禀赋的象征。

竹之气节,宁折不弯;竹之性格,凌霜傲雨;竹之毅力,坚忍不拔;竹之仪态,俊拔修长;竹之襟怀,虚心自持。虽因其性忌殊寒,九河鲜育, 五岭实繁,却仍能不被地域分布冲淡中华民族精神图腾之地位。

郑燮 《仿文同竹石图轴》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寿星”“湘妃”“青士”“芜菁”等品名,可见竹之天生丽质;“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可见古人对竹的用情之深;“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赞诗,更是将竹的铮铮傲骨描绘得淋漓尽致。

湘妃竹 (图片 | 百度图片)

咏诗作画,托物言志之余,古代匠人以刀代笔,以竹为纸,熔书画、雕刻于一炉,创造出了巧夺天工的竹刻艺术。或用作日常陈设,或满足文人雅士书房清玩。

竹器的肇始,上可追溯至洪荒时代的竹刻记事,石器时代早期的原始簇头和西周君臣朝会手持的执笏板。镌刻图文于竹的做法广泛流行,是在战国秦汉时期,有考古材料为证:江陵马山战国楚墓出土了一件竹卮,该器物造型奇谲精美,器身图绘狩猎纹,底部有三只兽足;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一件彩漆浮雕龙纹竹勺,勺柄黑龙生动古朴,线条流畅。

战国黑漆朱绘狩猎纹卮 (图片 | 百度百科)

马王堆汉墓漆勺(图片 | 新浪微博·叶知秋)

及至魏晋,佛道盛行,追求清淡放达成为风尚,齐高帝以竹根如意赠隐士,史证了竹雕艺术的精进与成熟,同时也引领了当时的审美潮流。大唐盛世,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直接促进了手工艺兴盛。江西唐墓出土的竹俑,刀法粗犷,沉雄奔放,盛唐气韵尽显。大唐风雅,东瀛继之,奈良正仓院珍藏竹雕乐器“尺八”,竹筠部分用刀娴熟饱满,以“留青”细刻之法表现出秀美端庄的侍女形象和工致典雅的花鸟。

正仓院 唐代乐器 尺八 (图片 | 新浪微博·清和乐器)

清代 竹雕灵芝如意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宋人以物比德,品味细腻精致。深受写实严谨、惟妙惟肖的宋画影响,竹雕艺人愈加注重刻画对象的活灵活现。竹人詹成所造鸟笼“四面花板,皆于竹片上刻成宫室、人物、山水、花木、禽鸟,纤悉俱备,其细若缕,且玲珑活动”,已掌握工而不板、蕴而不弱的精妙镂雕技法。

由于唐宋以前竹雕艺术未形成独立门类,实物不易保存,所以少见于考古发掘。宋代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中记载的竹刻传世器物和知名刻工甚少。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正是这些技法的丰富和经验的积累,为明清竹雕大盛奠定了基础。

元代赵孟頫《古木竹石图》轴 绢本墨笔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时至明代,江南竹刻达到全盛, “金陵”“嘉定”两大流派各具特色。匠人们或从竹根刻圆雕人物,或在竹制笔筒、扇骨镌刻,善于利用竹皮与肤里的不同质感,创造"留青"效果。

以濮仲谦代表的金陵派竹刻善用浅刻或略施刀凿即可成器之法,开始简略,后渐工细。

明代 濮仲谦竹雕竹枝笔筒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明代 竹雕飞熊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嘉定派以“朱氏三松”为代表,擅长书画,用刀如笔,浑朴高古,留青作阳文的张希黄也是嘉定派干将。这些竹刻艺人们通过父子相传、师徒授受,促进了竹雕技艺日臻精湛,颇有造诣的竹刻家纷纷涌现,竹刻终于形成独立的艺术门类。

明代 朱三松竹雕仕女图笔筒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清代竹雕艺术在明代基础上更进一步。随着文人士大夫的参与,与民间竹雕相对的文人竹刻出现了,金石学的蓬勃发展也为竹刻注入新的活力,如“西泠八家”之一的陈鸿寿、精于金石考据的杨澥、浙派篆刻名家徐三庚等都有竹刻作品传世。书画、玉石技法融入并强化了手工技艺的笔情墨趣,其题材继承前辈的山水楼阁、人物故事、花鸟走兽,还创造性地出现了大量“博古图”、吉祥纹和书法纹饰,种类更是文房用品、配饰乐器、日用器具、摆件供器一应俱全。

清代 竹雕古佩纹臂搁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清中期 文竹八宝嵌竹丝四瓣盒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乾隆南巡之后,竹器跻身为宫廷贡品之一。如意馆画师提供造型规格和图案设计,地方按图采办、督造,按规缴纳,也有地方官员采买竹器作为年节礼物献上,竹人奉诏入宫当差者也不在少数。 据清宫进单所载,乾隆三十四年 (1769)七月初一,江宁织造舒文进贡:文竹如意盒成对、文竹芝仙盒成对、文竹万福盒成对等。

清代 文竹嵌螺钿方胜式盒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雅竹虽好,却不琢不器,看似素雅简洁的艺术,工艺流程却繁复异常。不仅锯子、刨子、锉刀、刮刀、钢丝锯、砂纸、夹具、粽帚等工具缺一不可,选材、刮青、防虫、打磨、上稿等流程也不能马虎制器,再经过一整套平雕、圆雕、阴刻、微刻、贴黄、嵌等技法,最后还得清底、校核、着色和养护,要完成一件成品可称得上穷思殚巧,煞费苦心。

依据选用竹子部位的差异,竹雕可分茎雕和根雕。茎雕,取茎以下六寸及以上一寸圆筒形部分,分段截割,以便打制硬底的圆筒形器物。一端镶木、象牙、角制底座。香筒即用此法而制。根雕以竹根天然瘤节或须式小根等做构图依据,适当梳理。

清代 竹雕留青人物楼阁笔筒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清代 竹雕荷花香筒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清代 朱小松竹根制佛手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为适应不同的部位雕刻需求和复杂的刀法,竹器材料也需精挑细选。以生长三年时间,皮肉坚厚的毛竹为最佳选择。为择光滑、平整且色泽纯净的良材,采竹人不惜寒冬腊月奔赴山地背阴处“取材幽篁体,搜掘同参苓”,足见选材之艰难。古籍记载,天目山毛竹型正、皮滑、质密,堪为上品,浙江安吉荒坪、孝丰、姚村等地的竹子也是很好的雕刻材料。

天目山毛竹(图片 | 新浪微博·无锡市旅游网)

清代雍正时期 碧玉螭纽“爱竹学心虚”玺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竹雕是中国特有艺术门类,虽与木、牙、角、匏同属杂项收藏,未入主流却颇受文人雅士青睐,2006年竹雕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名录。今人常言:人简如竹,是一种质朴;人清如竹,是一种境界;人正如竹,是一种品质;人淡如竹,是一种超然。做人当如竹,竹之品性虚怀直节、清高雅韵,精雕细琢愈显风骨傲然,赏竹、爱竹,实为有感于华夏先贤寄托于竹的品格内涵,寻觅一种建立于民族文化认同的情感归宿。

编辑:戚彧卿


END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删)

沉香是什么味道

边境牧羊犬多少钱